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不提倡為住校的孩子辦理各種各樣的銀行卡,讓孩子過早成為“有卡族”,這樣會養成孩子隨隨便便就刷卡的壞習慣,增加很多不必要的消費。
◎衝動購物不可取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購物已經成為人們生活中的一個重要的消遣方式。其實,人們對物品瘋狂的占有欲與人們對物品的需求沒有什麼關係,這也就是所謂的衝動購物。這種衝動購物對孩子的不良影響尤甚,因此,每個家長都要注意觀察自己的孩子,是否他也愛上了衝動購物?
銘銘臉上冒出了幾顆惹眼的“青春痘”,天天嚷著要去痘,於是要求媽媽給她買一支去痘產品。但媽媽擔心孩子會過敏,而且長幾顆痘痘本來就是正常的,哪用得著這樣價格不菲的化妝品,所以拒絕了她的要求。沒想銘銘居然用自己一個月的零花錢把它買了回來,但用了一段時間不見效果又大呼上當。
衝動購物型的孩子一旦發現某樣東西吸引了自己的眼球,便會立即做出購買決定。但不久後,卻發現這些物品並不適合自己。他們會感覺自己吃了虧,並後悔自己當時的衝動,甚至還會因此而情緒沮喪,對自己產生懷疑和自責。
作為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避免衝動購物,選擇理性消費。因此,在孩子對某種物品表現出興趣時,應對自己的孩子提出一些建議或是一些必要的提問,如:為什麼要購買這個商品?用它的次數多嗎?為什麼要現在買?
當孩子已經確定自己需要購買某種物品時,家長要幫助孩子貨比三家,找出性價比較高的物品。比如隨身聽,它有哪幾種品牌?不同品牌和型號的隨身聽功能有哪些不同,價格又有什麼差別?其他人對這一品牌和型號商品的評價怎樣?
在買某件物品時,家長可帶著孩子逛三四家商店,了解一些基本的信息,如價格大致在哪個範圍內,有哪幾種較好的品牌和哪幾家較好的經銷商。另外,有很多商品或是一些商場在節慶日或換季的時候會打折,家長可以建議孩子多去一些這樣的地方進行選購。
“父母應該做的事”
1. 當孩子購物後悔時,家長要安慰孩子,切不可在旁邊冷嘲熱諷,以此來證明自己當初的勸告是多麼的“英明”,如“我早就說過……後悔了吧”這樣的語氣,因為它會讓孩子感到內疚,並產生某種反感心理。
2. 不要讓孩子把逛街當成習慣。家長要盡量減少孩子盲目逛街的次數,因大多數孩子缺乏自製力,很難控製消費的欲望。在逛街時,也可以讓孩子先想好這次主要購買的東西和大概的花費,身上盡量不要多帶錢,做到心中有數,不盲目購物。
3. 購買時要貨比三家。其實70%的購物都源於衝動,因此,家長要教孩子購物時要貨比三家,學會討價還價,盡量以最低的價格買到所需的物品。
★育子必讀∶預算的故事
大家都知道,哈佛教育出來的人,畢業後有很多人很富有。其實,他們每月的消費跟普通百姓隻有一點不一樣,就是嚴格遵守哈佛教條:儲蓄30%工資是硬指標,剩下才消費。儲蓄的錢是每月最重要的目標,隻有超額完成,剩下的錢才能消費。這種哈佛教條,也就是他們的預算計劃。
舉世聞名的股神巴菲特在他的書本裏說,他6歲開始儲蓄,每月30美元。到13歲時,他有了3000美元。他用這些錢買了一以股票,並年年堅持儲蓄,年年堅持投資,十年如一日,他堅持了80年。
孩子,我要對你說
1. “今朝有酒今朝醉”聽起來很美,但是卻不可效仿。用錢也是一樣。
2. 猶太諺語中,窮人致富的第三大原則就是,要為你的開銷做預算。
3. 預算的重點便是要你學會如何花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