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5.千裏之行,始於足下(1 / 1)

知道了幽默是什麼,怎樣才能幽默,明白幽默的種種技巧是必要的,但具備幽默的才能才是我們的目的。正如毛主席所說“學習的目的全在於應用”。

不少人說“知易作難”,那我們不知從哪裏下手,從何做起,這話有一定的道理。古人雲“千裏之行,始於足下”。從現在做起,在自己實際的工作、生活中學起。

習是創造的前提,有人說得好:“在生活中,留心處處皆幽默。”因此,我們要豎起耳朵,聽別人講趣事,聽同事幽默地談工作,也聽家人的歡聲笑語。

有一個人自稱很會下棋。有一天,他和別人下棋,接連輸了三盤。

有人問他:“今天你和人家下棋,一連下了幾盤?”

他回答:“三盤。”

又問他:“幾勝幾負?”

他說:“第一盤我不曾贏,第二盤他不曾輸,第三盤我要和,他不肯。”

別人說:“那你不是都輸了嗎?”

他不服氣地說:“我哪兒能輸給他,不過是讓他幾盤罷了。”

留心聽別人的交談,就會發現許多妙語和幽默故事,讓自己受用不盡,並帶來莫大的益處。像這則故事中這位輸了不認輸的人,在生活中是常見的。

某醫院有個醫術很差的年輕大夫。一天,一位病人求他治病。病人講了病情之後,年輕的大夫就對病人進行了檢查。可是,查來查去,卻說不出病人患的是啥病。他思索了一會兒,突然嚴肅地問病人:“請問先生,你以前得過病嗎?”

“得過,大夫。”

“嗯,對了!你現在是舊病複發。”

再看一則“不要忘記鄙人”的幽默:

求職者:“申請開店營業,請辦理手續。”

辦事員:“大家有數,今後店裏有了便宜貨,可不要忘記鄙人。”

求職者:“……”

辦事員:“經營何種業務?”

求職者:“精製各種花圈和骨灰盒子。”

在這兩則幽默故事中,這位醫生是庸醫,而辦事員則是條蛀蟲。人們往往對後一類故事更歡迎,因為人們對社會上的不正之風深惡痛絕,以幽默進行諷刺,令人們感到痛快。又如:

爸爸:四同三誰大?

孩子:當然四比三大。

孩子:為什三元比四角大?

爸爸:這是單位不同。

孩了:為什麼三個蘋果比四個核桃大?

爸爸:這是概念不同。

孩子:那為什麼三姨媽比四姨媽大?

爸爸:……

孩子是很天真的,童言多雅趣,小孩往往能給我們很多的幽默啟發。隻要我們細心觀察,身邊的人常有許多有趣的言語、行為值得我們模仿和學習。必須注意的是,不要去揭人家隱私,談話間寧可讚揚別人抑自己,也千萬不可以損人達到使人發笑的目的,這是不道德的行為。

在大千世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故事,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幽默。發掘自己的故事,是你幽默製勝的一條捷徑。台灣作家三毛的幽默,如同快樂,隨手可得,現摘錄幾段。

清晨起來,喝冷茶一杯,慢打太極拳數分鍾,打到一半,忘記如何打下去,從頭再打,依然打不下去,幹脆停止,深呼吸數十下,然後對自己說:“打好了!”再喝茶一杯,晨課結束,不亦樂乎!

靜室寫毛筆字,磨墨太專心,墨成一缸,而字未寫一個,已腰酸背痛。凝視字帖十分鍾,對自己說:“已經寫過了!”繞室散步數圈,擦筆收紙,不亦樂乎!

逛街一整日,購衣不到半件,空手而回,回家看見舊衣,倍覺件件得來不易,而小偷竟連一件也未偷去,心中歡喜,不亦樂乎!

匆忙出門,用力綁鞋帶,鞋帶斷了,丟在牆角。回家來,發覺鞋帶可以係辮子,於是再將另一隻拉斷,得新頭繩一副,不亦樂乎!

上課兩小時,學生不提問題,一請二請三請,滿室肅然。偷看腕表,隻一分鍾將下課,於是笑對學生說:“在大學裏,學生對於枯燥的課,常常會逃。現在反過來了,老師對於不發問的學生,也想逃逃課,現在老師逃了,再見。”收拾書籍,大步邁出教室,正好下課鈴響,不亦樂乎!

交稿死(日)期已過,深夜猶看《紅樓夢》。想到“今日事今日畢”格言,看看案頭鬧鍾已指淩晨三時半,發覺原來今日剛剛開始,交稿事來日方長,心頭舒坦,不亦樂乎!

三毛的確是位幽默家。對於平常的事都以創作快樂之意,創作出幽默。從中我們亦可體驗到:幽默並非高深莫測,生活是幽默的源泉!幽默的材料是層出不窮的,隻要我們巧妙地加以運用,就能在社交場合獲得良好的效果。

“千裏之行,始於足下”,從現在做起,從吸取身邊的幽默素材做起。讓我們共同記住:幽默地對待生活,幽默地想問題,每時每刻從生活中挖掘自己的幽默!

願您成為幽默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