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7.故弄玄虛:巧設懸念,出奇製勝(1 / 1)

故弄玄虛幽默法就是利用對方預期轉化的心理,巧設懸念,解釋懸念,出奇製勝,但其解釋在真理與歪理之間。

由於幽默通常有這樣一個規律,它總有個對轉,總是讓你領悟到你原來期待不同的東西,笑是在期待失落以後產生的。久而久之,一旦進入幽默的情境,人們總是期待十分出乎意外的謎底,這就形成了一種心理習慣,用心理學的術語來說,叫“心理定勢”。

這是幽默的正格,但是幽默不拘一格,像任何其他事物,有正格意味著必有破格,有預期的失落,必有預期失落的失落,故弄玄虛法就屬於這種破格。

法國寓言家拉封丹習慣於每天早上吃一個土豆。有一天,他把土豆放在餐廳的壁爐上晾一晾,可轉眼之間卻不翼而飛了。他不知道是誰拿走的。

於是,他大聲叫喊起來:“啊,我的上帝,請告訴我,是誰吃了我放在壁爐上的那個土豆?”

他的傭人匆匆趕來說:“不是我。”

“那就太好了!”

“先生為什麼這樣說?”他的傭人問。

“因為我在土豆上放了砒霜,想用它毒老鼠。”

“啊,上帝!我中毒了!”那個傭人焦急地喊道。

拉封丹笑了:“放心,我不過是想讓你說真話罷了。”

這裏,拉封丹用的正是故弄玄虛法,從心理預期來說是雙重的失落。第一次是仆人說自己沒有吃,而拉封丹說太好了,仆人有輕鬆的預期,結果卻轉化為非常嚴重的後果。接著又來了一個對轉,預期的危險完全消失:這是雙料的故弄玄虛幽默。

故弄玄虛法的全部奧秘就是利用對方預期轉化的心理。這種方法變化萬千,有時不是給人一種雙重轉化,而是相反,故意給他一個沒有轉化的謎底,讓他期待對轉的心理落空,恢複到常態。

值得注意的是幽默的功力不僅在於構成懸念,而且在於解釋懸念。解釋懸念,要有一定的邏輯性,才能服人。

所以,在解釋懸念時,往往要講一點歪道理。歪道理從邏輯上來說,本來就是沒道理,明明沒道理,卻要講出道理來,就靠歪得巧妙,不給人武斷之感。這時的關鍵就在於抓住任何一點在概念上沾邊的枝節來作為推理的支點,大加發揮。

因此可以說,幽默之妙就妙在“真理”與“歪理”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