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自己的判斷能力
敢於相信自己的判斷,才能更多的與成功有約,也是成大事者一貫的“手腕”。
希臘船王奧納西斯1906年出生於土耳其西海岸的密爾,1922年全家逃難到了希臘。
第一次界大戰之後的經濟複蘇階段,很多商家都摸不準市場的脈搏,拚命地擴大再生產。不久就出現了了場過剩,物價迅速下跌現象。很多人為了使自己的資二流動起來,特別是那些資金比較少的人,都紛紛將自己的產品降價銷售。那些手裏稍有積蓄的人,都在考慮點兒什麼不會賠錢的東西,以免自己手裏的鈔票貶值。在這種時期,善於經營之道的人卻在研究物價暴跌之後,經濟必然再次繁榮,商品的價格一定回升,有的還會暴漲。毫無疑問,現在買進便宜的商品,到那個時候就會獲得成倍的利潤。
可是買什麼呢?股票、房屋、黃金……
這些東西,奧納西斯都不買,他買的是經濟危機之中最不景氣的海上運輸工具—輪船。他是這樣分析的:世界經濟一旦複蘇,運輸必須先行,他投人的錢就會像植物一樣瘋長,利潤就會源源不斷地產生出來。有了這種認識,他馬上把全部財產都拋了出去。
到哪裏去買船呢?
在這場經濟危機中,加拿大國營運輸業幾乎破產殆盡,最後不得不拍賣家業,其中正好有6艘貨船,10年前的造價是200萬美元,而現在每艘的價格卻是2萬美元。這個消息傳到奧納西斯的耳朵裏,他差點跳了起來,急忙趕到加拿大買下了這6艘貨輪。
在此後的幾年內,經濟危機愈演愈烈,當時就有很多人認為奧納西斯幹了一件蠢事,而現在卻都認為他是瘋子。可是奧納西斯卻整天笑眯眯的,對自己的決定充滿了信心。奧納西斯的運氣終於來了,但不是因為經濟複蘇,而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了。無論是歐洲戰場還是亞洲戰場,到處都需要美國的各種各樣物資。這時,誰有能力在太平洋、大西洋運輸貨物,誰就可以賺到大筆的錢。一時間,奧納西斯的6艘貨船成了6座浮動的金山……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的時候,,奧納西斯已經成了擁有希臘“製海權”的商業巨頭之一。話得說回來,如果不是戰爭,奧納西斯發財的速度不會這樣快,但是,隻要世界經濟複蘇,他是一定會發財的。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世界經濟開始複蘇,奧納西斯預見到,經濟的發展必然刺激石油運費的猛漲運輸石油必然帶來超額利潤。他把牙一咬:投巨資建油輪!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前,油輪的載重量是1萬噸而到了1960年,就發展到10萬噸了。1975年,奧納西斯擁有油輪達45艘,其中20萬噸級以上的超級油輪就有十餘艘,小小的油輪,就像一台台造錢合機器,源源不斷地為奧納西斯製造出大量的財富。
1975年,奧納西斯去世,享年69歲,他的資產高達十幾億美元,擁有一支世界上最大的私人船隊,創辦了好幾家造船廠,買下了愛奧尼亞海島上的斯斜紫奧斯島兼營著一百多家公司,在世界各地的大城市都有辦事處他的礦山、土地等財產,沒有人說得清楚……
選擇幸運:
奧納西斯的成功更重要來自於相信自正的判斷能力,他總是能夠對形勢作出自己獨有的分析,並且始終堅信自己的判斷,果斷地按照自己的預想去做好準備,是啊如果我們自己都不能相信自己的判斷,還談什麼成功呢?奧納西斯是成功的,幸運的,當然我們更應該學習他的這種果斷的判事能力。
總是帶著希望上路
他是一位一生都積極向前奔跑的世紀老人。他永遠都把希望帶在身邊,贏得南非乃至世界人民無比的敬仰。
