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鍾離在開朝會定下要遠航時,就提前在報紙上造輿論,歸結起來,就是讓朝野明白,此次皇帝親自護送來兩位娘娘回國,有三個目的:一是幫著她們回國當女王,成為大明的附屬國,和大明通好;二是通暢航道,沿途布置據點和軍港,保證海上航道的通暢,保證做買賣有錢可賺;三是讓更多的國家臣服大明,建立一個清明太平的世界。
越是複雜的事兒,鍾離越是說的很簡單,一切事情彎彎繞繞的,從錢上入手,那簡單明了。
鍾離讓周通安排一些人算了筆賬,開了海禁之後,一年的盈利收入足夠建造、維修、升級大船的費用,不用增加負擔,今後疏通航道之後,收入將會大增,包括海外駐軍等費用完全可以包括在內,還有盈餘來增加工資來改善民生。
行了,就這一筆賬就讓人啞口無言了,有錢賺那還費什麼口舌,再說了冒險的是皇帝老兒和他的婆娘,他們不怕死當傻老帽兒,好些個臣子都坐享其成,何樂不為?
隨著鍾離對手工藝人的重視和開放的加大,西方的一些匠人也來到華夏,帶來了很多值得學習的技術,因此,很多方麵都有提高。現在的冶煉技術、煤炭開采、石油的初加工都得到了很好的提升。
安二在老鐵匠的指點之下,已經讓人造了能燒煤炭的鐵爐,好些方麵都受益匪淺。
這次莫小二參照三寶太監船隊的寶船樣式建造福船。所謂福船是福浙沿海尖底海船的通稱。作為戰船用的福船全船分四層,下層裝土石壓艙,當然也可以填裝貨物,二層住兵士,三層是主要操作場所,上層是作戰場所,居高臨下,弓箭火炮向下發,往往能克敵製勝。三是操縱性好,福船特有的雙舵設計,在淺海和深海都能進退自如。這種船的抗風浪性能很好,首先它是首部尖,尾部寬,兩頭上翹,首尾高昂;其次,是船體高大,上有寬平的甲板、連續的艙口;三是操縱性好,福船特有的雙舵設計,在淺海和深海都能進退自如。由於福船具有上述特點,適合於海上航行,可以作為遠洋運輸船和戰船。其“水密隔艙福船製造技藝”更是福船的過硬本領。 水密隔艙技術,是一種當時很先進的技術,其主要造船手法是將每一個船艙隔開,如果其中一個船艙有進水的話,其它船艙並不會馬上進水,給修補人員留下了時間進行修補。
鍾離雖然知道這種船能抗風浪,但是,他心裏依然沒底,畢竟三寶太監下西洋也是沉過船死過不少人的,不然怎麼叫能上山莫下海呢?
鞏珍也說過大洋的凶險:至於當洋正行之際,烈風陡起,怒濤如山,危險至極。舟人驚駭,倉忙無措,仰賴神靈顯然臨庇,寧帖無虞。這就是說的在印度洋中航行的可怕,大洋深處比不得近海,風高浪急,怒濤如山,危險至極。
因此,鍾離決定還是沿著近海走,不同的是,他不會從非洲的好望角繞到大西洋去,那樣航程太遠。
鍾離在地圖上將目光鎖定了蘇伊士運河所在的方位。要知道,蘇伊士運河是十九世紀才開通的,一百九十公裏的長度,耗費十年,動用了數以萬計的勞力完成。
即便鍾離想開挖,那也是花費巨大,耗時較長,臨時抱佛腳不現實。但是,這不等於到了紅海就無法去地中海,因為有個航道可用,那就是尼科運河,這條古運河埃及法老時期就開鑿過,曆史上幾經荒廢,但是航道是有的。
他查過資料,十九世紀蘇伊士運河建成後,大大縮短了從亞洲各港口到歐洲去的航程,大致可縮短8000-10000千米以上。
也就是說,即便蘇伊士運河所在的位置一時半會兒開鑿不了,通過恢複尼科運河用中型船隻從紅海經尼羅河到達地中海,從地中海再去英吉利是完全可以的。
一旦珍珠統一了非洲,那麼由她組織人力物力開鑿運河還是完全可行的,想到這裏,鍾離決定讓工部再加派有開鑿運河經驗的匠人一千,加派中型船的數量,而且中型船的火炮一點都不能差。
鍾離從醫學院和各地的醫院選了上百名醫生,隨船帶了大量的中藥材和中成藥,以防各類疾病的發生。
鍾離知道,西方早年的航海史上曾經在海員中出現過一種致命的問題——壞血病,這可是困擾了西方人很多年的問題。鄭和下西洋時,在記載中,並未見過這種病的記載,這是怎麼回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