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篇 溫州——試驗區的衛生改革探索(一)(2 / 3)

(三)衛生保健需求日益增長。

溫州商品經濟迅速發展,,城鄉群眾收入普遍增加,農村居民的消費結構也發生了變化,逐漸從溫飽型向享受型轉變,從自主自給型向商品性消費型轉變。據統計,1987年比1981年人均收入增長2.4倍,人均醫療費用支出增長2.9倍,個人支付衛生費用達86.64元,同時環境汙染日漸加重也使農民醫療保健需求增強。根據浙江省農村調查隊抽樣調查,健康已成為溫州農民第一需求。1985年上海8位高級醫師帶B超等儀器到樂清縣柳市區衛生院服務,6天時間,業務額即達1.13萬元,有一個專業戶不惜花費360元給全家4口人都做了健康檢查。

(四)溫州經濟格局的影響。

醫療衛生事業是社會經濟發展中一個重要部分。溫州商品經濟發展,人民群眾收入增加不僅為衛生事業發展提供了基礎和機遇,而且商品經濟發展所形成的經濟格局也直接影響衛生體製。這是因為:溫州市個體經濟、私營經濟、股份經濟及其經營方式和分配方式具有相當強的生機和活力,衛生體製改革難免受周圍環境的影響,並在一定程度上結合自身特點而加以仿效和移植。溫州農民的收入增加很快,消費水平也普遍提高,在這一現實環境中,衛生事業如不進行改革,就不能使單位活力增加和職工收入增多,“體腦倒掛”現象將會更嚴重,職工生活也難以維持,溫州市場調節的比重很大,市場是開放的,與之相應的醫療市場也必然逐步形成和發育。溫州經濟結構中產業、勞力、城名的結構發生變化,衛生事業作為第三產業的一部分也肯定會受到影響。溫州人具有“自主、務實、開拓、創新”精神,經商意識很強,溫州衛生係統的幹部和職工處在商品經濟的大環境中,觀念也比較容易發生相應的變化。

在醫療保健供需矛盾日益激化、衛生事業基礎薄弱、國家投資又嚴重不足的現實情況下,溫州市衛生行政部門根據國務院、省政府分別下達的關於衛生改革的指導性文件精神,在省委批準溫州建立試驗的鼓舞下,在上級領導支持下,抓住時機,放手改革,從溫州實際出發,順應商品經濟的發展,把調整所有製結構和發揮市場機製作用作為改革試驗的重點,挖掘社會潛力,以較快的速度發展地方衛生事業。

三、衛生改革態勢

溫州市衛生改革始於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後,隨著社會商品經濟的發展,逐步從農村到城市,從淺層到深層,從不自覺到自覺,從“無為而治”到“有為而治”。1985年以前,主要是加強經濟核算,實行“五定一獎”,拉開獎金檔次等一些初步的改革。1985年以後,在所有製結構、經營方式、分配製度、醫療市場發育、思想觀念轉變等方麵進行了大膽改革與探索。1988年下半年以來,為了鞏固改革成果,深化改革,總結經驗,完善配套措施,頒發了《市屬醫療衛生單位深化改革試行辦法》和《深化農村基層衛生組織改革的意見》及《關於調整部分醫療收費標準的通知》等衛生改革的規章製度,同時著手進行了整頓醫療秩序的工作,以建立醫療衛生服務新秩序。十年來,其主要特色大體有。一個方麵,取得了顯著的成效。

(一)個體醫院有了較大發展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溫州商品經濟迅猛發展,原有的鄉村醫生逐步轉為個體醫院。全市1985年有的個體醫院516人,至1987年就達2582人,為1985年的5倍,平均每年遞增49%,這還不包括待審批的1000餘名個體醫院的後備力量。其中私立醫院也迅速發展,據統計,1988年全市如至100張床位的私立醫院有7所,5張床位以上的私立醫院就更多。

1.個體辦醫形式,主要有四種:一是由一個醫生或一個醫生和家屬組成的個體診所;二是私營性質,一個醫生雇用親戚朋友、學徒、大醫院退休人員或其他衛生技術人員等;三是合作性質,兩個或兩個以上醫生聯合組成。四是股份性質,由診所中人員以股份形式籌資組成。

2.個體醫院的作用:首先,個體醫院的發展有效地發掘了社會閑散的衛生人力資源。調查證明,培養一名二年製醫科自費生的總費用約為4000元,照此推算,溫州市2584名個體醫院開業行醫意味著國家省掉了1000餘萬元的培養費用。另據對131名個體醫院調查,他們共有開業醫療用房301間。

1988年底統計,溫州市個體醫院已擁有B超、胃鏡、激光治療儀、神燈、顯微鏡等大中型醫療儀器1%件。他們醫療儀器的投資和用於藥品衛生材料的周轉金平均每人不下4000元,照此推算,全市個體醫院這兩項資金總額又在1000萬元以上。

此外,個體醫院每月要向衛生行政部門上繳管理費和防保費,如果將這批個體醫院作為集體醫療單位來辦,還要給予衛生事業經費補助,這一進一出估計也要在1000萬元以上。

僅以上四項資源總價值為4000萬元以上,相當於1930年、1987年兩年溫州市衛生事業費的總和或全市區、鄉衛生院1979年至1987年衛生事業經費的總和。

溫州市的個體醫院非常重視技術水平的提高。據1987年對131名個體醫院調查,其中迫切要求安排進修學習的達69%。1988年,僅蒼南縣就有20多名個體醫院不惜重金去外地省級以上醫院、高等醫學院校、國家的科研單位進行學習。有38%的個體醫院要求添置醫療儀器。樂清縣個體醫院中有人甚至提出要購買。

個體醫院不僅是農村醫療工作的重要力量,也是基層防保網的重要組成部分。據統計,全市個體醫院中有52.47%的人員能開展衛生宣傳,有36.5%能進行傳染病的疫點處理,有23.6%能開展計劃生育技術指導工作。

個體醫院的管理。溫州市衛生行政部門對私人辦醫實行“鼓勵、支持、引導、管理”的政策。其管理主要抓四條:一是把好審批關,健全三級管理網,依據《浙江省個體開業醫務人員暫行管理條例》製定了《溫州市個體開業醫務人員管理暫行實施細則》,首先明確申報資格,把握診所布局,調查個人表現,然後進行考試、考核,及格者發給開業執照。二是發揮衛生協會作用,健全規章製度。1985年,市、縣相繼成立了個體衛生協會,健立和建全各項規章製度。實行統一醫療文書製度,印發門診日記、處方箋、收費收據、疫情報告卡,要求每個個體醫院做到看病有記錄,開藥有處方,收費有收據,疫情有報告。三是堅持教育、檢查、獎優、罰劣。對個體醫院的醫德醫風、醫療質量、安全用藥、無菌操作、收費標準、預防保健等方麵進行檢查監督。通過檢查,對文明行醫優質服務的個體醫院進行表揚獎勵。對個別出售偽劣藥品有違法活動的給予罰款或停業整頓,直至吊銷執照等處理。四是加強業務培訓,提高服務質量。近年來全市各縣經常舉辦個體醫院業務學習班或安排個體醫院到市、縣級醫院進行學習。提高個體醫院的業務水平和服務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