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63章 護國帷幕(2 / 2)

隨著袁世凱采取下達最後通牒以及相關的軍事命令之後,西南軍閥和中華革命黨都意識到擺在眼前的情況已經越來越嚴峻,他們不可能還能再繼續等待、拖延或者期待著其他更有利的時機出現。尤其是在四川、湖南等地的軍閥,不斷電報發往雲南和香港,催促早日確定對策,否則他們在孤立無援的情況之下,隻能選擇向北洋軍投降。

又過了兩天時間,蔡鍔由香港秘密抵達雲南,在昆明督軍府召集了一次重要的會議。

參加這次會議的不僅有西南諸省的軍事領導人,也有中華革命黨以及其他反帝製團體的代表。中華革命黨這邊直接派來了廖仲愷參加會議,全權代表黨內來與西南各軍事領導人達成合作細節。此次會議迫於目前局勢緊促的緣故,整個會期並沒有進行的太久,所有討論的議程全部是撿最重要的優先。

會議前後進行了三天時間,並且每討論完畢一個議程便立刻著手開始執行。

在蔡鍔的倡導之下,首先確立武裝反帝製、反袁世凱的方針,隨後便是籌劃建立統一的反帝製、反袁世凱的軍事指揮係統,也就是聯合所有西南軍閥的部隊組成護****。而在廖仲愷的建議之下,西南諸省在組建護****的同時,還要成立護****政府,確保在政治上能占據一席之地,並且給所有反帝製的地區提供指引和依托。

所有相關細節和文件籌備,都在會議進行期間陸續完成。

等到會議結束之時,許多基礎工作基本上都已經完成。昆明的幾位大商戶捐出了一棟大樓,用作護****政府的辦公駐紮地。在唐繼堯、劉顯世、任可澄以及孫中山、廖仲愷等人的推舉之下,由蔡鍔出任護****政府大將軍,執掌護****所有軍務。

蔡鍔隨即馬上著手對西南諸省各路軍隊進行整編,定製護****相關章程和番號。

護****政府這邊則在蔡鍔忙於軍務之際,又立刻舉行了一次選舉會議,決定盡快確定軍政府的首腦人物。對於西南軍閥而言,他們心中所屬意的人是唐繼堯,不僅是因為唐繼堯與他們的利益更為貼近,再者在整個西南諸省當中目前就屬雲南最有實力,給唐繼堯和蔡鍔都扣上大帽子,此二人自然要承擔更多的責任並且投入更多的本錢。

然而中華革命黨和西南諸省的資產階級革命派,以及一些社會賢達,大部分卻是希望能夠擁戴孫中山出任軍政府的首腦。蔡鍔掌武,孫中山掌文,雙方都能最大化調動和發揮反袁、反帝製的聲勢,簡直是在合適不過。

相反若是讓唐繼堯出任軍政府首腦,那整個護****和護****政府全部都是滇係掌握,縱然其他幾個省沒有什麼怨言,但就整個大局觀而言肯定還是欠缺一定火候。更何況,也並非所有西南軍閥都擁戴唐繼堯,像四川熊克武和湖南譚延闓二人都是對唐繼堯頗有不滿,於是聲勢上自然還是支持孫中山。

軍政府因為這件事發生了一定爭執,讓原本本來很效率的局麵一下子陷入了僵局。

恰恰在十一月八日這天,中華革命黨人陳其美率領一支革命軍在上海策劃並發動了一場起義,也就是被後世國民黨大肆吹捧的“肇和艦”起義。

實際上“肇和號”起義隻是一次規模很小的行動,即便是“肇和號”也是當時駐守上海海軍當中型號很落後的炮艦,不過其噸位有兩千六百噸,在近代中國海軍中算是比較大的軍艦了。而真正是因為這次行動有蔣中正參與其中,所以才被後世的官方喉舌大肆渲染,變成一次“似乎很有影響力”的起義行動。

如今曆史已經發生改變,此次“肇和艦”起義的情況也同樣有變化。因為在行動過程中革命黨人因為歪打正著,不小心點燃了軍艦的彈藥庫,引發船體劇烈爆炸而嚴重受損。同樣因為這次爆炸,導致十多名革命黨人與二十多名海軍官兵陣亡。事件立刻在江浙一帶引起廣泛討論熱議,也因此促成了中華革命黨的名聲影響力傳播更為廣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