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學習型黨支部中,黨員自學是黨支部學習的基礎,黨支部全員參與、集體學習是黨員自學的提升,兩者相互依托,相互支持,都不可偏廢。
1.自學的方法
學習方法與學習的過程、階段、心理條件等有著密切的聯係,它不但蘊涵著對學習規律的認識,而且也反映了對學習內容理解的程度。在一定意義上,它還是一種帶有個性特征的學習風格。學習方法因人而異,但正確的自學方法應該遵循四個原則,即循序漸進、熟讀精思、自求自得、博約結合。(1)循序漸進——就是人們按照學科的知識體係和自身的智能條件,係統而有步驟地進行學習。它要求人們應注重基礎,切忌好高騖遠,急於求成。循序漸進的原則體現為:一要打好基礎,二要由易到難,三要量力而行。(2)熟讀精思——就是要根據記憶和理解的辯證關係,把記憶與理解緊密結合起來,兩者不可偏廢。我們知道記憶與理解是密切聯係、相輔相成的。一方麵,隻有在記憶的基礎上進行理解,理解才能透徹;另一方麵,隻有在理解的參與下進行記憶,記憶才會牢固。熟讀,要做到“三到”:心到、眼到、口到。精思,要發揚科學精神,善於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用“自我詰難法”和“眾說詰難法”去質疑問難。(3)自求自得——就是要充分發揮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盡可能挖掘自我內在的學習潛力,培養和提高自學能力。自求自得的原則要求不要為讀書而讀書,應當把所學的知識加以消化吸收,變成自己的東西。(4)博約結合——就是要根據廣博和精研的辯證關係,把廣博和精研結合起來,眾所周知,博與約的關係是在博的基礎上去約,在約的指導下去博,博約結合,相互促進。堅持博約結合,一是要廣泛閱讀,二是精讀。
科學精神
科學精神是人們在長期的科學實踐活動中形成的共同信念、價值標準和行為規範的總稱,是指由科學性質所決定並貫穿於科學活動之中的基本的精神狀態和思維方式,是體現在科學知識中的思想或理念。它一方麵約束科學家的行為,是科學家在科學領域內取得成功的保證;另一方麵,又逐漸地滲入大眾的意識深層。科學精神應包括12個方麵的特征:(1)執著的探索精神。(2)創新、改革精神。(3)虛心接受科學遺產的精神。(4)理性精神。(5)求實精神。(6)求真精神。(7)實證精神。(8)嚴格精確的分析精神。(9)協作精神。(10)民主精神。(11)開放精神。(12)功利精神。
更重要的是,在自學中,廣大黨員幹部要把創造性作為學習的重要目標,使創造和學習交織在一起,深入的學習需要創造性學習方法。一是探源索隱。學習中,從事物的聯係中思考、追索偶然發現的起因,在掌握知識的同時,探源索隱,追尋導致前人發現與發明定律、定理和公式的思路;從尋找事物的各種原因中,探索創新的思維方式,激發自己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二是辨異求同。要善於比較,從比較中打開思路。不謀求唯一正確的答案,要“逼迫”自己通過不同的思路達到同一目標。從比較中,發現新問題、新情況,發現老問題的不同解決辦法,發現已知情況的新變化,使自己的創造欲在執著的追求中受到激發,培養自己創造性解題的習慣。三是立體思考。要研究認識對象的一切方向,一切聯係和“中介”。縱串橫聯,立體思考,從事物方方麵麵的聯係上,去發現問題和發現與問題相關的各種關係,從而獲得解決問題的辦法。對不同的學習內容,從不同角度進行分析判斷,找出縱、橫係列和它們相交叉而形成的立體係列,使學習既有深度又有廣度,展示創造的前景。四是綱要濃縮。努力編製學習提綱,濃縮學習內容,使“點的記憶”變成“線的記憶”,構成網絡。學習提綱要突出自己的見解,跳出書本和老師的講授,延伸發展,所發現問題和創造聯係在一起。綱要濃縮,博約相宜,形象直觀,重點突出,擬製簡便,應用廣泛,便於複習,有利創造。五是智力激勵。“智力激勵法”是世界上得到普遍推廣的一種創造技法。它是以專題討論會的形式,通過充分的擴散思維過程,進行信息催化,激發大量的創造設想,形成綜合創造力。運用該法,討論的主題必須明確,旨在克服通常討論會中自我評價係統和相互評價係統對萌發創新思路的抑製作用,達到集思廣益,激發創造的目的。六是趨勢外推。事物發展的過去、現在和未來有著內在聯係。因此可以根據過去和現在的信息,在學習中研究影響事物發展的基本因素、限製條件,推測未來發展的趨勢,從而製定適當的對策。這個學習方法要和科研與學術研討結合起來進行,其學習效果會更為明顯。七是類比模擬。在學習中,要善於從自然界或者已有成果中,尋找與創造對象相類似的東西,加以模擬,創造出新的東西來。從個體成長過程看,模仿是創造的先導,但我們追求的是在模仿中進行創新,比如仿生學就不單單是模仿。類比的方法很多,常用的有擬人類比法、直接類比法、象征類比法、因果類比法、對稱類比法、綜合類比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