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章 幸運的人懂得幸運的法則(一)(2 / 3)

宅急送是中國最早的物流企業,從送烤鴨、送煤氣,直到送出一個有自己飛機的速遞業巨擘,宅急送的成長神話是一個叫陳平的人創造出來的。1993年,回國後的陳平隻帶回了兩樣東西:第一,一張藍圖。陳平帶回了一張標得密密麻麻的北京地圖,這是他在東京的小屋內設計好的未來北京快運網點布局圖。還有一樣就是30萬日元的資金。在日本已經非常發達的物流業對於當時的中國人來說卻是非常陌生的。但陳平堅信:這片天空必定大有可為。

路上,一輛中型貨車急馳而過,車身上那隻活潑的綠猴子和醒目的“宅急送”三個美術字如往常一樣熟悉。每次在路上見到風風火火的這三個字的時候,仿佛能夠看到那端貨主焦急與期盼的神色。這個充滿日文氣息的名字是如何飄揚過海地在國人心中紮下根、既而又如何成長為著名的“京城飛腿”呢?

陳平不無驕傲地告訴別人,其實這個已為京城人所熟知和喜愛的標識正是出自學過美術的陳平之手。這也是陳平創業曆程的開始。1990年,學美術出身的陳平從中央工藝美院來到了日本。陳平坦言,那時的他對於賺錢、拿綠卡並無概念。當時陳平的心中有一個最簡單的想法:在那裏要找到一個能使自己人生閃光的契機,為自己“這輩子做什麼”找到定位。陳平恐怕怎麼也想不到,12年後再回首東渡扶桑的歲月,他的人生真的在那裏出現了轉折。

在日本不到3個月,陳平注意上了日本鋪天蓋地的“宅急便”。那時日本的大街小巷充斥著比出租車還多的速遞車輛。到學校還書、向房東付錢、送聖誕禮物……人們無須事必躬親,隻要招呼一聲“宅急便”就一切OK了,費用隻相當於公共汽車的車費。而且因為可以倒付款,往往不花一分錢便把這麻煩事兒辦成了。這讓陳平動心了,眼前熱火朝天的快運業使陳平看到了一個潛在的大市場,發現了一個產業,這就是經濟的血管——物流業。而此時中國的狀況是,每個企業都仿如一個小而全的小社會,沒有明細化的專業分工,更沒有突出自己的主業。

而當時,在日本就業的中國留學生就高達30萬人。陳平不無感慨地說,這30萬人中,如果有3萬人或者3000人能夠帶個項目回國的話,對中國經濟的發展將會產生何等的力量?然而遺憾的是,決心趕超美國的日本經濟騰飛很快,說是遍地黃金並不為過。他身邊的多數人麵對這樣的誘惑躊躇了。為此,在日本最大的華文報紙之一——《留學生新聞導報》上,陳平以一個整版對徘徊著的學子發出了呼喊:想求學的盡心學;想賺錢的拚命賺;想幹事業的快點回!

當日本各媒體紛紛登載小平同誌南巡講話的新聞時,陳平敏銳地意識到,回國創業的時機到了。為趕上“下海”的第一班車,發現一個新興產業的陳平帶著他的夢想回到了北京,那一年是1993年。

回首創業的道路,陳平頗為痛心地說,由於業務的不清晰使企業走了不少冤枉路。他心中“宅急便”的藍圖在中國總是難以實現。究其原因,陳平總結了兩個因素:一是國家整體經濟水平不高,人們生活水平低,消費需求尚未達到一定程度;第二,法律環境和商品意識還未達到一定的高度。陳平舉了一個例子,回國後的第二個月,他同各區的一些門市網點合作,在北京共設了十個點,以每個區做轉運站,各區之間展開交流。陳平原來的設想是一年之內把北京的市場做起來,3年後在全國展開業務。然而,在簽定協議的半個月之後,陳平未見到半個客戶上門。於是他再也坐不住了,到下麵各點挨個兒考察。這一看,陳平懵了,原來,這些網點似乎商量好了一樣,早已用平板車開始了自己的送貨業務,將宅急送甩在一邊。

突然之間,陳平茫然了,他不知自己還能做些什麼。於是,他離自己的理想越來越遠,什麼能賺錢就去做什麼:送烤鴨、接送孩子、換煤氣、送魚缸……就這樣,咬著牙撐到年底,宅急送勉勉強強才賺了4700元。就這點錢還是大家從牙縫中摳出來的:因為身為總經理的陳平沒日沒夜地幹,每月也隻拿800元的工資。更令他痛苦的是,素質良莠不齊的員工常常會給他一些意想不到的打擊:一天早上,他到了公司後,居然發現他的庫管員連同倉庫的所有東西一齊消失了。開業不到半年,快運公司碰到了第一道資金緊張的坎,最後一點兒有限的資金還在兌換人民幣時被騙子悉數騙走,這對艱難度日的陳平來說無異於雪上加霜。無奈之下,陳平向家人出讓股份,籌到50多萬元的資金,使公司暫渡難關。由於零散業務利潤微薄,而且先墊付款不利於資金周轉,企業步履蹣跚地走到1995年10月的時候,第二次資金危機又出現了。這次,日本長野縣一城株式會社社長小林帶著100多萬元資金來了,雙方的合作使宅急送再次活了過來。

就這樣,陳平懷著心中的信念,頂著種種壓力,咬著牙闖過了一道又一道坎。

回首艱難的過去,陳平感到慶幸,因為他沒有放棄。一旦認準了一條路,就帶著充足的耐力和韌性上路。那時他常用來鼓勵員工、也用來鼓勵自己的一句話是:可口可樂隻是一個賣汽水的,也可以賣到世界500強的第四名,超過了那些造飛機、產汽車的公司。在市場經濟中,任何一個行業都能做出輝煌,隻要有做好、做精、做強、做大的決心和勇氣,隻要具備了這樣的信心和恒心,最後一定會擁有成功。正是憑著這種精神,陳平逼迫自己不動搖、不放棄,堅定地在這條路上走下去。選擇幸運:

我們每個人都渴望成就一番事業,並且希望走事業成功的捷徑。然而成功並沒有捷徑,通往成功的道路不會一帆風順,要經曆許許多多的失敗和挫折,需要我們堅持、堅持、再堅持,才有望到達成功的彼岸。陳平的例子再清楚不過地說明了這個道理。當然由於成功的路途漫長,許許多多人在成功的路上產生了動搖,最終未能到達成功的目的地。很多事情看似簡單、容易,成功似乎就在眼前,唾手可得,可真正要堅持下去卻難!許多時候,我們已經接近了成功,但終因缺乏自信和持之以恒的精神,不知不覺地離開了成功的軌道,實在可惜!要獲得幸運是需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