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犯了錯誤導致失敗時,不要氣餒,不要自責,更不要逃避。這時應該勇敢地麵對現實,勇敢地承認自己的錯誤。隻有這樣,你才能進步,才能取得最後的成功。
再聰明的人也總有考慮不周的時候,都會不可避免地犯錯。有錯誤就可能會導致決策失誤,行動失敗。有一些人明明是錯了,卻始終不願承認,以為這是丟人現眼的事。這正是一種心高氣傲的表現,而且這也暴露出了他內心的怯懦,這種做法不僅於事無益,而且還會讓人鄙視。
如果能夠誠實認錯,知錯則改,壞事可以變成好事。姑且不論犯錯所需承擔的責任,不認錯和狡辯對自己的形象有強大的破壞性,因為不管你口才如何好,又多麼狡猾,你的逃避錯誤換得的必是“敢做不敢當”之類的評語。最重要的是,不敢承擔錯誤的行為會成為一種習慣,使自己喪失麵對錯誤、解決問題和培養解決問題能力的機會。所以,不認錯的弊端遠遠大於所得到的眼前利益。
無論做什麼事,我們都希望自己是對的。當我們得出正確的結論時,我們會感到特別高興。當老師對學生說你答對了的時候,學生會覺得驕傲和快樂。相反地,如果老師說:“你答錯了!你沒有通過考試”,那麼學生就會因此害怕自己又答錯,反而會答錯更多。
許多事情,很少有人能準確判斷哪些是百分之百正確或百分之百錯誤的。然而,不管是在學校也好,公司也好,還是在運動場上,我們所有的社會係統都隻能接受我們做出正確的事情。結果很多人都在充滿防禦的心理下長大,而且學會掩飾自己的錯誤。還有一種人,他們在被指出錯誤之後,因為害怕再犯錯,幹脆就什麼事情也不做——他們會變得既緊張又有抵觸的心理。
當然,如果對任何事情都認定我對你錯,這也是不明智的。一句俗話講的好:“或許你會因此而贏得某場戰役,可是你最後可能會輸掉整場戰爭。”有些人不僅堅持認定自己時時刻刻都對,而且他們在辯贏了之後,還會對別人幸災樂禍,自我吹噓一番;這種人是典型的令人無法忍受的,他的為人和裝出什麼都懂的樣子,隻會讓別人討厭而已。
對這些人我們要奉勸:與其裝出一副自己什麼都對、洋洋得意的樣子,倒不如做錯事情的時候勇敢承認比較明智一些。如果有人在你做錯事情的時候貶抑你,你內心應明白這個人的心理大概有問題。同樣的道理,對於那些斬釘截鐵地說自己對,並常常要證明自己是對的人,人們也會對他抱著敬而遠之的態度。
人不可能永遠都正確,也不需要永遠都正確,犯錯在所難免,失敗也總是會不時地光顧,但隻要我們內心不放棄對正確的探索與追求,隻要我們犯了錯誤之後有一個正確的態度,我們就可以是一個具有崇高品德、受人敬仰的人,我們最終也必將迎來屬於我們的那一份成功的喜悅。
承認錯誤要很大的勇氣。雖然需要很大的勇氣,但我們還是要麵對它。假如不去麵對,就等於逃避,逃避就等於犯了第二次錯誤。錯誤是人生必修的一課,每個人都要細細研讀。錯誤很有可能是再一次錯誤的開始,如果知道錯了,就不難把錯誤根除。我們既要“大度能容,容天下之事”,也要勇於麵對錯誤並承認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