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分析:
中國人愛熱鬧,愛紮堆,因此,在公共場合,經常可以看見中國人在一起高談闊論。對此,外國人大多很不習慣,因為他們從小就受到教育,公共場合絕對不可以大聲喧嘩,這是最起碼的禮貌。
許多人在公共汽車、火車、飛機以及車站、機場、醫院、餐廳等公共場所,高談闊論、口若懸河,或者大聲叫喊他人,與他人爭論,根本無視他人的反應。這些行為不僅嚴重地破壞了他人和諧的工作、生活環境,而且也容易造成飛沫傳播,是一種不尊重他人和不禮貌的行為。
不得不承認,在日常生活中我行我素、隻想到自身方便而不考慮別人的人,在生活中確實能經常遇到。我們應該好好改一改大聲喧嘩、大聲說話的壞毛病。
正確做法:
一個人講了他在香港的經曆:那天是在中環置地廣場附近的一個高檔餐廳裏,我的一個老同學(她已嫁到香港多年)和她的老公請我在這裏吃飯,因為是周日,餐廳幾乎沒什麼生意。這時,進來十幾個操內地口音的客人坐在了我們鄰桌。一進來,這些人就開始大聲地喧嘩起來。從他們的談話中知道他們是內地某國營企業到香港來出差的,那天的那頓飯就猶如是在大排擋吃完的,因為後來隨著鄰桌的興致所至,他們又開始了一輪接一輪的敬酒罰酒,並伴著大聲的說笑。那一刻,我感到他們實在有點給內地人丟臉,就想提醒一下他們。但是,老同學的老公似乎看出來我的心思,就非常委婉地勸阻了我。其實他不是怕發生什麼不愉快,而是真的不想讓內地人覺得香港人哪怕有一點點的看不起他們而失了麵子啊。直到這時,我才真正地對香港人的涵養有了一個深刻的認識。他們首先自己做到不大聲喧嘩,還對別人的大聲喧嘩表示一定的寬容。
不列顛帝國有這樣一句諺語:所謂涵養,並不是說吃飯的時候不能夠把湯灑到桌上,而是當你發現別的人不小心把湯灑了之後,能夠假裝沒有看到……說的多精彩其實,這種涵養才是一種更高境界的涵養!
在古代中國,形容一個男人極有教養,是“謙謙君子,溫潤如玉”;誇一個女人有教養,則是“知書達理,溫柔賢惠”。罵一個男人沒有教養,最惡毒莫過“王八羔子養的”;說一個女人沒有婦德,莫過於“母夜叉”。瞧,二者差別多大,一個那樣的雅,一個竟是那樣的俗。
到底什麼是教養呢?教養不是隨心所欲的,教養不是唯我獨尊,教養是善待他人,善待自己。有教養的人不會在公共場合大聲喧嘩,有教養的人即使在無人看管的室外公共區域也不會隨意丟棄廢物。
“細節”承載文明,個體文明可促進社會文明。文明進步重在實踐,貴在積累;從大處著眼,從“細節”入手,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積小善成大德,這是提高公民文明水平和社會文明程度、再造中國道德文明輝煌的必由之路!
真正的教養不是做給別人看的,而是發自內心的,不是有人看你就做,無人看你就不做。真正的教養來源於一顆熱愛自己熱愛他人的心靈。中國有句古話叫“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或許是對“教養”的最好詮釋。教養與習慣緊密相連,良好的習慣久而久之會成為一種自覺的行動,內化為教養,所以要做到有教養可以從培養如不大聲喧嘩這一良好的習慣開始。
51.言談中對不了解的事妄下結論
安德魯一直都在打算和在一家大企業合作,好不容易找到一個朋友幫忙引見,終於這家企業的經理從百忙之中抽出時間,答應前往安德魯安排在酒店的晚會。安德魯十分高興,決定趁這個大好時機把事情辦妥,此外他還絞盡腦汁,把經理夫人也邀請到晚會上。
兩位最重要的客人雙雙來到了晚會,經理夫婦已近中年,但看得出來都保養得很好。安德魯一見到經理和經理夫人便稱讚說:“夫人真是雍容華貴,氣質不凡,想必公子、千金必定也如父母一般出色,冒昧地問一下,不知道總經理有幾個可愛的孩子?”
這一問不打緊,還真的非常冒昧。經理夫婦剛才還笑盈盈的臉,轉眼間就成了豬肝色,變得非常難看。夫人故意把臉轉過去,裝作沒有聽見,與身旁的一位賓客聊起天來。經理無法回避,看了看安德魯就悶聲不響,端起桌邊的酒一飲而盡。
原來,總經理夫婦正為無法生兒育女感到苦惱,甚至決定離婚了。安德魯無心的話讓他失去了這個合作的好機會,白白浪費了一桌酒席和一個晚上的時間。
深入分析:
我們在努力的時候,務必要保持清醒的頭腦,不輕信、不妄斷。所謂不輕信就是沒有十足的證據之前,不輕易相信別人給出的結論性意見。比如大家都以為空中花園在巴比倫,但是考證之後的結果卻是,空中花園在尼尼微。換成我們的事業也是一樣的,主流觀點、流行說法固然有一定道理,但是我們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另外,還要做到不妄斷。沒有足夠的事實資料,就不能下結論。如果沒有足夠的事實撐腰,最好的結論可能就是“我不知道”。對很多人來講,得出哪怕一個結論也比沒有強。這麼想實際上是錯誤的。比如人死後會不會到另一個世界,人們可能有很多幻想,各種宗教也有不同的解釋,但是最接近事實的答案就是“我不知道”。
在有事實根據之前,不要輕信。不要隻看表麵現象,仔細分析再做出判斷。尤其是那些聽上去很誘人的東西,什麼讓你一夜暴富的秘密、輕鬆減肥的竅門、獲得某種超能力,你一定要保持警惕,沒有足夠證據之前,絕對不要盲信。
正確做法:
蔡飛參加老鄉聚會時認識了一個叫張豔的女生。當時有近50多個人參加聚會,張豔給他留的印象非常深刻。一開始她向大家如此介紹她自己:“大學三年級,喜歡上網、聽音樂。
在交談中,張豔告訴蔡飛,自己想開一家快餐店。由於張豔真的看上去是如此的年輕,讓蔡飛不得不懷疑是否是她是否了解辦快餐店。在與張豔的對話中,蔡飛明顯帶著一些不認同的情緒,當著所有老鄉的麵,蔡飛說:“就憑你,我認為你辦快餐店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
過了兩個月的樣子,張豔給蔡飛打電話,讓他來自己的快餐店參觀。看到快餐店裏生意的火爆,三個廚師還忙不過來,蔡飛不得不承認自己錯了,深深佩服張豔的能幹。同時他又好好的反省了一下:沒有了解一件事情以前,不要輕易下結論和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