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該說,新東方是在持續內亂的狀態下,一邊完善組織架構,一邊謀求繼續擴張。這樣的野蠻生長方式,讓很多人大跌眼鏡,他們覺得新東方的故事十分不可思議。
行動指南
傳承與再造,這是優質公司的責任與使命。
5月21日
讓老師富有
上市,對我來說是換了一種模式來辦教育。新東方上市是一次嚐試,至少對民辦教育是一個推動。新東方之所以受追捧,是因為中國經濟、文化與世界的日益融合。這為中國的老師樹立了一個榜樣——原來老師也是能致富的,老師富有對一個國家來說不是一件壞事。
——2007年,俞敏洪接受《經濟觀察報》記者采訪時如是說
背景分析
新東方上市之後,造就了上百個百萬富翁、千萬富翁。持有新東方股票的骨幹教師就有200人左右,這些人享受著上市帶來的財富增值的歡愉與愜意。
學高為師,身正為範。長期以來,教師這一陽光職業承受著社會的苛責與檢視,而教師就是收入微薄、品德高尚的代名詞。老師致富,一直不被公眾理解和支持。老師可以致富,這在一定時期內都是不可言傳的妄想。
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哪怕是老師,也有資格和權利富有起來,這是一種兼及眾生、多元並蓄的社會價值觀。
當俞敏洪、於丹、易中天成為一種可以產生經濟效益的文化現象時,爭議與非議便如影隨形、揮之不去。社會轉型,意識多元化時期,對於老師致富,我們理應懷抱善意的理性與心境。
商業與傳播的疊加,伴生幾多隱秘與陰謀?文化與利益的衝撞,衍生幾多口水與紛爭?擱置爭議,平複心緒,當我們一味追責新東方扭曲教育,於丹曲解國學經典之時,這何嚐不是對俞敏洪、於丹的誤解?俞敏洪、於丹們的走紅是文化現象、經濟現象,更是傳播現象。他們首先是老師,但也是“流行”的元素,印證著傳播的效力與強大,彰顯了老師致富的必要與必須。
行動指南
知識分子創富,拚的是智慧,講的是順應,求的是協調。
5月22日
新東方到底誰說了算?
從2002年開始的新東方製度化和規範化的過程,先把最早一撥創業元老弄得半死不活。因為我們自由慣了,後來要製度化、規範化,所以老一代人到公司接近上市的時候,就全部退出去了。原因很簡單,上市以後的規矩我們這一代人很難執行。我之所以沒有退出是因為上市公司以及新東方現有業務發展的需要,我是新東方的一個象征。個人而言,我的彈性比較大,所以還是比較願意接受係統化、規範化的訓練的,我不是真正的文人,真正的文人是不太願意受這種束縛的。新東方老一代的其他幾個人都不行,他們寧可天天吟詩作畫,也不願意做這麼瑣碎、具體的業務。
——2008年,俞敏洪接受《經濟觀察報》記者采訪時如是說
背景分析
新東方到底誰說了算?俞敏洪說:“最後慢慢演變成規矩說了算。”新東方選擇的方向大致來說還沒錯過。對此,俞敏洪顯然很自信。
王強、徐小平,是最為著名的新東方創業元老,今天兩人都還在新東方,隻不過他們擔任的都是虛職。前者是新東方教育發展研究院院長,後者是新東方文化發展研究院院長。
接受媒體記者采訪時,王強回憶了當年利益紛爭時的傷痛:那時候大家麵臨著難以名狀的痛苦,因為我們的背景都是知識分子,知識分子是比較愛麵子的,一談到轉製、改革,就會有很多尖銳的矛盾爆發出來,特別是利益問題。要進行股份製改造,股份如何分配,大家各分多少合適?當我們這些知識分子在談判桌上談這些利益問題時,大家的情感、友誼確實經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我們是俞敏洪的多年好友,我們是俞敏洪從海外請回來的,現在我們因為利益問題要向新東方創始人俞敏洪叫板了。我們當時感覺痛苦,俞敏洪比我們更加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