在南非,人們總愛親熱地稱呼曼德拉為“馬蒂巴”,當地語就是“老爹”的意思,這反映了平民與領袖間一種難得的親近加崇敬的關係。確實,曼德拉是一位非常平民化的領袖人物。他任總統時甚至常把來訪的外國元首介紹給他的花工或是廚師,弄得有些外國領導人很是尷尬。這位非常普通親切的總統,在南非可是當之無愧的偉大的“新南非之父”。
他的一生都以極其積極的心態為爭取自由平等而不懈的努力,對於理想他從來不放棄自己的希望。1918年7月18日,他出生在南非特蘭斯凱的烏姆塔塔,他的父親是滕布人大酋長的首席顧問、地區總參議員,母親是老曼德拉4個妻子中的一個,曼德拉是這個家庭的獨生子。12歲時父親去世而由大酋長監護,他本來可以一帆風順地繼承大酋長的財產和地位,但是由於他逃避大酋長包辦的婚姻,離家出的得失,窮其一生積極地投入到解放黑人,爭取平等權利的鬥爭。
他首先選擇了律師的職業,他認為這是最直接的幫助黑人的途徑。為此他所遭遇的不公待遇,很難一語窮盡,大學期間,他參加了學生罷課而被開除出校,但是他並沒有因此而放棄理想,在艱苦的環境裏,他一邊打工謀生,一邊苦讀函授學校,並終於在1942年,獲得了南非大學的法學學士學位。十年之後,他成為約翰內斯堡的開業律師。
曼德拉26歲時加人非國大,很快即以傑出的政治才幹躋身非國大的領導核心。起初,他主要是作為非國大的代表深入全國城鄉和黑人居住區,在廣大黑人中廣泛宣傳非國大的鬥爭計劃,號召並鼓勵人們運用一切非暴力手段反抗白人少數統治者施行的種族歧視和種族隔離政策。1952年下半年,他組織領導了全國性的持續半年之久的“蔑視不公正法運動”。在他及一批非國大政治家的不懈努力下,參加反對種族隔離鬥爭的人數與日俱增,非國大的隊伍也迅速壯大。不僅使非國大成員由7000人擴大到10萬人,而且使其支持者的陣容也不斷擴大,第一次從黑人擴大到黃種人和白人,影響力逐漸擴大。由於形勢所迫,曼德拉在1960年提出了將非暴力鬥爭轉變為武裝鬥爭的建議。這一年的4月,非國大被宣布為非法而轉人地下,從此,他成為警察跟蹤追捕對象,放棄了律師職業,但是他從沒有放棄自己的事業,他仍然積極地投人到反對種族隔離的鬥爭中,他曾經多次裝扮成清潔工、仆役、司機和汽車修理工,他多次逢凶化吉,死裏逃生。1961年5月底,他不顧禁令,在警察的眼皮底下組織發動了為期3天的“呆在家裏”的抗議罷工。他曆盡艱辛偷渡出境前往非洲七個新獨立的國家訪問,安排非國大的武裝力量的軍事訓練,並親自在阿爾及利亞學習軍事理論和實戰技能。回國之後不久他就被警察逮捕了,他被判處終身監禁,被送進戒備森嚴、與世隔絕的羅本島監獄,開始了他28年的牢獄生活。
沉重的苦役,閉塞的環境,並沒有摧折他的鬥誌,他在獄中繼續宣傳種族平等思想,竟然成功地在獄中組織了一個大型的教育集團。統治者懼怕他的影響,不得不把他秘密地押解到離好望角不遠的更加封閉的波文斯爾監獄。他以自己的品德、行為感化他人,就連看守他的獄卒也成了他的朋友,致使他離開之後,獄卒感歎道:“我的生活變得沒有意義了。”曼德拉身高1.9米,年輕的時候當過重量級運動員和長跑運動員,為了能夠繼續鬥爭,他懂得愛惜自己的身體,在獄中也每天四點起床,做操,跳繩,日複一日地堅持鍛煉。他在獄中整整呆了27年,四分之一世紀。但是他憑借堅強的意誌,積極的人生態度,並沒有被困境擊倒,他的體力一直保持良好。作為一位功勳卓越的黑人運動領袖,他的社會影響更是超越了層層鐵窗,在世界各地引起共鳴。即使他人在獄中,諸如印度的尼赫魯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西蒙博利瓦國際獎”、第三世界社會經濟研究基金會的“第三世界獎”,以及榮譽市民、榮譽學位等殊榮仍不斷地加在他的頭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