正文 第41章 十月讓現在的行動擁有未來的意義 (3)(1 / 3)

隻要管理好現金流,就算企業垮了,危機過後依然有機會反彈、反轉。要讓投資者清晰地知道你的發展目標、管理方式以及可能存在的風險;跟股東充分溝通,不要盡說好話和大話。總而言之,千萬不能讓股東、員工、客戶對你失去信心。經營公司跟做人一樣,不要太著急,要給自己留有餘地,也給別人留有餘地。

——2006年,俞敏洪接受筆者采訪時如是說

背景分析

俞敏洪曾經給新東方員工講過一堂課——《能力、工作和發展》。擅長演講的他從員工的角度,開講如何拓展各方麵的能力,以及如何在工作中注意方式方法和為人處世的原則。

接受任務並主動完成工作的能力,俞敏洪認為極其重要——你在任何一個位置上,都有可能遇見工作職責不明確的問題,這種不明確可能來自兩個原因:第一個原因是,老板對你的分工不明確,這個是比較麻煩的事情,你的老板本身可能就是個糊塗蛋,那麼你的工作就會有麻煩;第二個原因是,盡管你知道了工作職責範圍,但是卻不知道如何下手,如何主動把工作做完,這也是個麻煩事兒。如果這兩個麻煩並存,那麼你就會徹底完蛋。對此,最好的方法就是接受老板分配的工作時,你自己能夠先明確在這個位置上到底應該幹什麼。

能否主動地圓滿完成工作,這是個人在一個職位上能否工作長久的重要標誌。俞敏洪不大喜歡那些頻繁跳槽的人,凡是到新東方應聘的人,隻要被發現已經在一年之內更換了好幾份工作,通常情況下新東方不會予以錄用。俞敏洪對此的解釋是:職業生涯要保持穩定的上升,在一個機構中長時間工作,永遠比不斷地跳槽要好。不斷地更換工作表明這個人有兩個問題:第一是浮躁,不能沉靜下來安心做事;第二是缺乏目標與規劃,不是為了長久的職業發展而紮實做事。

最後,俞敏洪給出自己的忠告:在一個機構裏相對長久地工作下去,不斷地積累經驗,對於個體的進步、機構的成長都是有好處的。

行動指南

小公司做事,大公司做人;做人做事,其理一也。

10月18日

如何理解雄才大略?

很多人都以為擁有雄才大略的人才能做事情,但雄才大略是一種領導力,是一種心態,不是籌劃出來的。必須先有一種心胸和感覺,然後再去確定目標,才能做成事情。為什麼雄才大略不是籌劃出來的?因為每個人都籌劃,可不是每個人都有雄才大略,都能成就大事。為什麼有的人做不成事情?那是因為他的心胸、眼界、判斷水平以及領導力有問題,這些很難從實踐經驗中學到。經驗積累是量的變化,而不是質的變化。

——2004年11月,俞敏洪接受《職場》雜誌記者采訪時如是說

背景分析

撰寫心靈散文和讀書筆記,俞敏洪堅持了很多年。當然,也不是每天都寫,他的文章均是有感而發的拾趣和領悟。有時候,獨自端坐在辦公室裏,靈光閃現的那一刻,他總會迅速抓起一支筆,隨手抄過一張便簽,在上麵記錄下頭腦中湧動而出的詞彙和想法。

俞敏洪有一個很好的閱讀習慣:在閱讀一本書的過程中,先用彩筆把那些自己認為重要的地方標注出來。整本書閱讀完畢後,他會將書從頭到尾瀏覽一遍,將那些已作標記的文字錄入電腦中,並標明某個段落摘引自哪一本書。日後,隨時打開電腦,都可以閱讀到這本書的精粹。《領導力21法則》是美國著名的領導學演講家約翰·C·馬克斯韋爾的著作。書裏有一句話:任何領導人的權威都是不能被給予、被任命或者是被分配的。它來自你個人的影響力,也就是你的個人魅力,因此是不能被命令的。

俞敏洪以這句話提醒新東方的管理者們:雄才大略、領導力、影響力是每個人努力奮鬥爭取來的,而不是拿著雞毛當令箭自賦的,也不是一紙任命他賦的。有影響力的老師在任何地方上課都能吸引學生的注意;沒有影響力的老師,不管自認為教得多麼好,都不會有學生喜歡。

行動指南

組織與體係需要剛性的約束和規範,心理與心態需要彈性的自由和自主。才智和謀略構成雄才大略,注意力、說服力、號召力、凝聚力成就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