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每個人都有發明創新的天賦,隻是有些人善於用科學的辦法去開發,多數人則讓它們淹沒於日常的生活瑣事中而已。寫出一份計劃書來,說服任何人來參與你的事業,都應該有一個清晰介紹文本。孫正義的成功例子讓我更加明白成功與幸運是需要計劃的。
幸運的人不急著吃他的棉花糖
成功心理學家們曾經做過一個試驗,他們把一些能力相當,年齡相仿、興趣和愛好也相同的中學生集中在一起,然後每天給他們每人一個棉花糖,他們中有的人拿過棉花糖就大口大口地吃掉了,有的則細細地品嚐完,還有的則吃兩口後會把剩下的儲存起來,這樣過了一周後,第一類學生所有的棉花糖很快就吃完了,都來不及品嚐棉花糖的清甜香味,第二類學生倒是品嚐到了棉花糖的味道,不過他們也吃完了自己的棉花糖,隻有第三類學生他們不僅體味了棉花糖的甜美味道,而且還儲存了很多棉花糖,留著日後慢慢的品嚐。後來心理學家們對這批孩子進行了成長跟蹤,後來發現,這三類學生中,第三類學生在日後的成長過程中,他們更會麵對人生的選擇和問題,他們往往要比前兩類學生更容易獲得成功。
美國人喬基姆·德·波薩達據此寫過一本叫作《別急著吃你的麵花糖》成功勵誌書,此書受到很多讀者的青睞,其實在這本書裏喬基姆講的是一些真實的生活啟示,他在書的引言中說:
“我出生時家境富裕,但童年時家裏變得一貧如洗。在我成長的過程中,我對失敗的危險性的認識要比對成功之道了解得多。我父母在中年時變得一無所有,盡管他們又恢複了過來,卻再也沒有了對未來的美好憧憬。而他們的恐懼對我造成的影響,比他們的成功對我的影響還要大。這些恐懼促使我下定決心要獲得成功。我成為一個有感染力的演說家,曾經以寶貴的成功原則鼓舞了數以千計的經理人和專業人士去實現其選擇的正確目標。但我當時沒有意識到,我忽略了成功等式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
“在我家一無所有之後,情況完全變了。我父母再也不是以前的樣子了,我也一樣。我覺得,父親總是擔心再次失去一切,所以他變得過分局促保守。在他重新獲得財富之後,他仍然開著他的舊雪佛蘭車。直到81歲,他才買了一輛凱迪拉克。(兩年之後,他就在這輛車裏去世。)潛意識裏,我也有同樣的擔心。
我讀了關於“棉花糖實驗”,它永久地改變了我的人生—也將改變你的。”就像喬基姆·德·波薩達所說的這樣,書中講了老板佩興特與他的司機阿瑟的故事,作為老板的佩興特用棉花糖作為例子告訴阿瑟不要輕易吃掉他的棉花糖,要學會抵禦棉花糖的誘惑,選擇適量的吃,要看重長遠利益,同時能夠盡可能地多積累些棉花糖,製定奮鬥目標,最終才能久遠品嚐到棉花糖的甘甜。
選擇幸運:
“我們不能改變別人,也不能掌控發生的大多數事件,但是我們能夠掌控我們自己的行為。控製自己的大腦,我們可以選擇有利自己的事去做,選擇幸運的正確的事。因此在人生中要經常麵臨選擇:我怎麼做是最佳的!這麼選擇是最好的嗎!那樣的選擇會有什麼樣的結果!一個人所有的選擇之總和得於一生所走過的路,我們一生成功與否,關鍵看你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