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謬就謬幽默法是不要立刻糾正對方的荒謬,而是模仿他的推理方法,使戲謔味升級的一種幽默技巧。
人際交往中,互相幽默地攻擊有兩種表達方式。一種是純粹戲謔的,主要為了顯示親切的情感,引起對方的共鳴,或者為了展示智慧,引導對方欣賞。一種是互相鬥智性的,好像進行幽默外的比賽,互相爭上風,這時的調笑性攻擊性更重要。當然,有時攻擊性是很凶猛的,但表現形式是很輕鬆的。不管有無攻擊性,都以戲謔意味升級為主,以謬就謬乃是使戲謔意味升級的常用辦法。即明明知道對方錯了,不但不予以否定,反而予以肯定。肯定的結果是更徹底地否定。
一位小姐與一位先生在聊天。小姐認為世界上最鋒利的是這位先生的胡子。這位先生不解。小姐說:“你臉皮這麼厚,但你的胡子居然還能破皮而出。”
這顯而易見是戲謔性的,因為其原因和結果之間的關係是荒謬的。與其說是顯示先生的臉皮之厚,不如說顯示了小姐的口齒之伶俐。在戲謔性的相互攻擊中,戲謔性要遞增,但方向要恰恰相反。正如中國古書上所說的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然而,這位先生卻以謬就謬,將這位小姐的荒謬往更荒謬處推演。
他反問:“小姐,你知道嗎?你為什麼不生胡子?”小姐自然不知道。
“因為你臉皮更厚的緣故,連尖銳、鋒利的胡子也無法破皮。”這位先生反攻小姐的根據並不是另行構思的,而是從小姐攻擊他的邏輯引申出來的。即我有胡子是因胡子尖利穿透了皮膚,而你沒有胡子則是因為你的臉皮更厚,再尖利的胡子也無用。同樣的前提得出相反的結論,指向不同的目標。
這種以謬攻謬的幽默的特點是後發製人。關鍵不在於揭露對方的錯誤,而是在荒謬升級中共享幽默之趣。而要達到這個目標,得有模仿對手推理錯誤的能耐。
當你拒絕別人不合理的要求時,直接拒絕會導致不必要的緊張。如果用以謬還謬法,讓對方去體會自己要求的不妥之處,比正麵頂回去要文雅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