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章 借——實力是借出來的(1)(2 / 3)

著名的物理學家、諾貝爾物理獎獲得者楊振寧教授堪稱與人合作的典範,他重要的成果楊-密耳斯的規範場理論是他與密耳斯密切合作的結果。1942年,楊振寧在西南聯大讀研究生時,就對電荷守恒與規範不變性之間的關係,特別是電磁本身的結構可由規範不變性這單一的要求所惟一地確定這一事實有了深刻的印象,後來楊振寧在芝加哥大學做博士研究生期間,接觸到一些新的理論與實驗之後,他又試圖發展他的想法:把規範不變性推廣到其它守恒上去。

為了楊-密耳斯的規範場理論,楊振寧傾注了12年心血。可後來,當他碰到密耳斯之後,他卻無私地把自己的思想告訴這位素昧平生的同行。當時的密耳斯隻是一名研究生,隻因二人興趣相同,便一同投入到楊-密耳斯的規範場理論的研究中去。密耳斯也為楊振寧的真誠與慷慨所感動,他們密切合作,各取所長,很快在關鍵問題上獲得了突破,於是楊-密耳斯的規範場理論誕生了,楊振寧在科學界又多了一個真心相助的朋友。

當今社會人與人之間的聯係與交往更加密切,需解決的問題越來越複雜,隻憑個人的能力是辦不了大事的,這就要求人與人之間的合作,而這種合作的強弱往往又決定了你能辦成多大事,能成就多大的事業,所以說,好人緣,是借力辦事的基礎,是事業成功的階梯。

做事業要借人之力

有一句名言:得人之力者無敵於天下也;得人之智者無畏於聖人也。

一個人即使是天才,也不可能樣樣精通,這就意味著每個人都有自己不能完成之事。但是,天下什麼樣的人才都有,所有你自己不能完成之事,總有人能夠完成。所以,如果你善於借人之力,就是超人,就沒有什麼是你不能完成的,也自可無敵於天下。

一個人即使是聖人,也不可能樣樣都懂。這就意味著每個人都有智力所不能達到的地方。但是,任何你不知道的事情,總有人知道,如果你善於借人之智,即可比聖人高出不止一籌。

對任何人來說,要做成一番大事業,單憑一己的能力與智慧總是不夠,若能懂得借力而行、借智而謀,則無事不可成。

◆借人之力可搭起通天之梯

想成就大事的人,最重要的一件法寶就是借助他人之力,擴充自己的大腦,延伸自己的手腳。如果他把借力這件事做好了,哪怕從零起步,他的人生也必可達到常人難以想象的高度。

劉備原本是一個編席賣鞋的小販,靠的就是借人之力,而三分天下有其一的。他先是投靠軍閥,後又桃園三結義。但他最大的成功是聘用了諸葛亮。號稱“臥龍”的諸葛亮是荊襄一帶的士族首領,具有相當號召力。得到諸葛亮,等於得到一大批文臣武將,劉備的實力因而大增。在這些高級人才的幫助下,他才確立了自己的戰略方針,繼而一步步走向勝利,最後終於在大西南建立了自己的國家。

通常來說,聘請人比較容易,讓人竭盡全力發揮出能量卻不容易,這需要很強的領導藝術。首先要敢於信任人,把責權大膽交給那些值得信賴的人,給他們充分施展才華的空間;其次,要對他們做出的業績給予公平的評價,並支付合理的報酬。這是用人的兩個基本原則。

◆借人之智可築起事業之基

通用汽車總經理斯隆曾說:“把我的財產拿走,但隻要把我的人才留下,5年以後,我將使被拿走的東西失而複得。”這句話極其深刻地表明了借用他人之力的重要性。

一個人是否有實力不要緊,隻要他善於用人,照樣能幹成一番大事業。

理查德·西爾斯原先是一個代客運送貨物的小商人。後來他開起一家雜貨店來,專做郵購業務,即顧客通過郵件訂貨,他通過郵寄的方式發貨。由於資本太少,隻能提供有限的幾種商品,他做了五年,生意仍無起色,每年隻能做三四萬美元的業務。他想,必須與人合作,借助他人的力量,才能把生意做大。

說來湊巧,當他萌發出合作的念頭後,不久就遇到了一個理想的合夥人。那是一個月色皎潔的晚上,西爾斯到郊外散步,突然遠處傳來了馬蹄聲。不一會兒,一個騎馬趕夜路的人來到西爾斯跟前,向他問路。此人名叫羅拜克,想到聖·保羅去買東西,不料途中迷了路,此時已是人困馬乏。

西爾斯將羅拜克請到他的小店中住宿。當晚,兩人談得很投機,遂決定合夥做生意,並成立一家以他們兩人的名字命名的公司,即西爾斯·羅拜克公司。西爾斯有五年經驗,羅拜克實力雄厚。兩人聯手,可謂相得益彰。合作第一年,公司的營業額就達到40萬美元,比西爾斯搞單幹時增長了10倍。

西爾斯和羅拜克都不懂經營管理,做點小生意還能湊合,生意大了就招架不住了,兩人都有了力不從心的感覺。他們決定尋找一個總經理,代替他們進行管理。

他們費心搜尋人才,終於找到了一個合格的總經理人選。此人名叫陸華德,在經營管理方麵很有一套。他們把公司大權全部授予陸華德,自己則退居幕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