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想一下情緒失控的後果
當你覺得自己要發脾氣時,先預想一下後果,再考慮那樣做值得不值得。很多人控製不住自己的壞情緒而做出了後悔終生的事,等醒悟過來,才發現當時的舉動是多麼的愚蠢啊!
在很多法製節目中,我們經常會看到,當很多罪犯在得知自己所犯下的罪行後,痛哭流涕,後悔不已。記者問他們:“如果你知道自己會造成這樣的後果,你當初還會那樣去做嗎?”絕大多罪犯都會懊惱地說:“絕對不會這樣做!”
其實,很多人之所以做錯事,都是因為自己沒有預想過後果。一時情緒失控,就開始不管不顧,任由負麵情緒發泄。殊不知,這樣給自己帶來的是無法挽回的損失,過後自己都後悔不已。但是,如果能在情緒失控的時候,想一下這樣下去的後果,你就會冷靜很多。如果能預想一下情緒失控的後果,你就能把身體的負能量降低,從而,讓自己做出理智的選擇。
一隻小蟹經常會為一點小事而生氣,一天,它的朋友都來勸它,對它講述生氣的危害。
“小蟹!你別常常生氣!生氣會壞事!”金魚以朋友的身份忠告小蟹說。
“胡說,我不信!我要生氣會怎樣?”這時的小蟹不接受金魚的忠告。
“你別生氣!生氣會壞事,小蟹!我告訴你!”小鰍對小蟹說。
“胡說,我不信!我要生氣會怎樣?”小蟹不接受小鰍的警告。
“小蟹,我是你的老長輩,我勸誡你:凡是壞事,都是生氣的緣故!”這時,烏龜也勸著小蟹。
“胡說,我不信!我要生氣會怎樣?”同樣,小蟹也不接受烏龜的勸告。
“等到你吃了虧,壞事的日子到來了,才知道生氣是不該的!”鱸魚也這麼說。
“我勸你不要生氣,你還不相信!將來終有一天會證明我這話是對的!”蝦也這樣說。
“真的!要是吃了虧之後,你才相信我們的話是好話,那就遲了!”鰻魚接著說。
這時,鯽魚、鰣魚、青魚等都擁上來規勸小蟹不要總是那麼愛生氣。
“你們都是胡說八道!我不信!我要生氣能怎樣?”小蟹執意不肯接受大夥兒的規勸。
當小蟹橫行爬向河岸時,大家隻聽見:“呀!什麼東西觸痛了我?”原來,小蟹恰巧被漁翁的竹竿碰著了。它馬上又生氣了,把竹竿緊緊鉗住,同時嘴裏還氣哼哼地說:“你是什麼東西,怪可惡的!如今被我鉗住了!我不放你!我永遠不放你!”這時漁翁把竹竿輕輕提起,小蟹也就被扔到竹簍裏了。
簡單的寓言故事,我們卻可以從中明白火氣大、愛發脾氣實際是一種敵意和憤怒的心態。當人們的主觀願望與客觀現實相悖時,就會產生這種消極的情緒反應。有些人遇上不順心的事就大發雷霆,怒不可遏。其結果不僅得罪了他人,無助於問題的解決,而且使自己雪上加霜,又增添新的煩惱。
情緒失控有許多危害:一是不利於身心健康,經常被負麵情緒包圍的人,患癌症的幾率要比保持積極情緒的人高出許多倍;二是人在壞情緒時會說一些過激的話,有意無意地得罪人,影響人際關係的和諧;三是會影響自己的壽命,比如諸葛亮利用周瑜年輕氣盛、容易急躁發怒的致命弱點,設計將周瑜活活氣死,就是“氣殺人”的典型範例。
有些人說,沒辦法,要控製情緒很難。情緒確實不容易控製,但你敢對你的上級領導大發脾氣嗎?恐怕就沒有幾個人敢發了吧,對領導發脾氣工作會丟,沒有幾個人敢對領導發脾氣。所以說,不敢對領導發脾氣就說明了發脾氣是可以控製的。我們不敢對領導發脾氣是因為害怕丟掉工作,我們預想到了發脾氣的後果,所以,我們控製了自己的怒氣。
而你對孩子、對父母、對朋友發脾氣,隻不過是覺得對他們發脾氣不會有什麼後果而已,所以才任由自己發脾氣,不加控製。其實,這樣的想法是完全錯誤的。你對家人發脾氣,讓家庭氣氛緊張,讓親人之間反目,難道這是你樂意看到的嗎?老話說家和萬事興,一家人如果都不能和和氣氣,談何興旺呢?你和朋友發脾氣,多年的交情很可能毀於一旦,這是你樂意看到的嗎?多個朋友多條路,你又怎能因自己的壞脾氣而讓自己失去朋友呢?即使和路人也沒必要發脾氣,試想,人家和你素不相識,憑什麼聽你大吼大叫呢?兩個人脾氣上來,說動手就動手,等打個兩敗俱傷,受罪的是自己,甚至鋃鐺入獄都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