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過中國式管理的理想和內涵,相信有很多人,會提出這樣的疑問:為什麼這樣美好的設計,實際上並沒有在中國被具體地實踐?甚至於很多中國人,說得頭頭是道,卻在行為上表現不出來?是不是太理想化了,根本做不到?還是口是心非,用來說好聽的,心裏不如是想?不錯,中國的曆史,治少亂多。

但是,深究其原因,並不是中國式管理窒礙難行,而是大家日用而不知,逐漸對原有的設計和用意,不能深入體會,以致行之效果不佳,反而責怪古代中國聖哲所說的道理不夠明確,也不切實際。

惟有用心體認,真正了解中國固有的道理,才會明白“古聖先賢的話沒有錯,是用的人功夫不夠,所以才做錯了”。

在所有古文化之中,中華文化能夠源遠流長,曆久彌新,當然有它存在的原因,不容許輕易地加以詆毀。

20世紀70年代興起的日本式管理,其實就是“用中國式管理的哲學,來運用美國式管理的科學”,所產生的一種管理方式。

日本從唐朝以來,一直在學習中國式管理,後來又用心學習美國式管理,因而融合出舉世矚目的日本式管理。

西方人由於日本在二次世界大戰失敗的廢墟中,創造出驚人的經濟奇跡,便推崇日本式管理的功效,也是一種相當一時性的見解,不久之後,就會發現事實並非如此。

日本式管理的三大特性,分別為終生雇用、年資序列、以及長時間工作。

固然源於中國人的“長工”、“敬老”、以及“勤勞”的方式,卻很明顯的失去中國原有的“變動性”、形成一致的“固定性”。

中國社會的長工,並未形成一種製度,也不是雙方都不得違反的契約。

除了極少數賣身為奴的案例之外,大多數長工,都是在“合則留,不合則去”的自由意誌下,自願如此,而不是硬性規定必須要這樣。

年資序列不一定年資深的就優先升遷,仍舊要配合著其他多種因素做綜合性的考量。

至於勤勞固然是中國人的美德,也應該適當地調節,很少做到像日本職工那樣,花費那麼長的時間在工作職場上麵。

中國人做任何事情,都預留相當大的彈性空間,可以隨意調整而求製宜,不像日本人那樣,要求一致性,大家步調一樣,誰也不能例外。

有趣的是,在美國人眼中,日本人很有彈性;而在日本人眼中,中國人更有彈性。

因為美國人重法治、講製度,大家明定遊戲規則,然後一體遵行,共同來執行,卻認為十分自由。

日本人服從性很強,上級的命令,重於法律的規定。

就算決策錯誤,大家也會盲目地遵行。

以美國人守法的觀點來看,當然彈性比較大。

中國人不是服從性夠不夠的問題,而是上級的命令合理與否,比較重要。

合理的命令,當然要遵從;不合理的指示,大多陽奉陰違,不加理會。

中國人有時候服從,有時候不服從,站在日本人必定服從的立場來評估,當然彈性更大。

日本式管理,由於彈性很小,難以因應快速變遷的環境,所以不久的將來,即將消失。

日本企業,眼看著人事成本日愈增加,已經由終生雇用改為半終生雇傭,開始裁員解雇。

年資序列也因為美國式管理“能力本位”的影響,逐漸減輕年資的考量成分,而提升能力的比重。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