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章 四合院266(1 / 2)

某日清晨,吳大力起床洗臉時,見劉大海拎著一個破麻袋往外走。那天,吳大力起得相當早,沒想到劉大海已經出發了。因為行動不便,劉大海特地找來一輛舊的三輪自行車方便收集廢品。雖然三輪車十分老舊,但價錢可不菲。將破麻袋固定在三輪車上後,劉大海騎車離開了胡同。劉大海的生活方式轉變之大顯而易見。現在,不僅李大山積極參與收廢品,劉大海同樣投入其中。早晨遇到吳大力,劉大海態度頗為冷漠。目前,劉大海與吳大力之間的關係不算好,但他和另一個鄰居——張小柱的關係更糟糕,對方也常對他冷嘲熱諷。至於俞老先生的傷情,雖說還沒有完全康複,但至少不用整天臥床,白天還能坐著輪椅出門透氣。某日清晨,俞老先生正在院子裏曬太陽。“收廢品真的能賺不少錢嗎?”俞老心想,考慮到劉大海是一個好麵子的人,若非確實能從中獲利,他是不會從事這樣的工作的。如果身體健康,也許俞老也會去試試這行當。

“老俞,你的身體有所好轉嗎?”吳大力微笑著走近。這要歸咎於上次事件中吳大龍腳下一不留神用力過猛,竟踢折了老俞兩根肋骨。因傷勢嚴重及年紀大,俞老的恢複期較長,需數月時間才能完全康複。“還好。”俞老先生回答,這段時間,他一直在靜養,雖然沒有完全恢複,但狀態確實逐漸好轉。這段時間,吳大力也非常忙碌。隨著路小妹帶孩子回來後,他的負擔更加重了。簡單地和俞老交流了幾句後,吳大力便準備出門吃飯。至於俞老的早餐,則由張小柱提供服務。在俞老看來,仿佛是在提前接受晚年照料。這也合情合理,因為正是吳大清造成的傷害,張小柱不能袖手旁觀。更何況俞老是一個孤身一人,若非張小柱照顧,恐怕沒人管他。即便花點錢雇傭專人照顧俞老,也不如親自照料來得讓人覺得妥帖。當吳大力正在享用早餐時,張小柱的女兒何昭迪為俞老帶來了早餐——一碗小米粥、一個饅頭以及一小碟醃菜。這些雖簡單,但在俞老眼裏已足夠豐盛。就在俞老進食之時,他注意到一個衣衫襤褸的男子步入院子。

“是誰呀?”起初俞老並未認出對方。定睛細看後,辨認出了這是自己的遠房侄兒棒子。實際上,棒子應仍在農村勞動。突然的返回讓他疑惑重重。自插隊下鄉以來,棒子一直有返鄉的願望,可能抓住了一次機遇實現夢想。無論怎樣,棒子的回歸無疑會讓大院再次熱鬧起來。對於這位遠房侄子的歸來,俞老感到複雜,內心既有些欣喜又擔憂其未來。棒子的到來無疑增加了他在晚年的依靠,但這依賴的穩定性俞老持懷疑態度。想起棒子曾經的鄉村勞作經曆,俞老無奈歎氣。就連性情溫和的張小柱也難以忍受那般的辛勤勞動。但突然

### 沐清浴後,穿上了新衣裳的阿柱看起來煥然一新。這時,林小雲終於可以靜心地與阿柱進行一番深談。既阿柱回到了舊城,未來的生活方向就亟需一個明確的規劃。不論阿柱是繼續學習深造還是直接踏上工作崗位,林小雲都將全力支持。“我覺得還是去找個活幹吧。”經過短暫的思考,阿柱緩緩地說出自己的想法。

阿柱並非不願繼續學習,然而現實使他認清了自己的境遇。即便在當年工農兵推薦上大學未獲成功後,恢複高考的第一年盡管機會最大,他仍未抓住機會。更不幸的是,阿柱已將學校的所學大多忘卻,即便給他充足的時間複讀,再次衝擊大學的可能性依舊微乎其微。基於這些現實考量,找一份合適的工作成為更可行的選擇。阿柱希望能夠成為一名工廠的工人,為這個社會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林小雲聽到阿柱的話,心中雖有遺憾但也隻能接受現狀。相較於成為工廠的普通員工,她更願意見到阿柱通過學習獲得更高的教育,擁有更廣闊的未來。工廠的機會或許寥寥無幾,甚至阿柱能否成功進入工廠也是一個疑問,因為那時的工作崗位十分稀缺,每個人都視此為安身立命的基礎。然而,她決定先不對此施加壓力,讓阿柱暫時在家休息幾天再說。

實際上,與阿柱成為工廠工人的計劃相比,林小雲心中另有一番打算,那就是將阿柱引薦至她熟悉的“川味軒”工作。若能由大強和傻柱安排,相信阿柱在那裏定會得到不錯的待遇和發展機會。

當林小雲帶著小當上班去了後,家裏隻剩下阿柱和桂花兩人。離家前,林小雲交待了一些生活費給桂花,希望她為全家人購買一些新鮮蔬菜和肉類以準備一頓豐盛的晚餐。桂花雖然內心略有不甘——認為母親的偏愛顯而易見——但阿柱曆經鄉村生活的辛勞重回城市的確是一件值得慶祝的事情。

“哥,不如去看看易大爺吧?”桂花建議說。阿柱作為易大爺的認親外孫,既然回來了就應當去看望這位長輩,尤其是在得知老人正處於養傷期的情況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