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撒下一抹曙光,露珠還在草尖上滾蕩,微風拂麵,熏得人暖洋。
大多數人還在被窩裏掙紮,而這鄉間小路上,一群人正匆忙走著,特別是最前麵的兩個小朋友,蹦跳著,幾分雀躍。
不用說,這群人自然是星安仁、趙魯角等,而星若淦和燕伊晨興奮地走在最前頭。
所謂去琉璃鄉趕集,其實就是交換貨物。琉璃鄉每月5日、15日、25日為集市日,這一天琉璃鄉各個村的村民都會趕來,把自己種植或打獵的貨物賣出去,然後求購一些必須的生活用品。當然,這一天也是商人收購奇貨的日子,他們帶來村民的生活用品,用以交換村民手中的糧食和手工製作品。
五神帝國非常注重貿易,無論是大城市還是小鄉鎮,除了每天晚上12時到第二天淩晨6時會關城門,一般白天是不會阻撓行人進進出出的。所以琉璃鄉村民要是來賣貨物購買商品,倒是隨時可以,隻是這集市日,是個大型的超市日,流動商人一般會此時來集市,很多時候雙方是交換貨物,而不是付錢購買,這交換還往往在村民與村民之間產生,畢竟每個村所產的和所必須的並不完全一樣。
今天是陽曆1083年6月25日,陶朱公早早的就來到了琉璃鄉東廣場。
琉璃鄉十來萬人口,商業區集中在東廣場和西街,西街是住在鄉鎮上的居民平時購物的地方,而東廣場就奉獻給了集市日。
陶朱公是土生土長的琉璃鄉人,從他爺爺開始,就在這片土地上做生意,陶家在琉璃鄉的富足程度首屈一指。他爺爺開了個小雜貨店,他父親把生意擴展到了整個琉璃鄉,而他現在當家,很多生意已經在跟外鄉和縣城做了。本來這集市日,派個人來收購就行,可他幾十年來,已經習慣了親力親為,而且,他知道這集市日,很容易淘到好貨,他那些手下,沒人能比得上他的火眼金睛。
各地村民陸續來到了東廣場,大夥對陶朱公都非常熟悉了,所以“陶爺好、陶爺好”之聲絡繹不絕。
陶朱公東瞧西望,琢磨著能讓自己感興趣的東西。正在這時,他身後一陣聲音傳來。
“陶爺,您來得可真早。”
陶朱公回頭一看來人,哈哈一笑,喜逐顏開道:“千盼萬盼,我可把你盼來了,上次一別,我本以為你會參與15日的集市,可那天我是等到黃昏也沒見你影子,城門都差點被我望穿了。”
星安仁手一鞠,歉然道:“是我不對,讓陶爺您久等了,前些天家裏有點急事,所以上個集市日沒能來,我要是知道陶爺在等我,我就是爬也要爬過來。”
陶朱公雖然有向星安仁預定獸皮,但生意人哪會為了幾張獸皮專門等人一天,他隻是說順了口,做生意前,習慣表現得很在意對方。
他眼睛一瞪,假裝露出不滿:“讓你這七尺男兒爬過來,我這老臉都覺得不好意思,上次離開,你本就說的15日或25日都有可能來,這不能怪你,倒是你家,這急事已經解決了吧?”
“解決了,有勞陶爺費心了,陶爺,這是你上次想要的豪豬皮,一共十張。”說完,星安仁就讓趙都把背來的十張豪豬皮遞給了陶朱公。
陶朱公既沒數也沒看,就讓手下的人收好了貨物。
一旁的一個小不點探出一個頭來,手裏還牽著一個小女孩,他疑惑地問:“你為什麼不數數,如果不是十張呢?”
“這是?”陶朱公指著星若淦,望著星安仁。
“陶爺,這是我兒子,叫星若淦,這小女孩是我兄弟的女兒,叫燕伊晨。”說完星安仁又轉頭向兒子說道:“帶你出來玩,不是帶你出來亂發問,快叫陶爺好。”
還沒等星若淦呼喊,陶朱公插嘴道:“別,你們叫我陶爺是對的,好一對金童玉女,讓他們叫就不當了,當年我與星空際做生意時,是稱兄道弟,我這老人家讓你兒子叫一聲陶爺爺,可以吧?”
“陶爺爺好!”星安仁還沒說可以,星若淦就搶先叫了起來,他一拉燕伊晨,燕伊晨臉一紅,也跟著叫了聲“陶爺爺好”。
“好好好,想不到星空際那家夥的孫子都這麼大了,一晃我都好幾年沒看見他了。”
“父親身體還可以,他時常教導我,跟陶爺做生意,值!”
陶朱公一聽此話,意氣揚揚,豪爽開口說:“衝著這句話,還有這對可愛的孩子,我今天多給你們五斤鹽、十斤油。”
說完他低頭輕輕刮了一下星若淦的小鼻子,接著道:“小家夥,做生意講求一個‘信’字,我相信你父親的為人,所以這豪豬皮,我不用數。”
星若淦像是明白了點什麼,點點頭:“哦!”
星安仁先謝過了陶朱公,然後拿好交換來的物資,拱手向陶朱公道別。此行,他們還要交換其他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