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青梅竹馬(求推薦!)(2 / 2)

現在見到費樂在場上的異樣,又是一個授人以柄的機會,於紅華很想走過去,當全校師生的麵,敲打敲打下,訓她幾句,讓她丟丟醜,可就在這時,她身上的手機鈴聲忽然響了起來。

她一看屏幕上的來電顯示,卻是校長辦公室打來的電話,不敢有絲毫怠慢,她急忙接聽,卻是校長讓她馬上去校長辦公室一趟,於是她匆匆放下手機,滿含怨念地瞪了費樂一眼,那意思分明就是在說——你今天要是給班上扣掉半分,你就等著懺悔吧!

當然費樂並沒看到於紅華那近乎要殺人的目光,也不知道自己在於紅華心裏已經從‘死刑’到‘死緩’,這樣走了一遭。

此時的她看著眼前這位酷似自己兒時玩伴的學弟,還依舊沉浸在自己的回憶當中......。

那是一個位於浙江西南部,依山傍水的小山村,同時那裏也是父親的老家。

費樂的父親陳宇東是入贅到費家的上門女婿,這在當地又叫倒插門,是那些沒有本事的男人的代名詞,很讓人瞧不起。

所以父親那頭的親戚也不怎麼走動,費樂也隻在爺爺去世的那一年,才第一次踏足那個小山村。

那一年,費樂剛好六歲,父親陳宇東雖然被那邊的親戚們瞧不起,但奶奶對她這個孫女卻格外的喜歡。

是以,在辦完了爺爺的喪事後,奶奶極力要求陳宇東將費樂留在那裏,費樂這才得以在那個小村裏呆了一年,也因此,她認識了奶奶隔壁家的那個小男孩邵不平。

費樂在記事之後,六歲之前,所有的日子都在外公以及母親的敦促下,學習那些枯燥的符篆跟道術中渡過。

——沒有玩伴跟朋友,沒有玩具,也沒有相應的時間讓自己盡情的玩耍,直到了這個山村,認識了跟自己年齡相若的邵不平之後,費樂才像一隻脫了韁的野馬,兩人不僅玩得相攜,而且也讓她這個來自城市的女女孩子,認識了很多有趣的事。

兩人的身影在那個山村的任何一個角落都灑落下歡聲和笑語。

——春天來了,邵不平帶著她走遍每一座山頭,在山上采摘著映山紅,將花枝插滿費樂的頭;夏天的時候,邵不平帶著她去小溪裏摸魚,等摸完魚,兩人站在岸上,比賽著看誰能把口水吐到對岸,結果兩人把嘴唇吐麻了也沒能分出勝負;等到了秋天,邵不平又帶著費樂去了後山的果園,邵不平教費樂摘柿子,打棗子,敲板栗......;冬天,兩人在門前堆起老高老高的雪人,在雪地裏兩人過家家,邵不平當新郎,她當新娘,而伴郎伴娘跟花童就是那些堆徹起來的雪人。

一年之後,費樂的母親親自來接她,要把她帶回了城市,在分別的時候,兩個心心相映的小孩哭得稀裏嘩啦,難舍難分。

等費樂被她媽媽狠心地抱到大巴上,邵不平還傻傻地沿著馬路跟著大巴一路跑呀跑地,他隔著巴士車上的玻璃,歇斯底裏地大聲朝她喊:“等我長大了,一定會來城市裏找你的!”

——這個場景一直都印在她的腦海裏。

費樂回到城市後,隨即也就入了小學,之後,跟一個平常人沒什麼兩樣,每天也隻是在夜深人靜的時候,母親繼續傳授她一些費家秘傳的道術跟符篆。

後來,費樂在奶奶去世的那一年她又回過一次那個小山村。

隻是那一次,她並沒見到邵不平,雖然他家的泥瓦房還在,可裏麵早就已經人去樓空了。

她也向附近的人打聽過這個玩伴,有許多人回憶說,那戶人家幾年前就已經搬走,連他們都不知道去向。

費樂子回杭海之前,又去了一趟邵不平的家,在那間土坯屋內,她還見著了昔日兩人在土牆上的塗鴉。

滿滿的一麵土坯牆(黃土坯,外麵刷了白石灰的那種)記錄著一些兩人曾經幸福快樂的畫麵。

畫風雖然極其的簡單幼稚,但讓費樂注意的卻是牆的旁邊那兩行歪歪扭扭的小字

第一行寫著:“邵不平是樂樂永遠的朋友。”

費樂記得,這是自己當初知道要離開小村時,偷偷寫上去的,她怕和邵不平離別時會哭,會舍不得,所以才偷偷地以這種方式不告而別,可後來,邵不平還是追上來了,並且兩人還一起哭得稀裏嘩啦。

而第二行寫著的卻是:“樂樂,我會永遠記得我的承諾,我一定會來找你!”

這句留言,想必是邵不平在全家搬時寫上去的,像是一種表白,也像一種藉慰。

之後,費樂又回到了城市,日子還是一日又一日如水一般的渡過。

隻是每每到了夜深人靜的時候,費樂躺在被窩裏經常會想起這位青梅竹馬的玩伴,不知他在他鄉過的還好不好?不知他還記不記得自己,記不記得昔日那個承諾?

每當想起這些,費樂都覺得很好笑,很幼稚,可那種青梅竹馬,兩小無猜的天真朦朧純真的感情,才是最純潔,最讓人憧憬的。

而這些,恰恰又是不能讓她釋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