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六、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所需的基本技能(2 / 2)

6.信息反饋和決策的修訂、補充

實施是檢驗決策正確與否的唯一方法。在決策時,無論考慮得怎樣周密,也隻是一種事前的設想,難免存在失誤或不當之處,況且,隨著外部社會市場形勢的發展和變化,實施決策的條件不可能與設想的條件完全相吻合,在一些不可預測和不可控製因素的影響作用下,實施條件和環境與決策方案所依據的條件和環境之間可能會有較大的出入,這時,需要改變的不是現實,而是決策方案了。

7.總結經驗,吸取教訓,改進決策

一項決策實施之後,對某實施的過程和情況進行總結、回顧,既可以明確功過,確定獎懲,還可以使自身的決策水平得到進一步的提高。通過總結決策經驗,往往可以發現一些決策最初看起來是正確的,但在實施之後卻並不令人滿意;如某些決策短期效益可能十分顯著,而長期效益卻很差,這些都是通過對決策實施的結果進行總結所得到的經驗。

第三,不斷在學習中提高統籌兼顧的能力。一是把握關鍵環節。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就是要在各種紛繁複雜的矛盾和問題中,善於抓住關係全局、牽動大局的主要工作和事關群眾切身利益的突出問題,集中精力,傾斜人力、物力和財力,著力推進,重點突破,直至抓出成效。二是加強薄弱環節。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是一項複雜的社會係統工程,各種因素相互製約、錯綜交織,各個環節緊密相聯、環環相扣,構成了一個立體的多層次的網狀結構。牽一發而動全局,隻要其中一個因素或環節出了差錯,就可能導致“滿盤皆輸”的後果。因此,必須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在指導方針和政策措施上注重加強薄弱環節。三是善於統籌安排。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要自覺處理好上與下、內與外、主與次、整體與部分、全局和局部的關係,正確協調個人利益和集體利益、局部利益和整體利益、當前利益和長遠利益的關係,積極推動建立統籌城鄉發展、區域發展、經濟社會發展、人與自然和諧發展以及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的有效體製機製,以充分調動各方麵的積極性。這樣才能更好地實現全麵、協調和可持續發展,把科學發展觀真正落到實處。

第四,不斷在學習中提高隨機應變的能力。一要把握規律。對事物發展規律和全局的深刻了解是隨機應變的基礎和依據。麵對紛繁複雜的發展局勢,領導幹部要走出優柔寡斷、舉棋不定的困惑或兩難選擇的困境,必須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把握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運行規律,善於從全局高度對發展局勢作出實事求是的科學分析和判斷,力求做到心中有數,正確決斷。二要臨機權變。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一定的靈活性是增強內部活力和提高市場應變能力的必要條件。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既要從現代市場經濟發展多目標並存和多目標選擇的需要出發,善於在權衡利弊得失、分清輕重緩急和主次的基礎上,靈活變換決策目標和策略;又要根據不斷變化發展的市場形勢,靈活調整和改變力量部署,更好地適應市場需求變化,促進科學發展。三要搶抓機遇。必須樹立世界眼光,善於從國際國內形勢的發展變化中把握發展機遇。機不可失,時不再來。隻有抓住發展的有利時機,利用好發展的有利形勢和條件,果斷決策,主動出擊,迎頭而上,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才能在日趨激烈的綜合實力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獲得科學發展的最佳效果。

第五,不斷提高化解公共危機的能力。當今社會,因素眾多、紛繁複雜、瞬息萬變,不穩定和不確定因素增多,不可預測和不可控製因素增大。如何成功地應對複雜局麵,維護社會穩定,促進和諧發展,既是檢驗廣大黨員幹部素質強弱和能力高低的重要標誌,也是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的必然要求。提高應對突發危機事件的能力,既是領導幹部不能回避的問題,也是必須正視的挑戰。如何處理突發危機事件?一是當機立斷,迅速控製事態。突發危機事件發生後,領導者首先要從容應對,快速反應,果斷行動,及時控製局麵,力求使其不擴大、不升級、不蔓延。二是注重效能,標本兼治。正因為處理突發危機事件的首要目標是迅速果斷地控製局勢,就必然要求突發危機事件的決策指向必須是針對表象要害問題,先治標後治本,在治標的基礎上再去謀求治本之道。三是打破常規,勇於創新。突發危機事件猶如瞬息萬變的戰場,必須打破常規,最大限度地使用決策資源準確性,善於運用非程序化決策靈活處置,迅速作出決斷並付諸實施。四是循序漸進,尋求可靠。處理突發危機事件應傾向於選擇比較穩妥的階段性控製方案,盡量回避可能造成不必要震蕩和波動的方案。在突發危機事件基本得到控製後,再循序漸進,最終使突發危機事件得到圓滿解決,達到維護經濟社會健康穩定發展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