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五五、花落誰家(2 / 3)

“李世績已經說過了,在吐蕃的戰場上,正兵不可,可奇兵也不可,李世績大人善奇兵,往往能出奇製勝。可微臣隻怕,在吐蕃的戰場上,李大人怕是要弄巧成拙了。”

“這又如何說起?”

李世績也如李恪一般,在毛遂自薦之後就一句話也不說,隻是靜靜的站在那裏,聽著旁人的議論紛紛。

“微臣曾經出使吐蕃,吐蕃的祿東讚曾經大讚李世績大人的英明神武,還將其比作大唐的半壁江山,大家試想一下,被吐蕃如此重視的人,又怎麼會不被吐蕃摸清底細呢。李世績大人用兵勝在一個奇字,可若是被敵人知道了這個奇,那我大唐的損失,將會非常嚴重。”

其實李道宗這話裏就兩個意思,一是自己曾經出使吐蕃,是大唐中對吐蕃最了解的人,而是李世績名聲太盛,定然會引起吐蕃的注意,從而摸清他的戰術,讓大唐蒙受重創。

李道宗這話說的也不無道理,連李世績都禁不住點點頭。

“如江夏王所說,這主將,恐怕是江夏王合適了吧。”

李世績的話中並非毫無嘲諷之意,任誰都清楚,如今兩個人之間,怕是要爭上一番了。

李道宗還待向皇上表一番忠心,以求能打動皇上,讓皇上定了他的主帥,不料皇上竟然站了起來。

“幾位都是我大唐的支柱,朕也相信,任誰都能拿下吐蕃,可眾位不要忘了,擋在我大唐麵前的,並不僅僅是吐蕃這麼簡單,若是朕所料不錯。突厥恐怕會在大唐與吐蕃的戰爭開始之後,趁火打劫,屆時朕還需要一員猛將,為朕平定突厥呢。”

說是吐蕃,怎麼又扯上突厥了?

眾人都疑惑不已,如今大唐可不能兩線作戰,若是打了吐蕃,按著往常的慣例,應該穩住突厥才是。可是隻要不是傻子,就能明白唇亡齒寒的道理,所以李治才敢篤定,突厥更應該找一個放心,而且熟悉突厥的人去防禦,防止他們侵犯。休說是長安了,隻要大唐的一個村子被突厥侵犯,那都將是大唐的奇恥大辱。

“怎麼都不說話了,是不知道能不能行,還是被朕的話嚇壞了,以為朕瘋了,竟然想著同時動吐蕃和突厥。”

一眾臣子繼續沉默,絕大多數人都是這麼認為的,有些想來說的,又不敢,阿諛奉承的更不用說了,這個時候還來這套,不是找死嘛。

你們不知道啊,我沒有時間等。

李治不怪他們,畢竟懷著不同的思想,在他們的心中,隻要在有生之年,打下吐蕃甚至是突厥,那就是不世功勳了,他們又哪裏會想到,皇上的心裏,裝的並不僅僅是這塊大陸的版圖呢。

大唐沒有時間了!

是的,李治親自算了一下,自己用了將近五年,平掉了高句麗,十年之後,才開始動吐蕃,這要等到多長時間,才能解決掉中國的四方!

不要怪李治野心太大,既然上天給了他穿越的機會,他就不能僅僅看著那麼一丁點彈丸之地,就算是在有生之年,將東海外的島嶼占了,又有什麼意義呢。

“皇上,臣已經知道最合適的人選了。”

李恪突然發話,眾人都是一驚,隻有李治心知肚明,這李恪真不愧是唐太宗最聰明的兒子,依然想到了自己此行的真正用意。

“說吧。”

李治走回龍椅,欣然坐下,隻等著從李恪的嘴裏將自己的目的說出來。

隻是讓眾人都奇怪的是,李恪的表情很古怪,似乎有些不敢相信,又很篤定,然後還帶著些歡欣。

“如此重任,我想普天之下,隻有一個人才能擔當。”

眾人沒有一個是傻子,頓時恍然大悟,大家都在心裏暗罵自己笨,皇上此行,不是明擺著的嗎,還在這裏爭來爭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