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應迅速是幽默談吐的特點之一,這就要求說話者思維敏捷,能言善辯。然而,這些又是對生活的深刻體驗和對事物的認真觀察的結果。敏銳的觀察力不僅是科學研究中必備的條件,也是產生幽默談吐的重要因素。
以語言犀利、鋒芒畢露見長的英國生物學家赫胥黎,在一次講演中勇敢抨擊了當時的社會對科學極不公正的態度,他說:“科學這位‘灰姑娘’天天生起火來,打掃房間,準備餐食;而到頭來,人們給她的報酬,則是把她叫做賤貨,說她隻配關心低級的物資的利益。”六十歲那年,他懷著既沉重又難舍的心情辭去了英國皇家學會會長的職務。他在一次講話中說:“我的理智和良心已經向我指出,我已經無法完成這個會長職位的各項重大任務,所以我一分鍾也不能幹下去了。”這位德高望重的老人痛心地講完上述話語後,又不無諧趣地對朋友們說:“我剛剛宣讀完了我去世的官方訃告。”
赫胥黎以擬人化的比喻,將教會和習慣勢力摧殘扼殺科學的猙獰麵目揭示得淋漓盡致,因而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他又風趣幽默地將辭職演說喻作“官方訃告”,這正是他自己複雜、痛苦的內心的寫照。科學家如果沒有對事物入木三分的觀察力,無論如何也說不出如此傳神的話語。
要把話說得幽默,要做到“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沒有豐富的想象力是難以奏效的。必須能夠把一件平凡的事物由裏往外、由外往裏看個透,一兩句話就能把那諱莫如深的東西端出來,憑借豐富的想象力來創造幽默,從人們熟視無睹的現象中創造出別人所不曾問津的東西。每個人都具有想象力和創造力,切莫自己束縛自己。
具有想象力的幽默例子是很多的,現舉一例:
主人請客人在家裏吃飯。客人酒醉飯飽仍不想告辭。主人終於忍不住了,指著窗外樹上的一隻鳥對客人說:“最後一道菜這樣安排:砍倒這棵樹,抓住這隻鳥,再添點酒,現燒現吃,你看怎樣?”
客人答道:“隻恐怕沒砍倒這棵樹,鳥早就飛了。”
“不,不!”主人說,“那是隻笨鳥,不知道什麼時候該離開。”
從上例可以看到,這位主人的確有著豐富的想象力,因此,幽默的語言才能脫口而出。
另外,一個人的幽默感同他的社會活動緊密相連。要使自己的語言幽默,最好的辦法是向生活學習,向社會學習。中外無數的大政治家、大思想家、大文豪都是極富幽默感的人,我們的周圍也不乏頗富幽默感的人。跟各行各業的人聊天,你會經常意外地發現他們運用語言之妙,表達之風趣,足以令人傾倒。在與各種各樣的人接觸的過程中,你會增強自己語言的庫存和會話的才能。幽默,也是一種酵母,跟幽默的人在一起待長了,自己就會受到“傳染”。我們要有意識地多接近幽默感強的人。通過接觸與交談,增強幽默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