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不會巧妙規避矛盾
當你的兩位上司之間發生矛盾時,你該向左還是向右?“兩虎相爭”時,你站在誰那一方麵呢?這是職場中經常遇到的問題。楊經理和劉經理由於薪資改革鬧了矛盾,員工張某很仗義,帶著一種為朋友“赴湯蹈火”的姿態,他在公司組織了幾個人,拉起了山頭,明目張膽地挑頭支持劉經理跟楊經理對著幹。結果,因為公司內部明顯地分為兩派,嚴重影響了公司的效益,公司老總隻得請張某離開公司。
深入分析:
做人應該懂得保護自己,該推脫的必須推脫,不要凡事都往自己身上攬,如此天長日久,很多矛盾就會集中到你的身上。一味地好心,不僅加重了別人對你的依賴,也加重了自己的負擔,會導致自己的生活太累。平時愛出風頭,不知保護自己,承擔太多責任的人,往往最後成為矛盾的集中點,最終造成所有人的怒氣都會衝著你發過來,陷入的人常常容易陷入尷尬境地。
正確做法:
明朝年間,在江蘇常州,有一位姓尤的老翁開了個當鋪,有好多年了,生意一直不錯,由於他為人厚道善良,人稱“尤翁”。某年年關將近,有一天尤翁忽然聽見鋪堂上人聲嘈雜,走出來一看,原來是站櫃台的夥伴同一個鄰居吵了起來。
夥計連忙上前對尤翁說:“這人前些時典當了些東西,今天空手來取典當之物,不給就破口大罵,一點道理都不講。”那人見了尤翁,仍然罵罵咧咧,不認情麵。尤翁見狀,對他笑臉相迎,好言好語地對他說:“我曉得你的意思,不過是為了度過年關。街坊鄰居,區區小事,還用得著爭吵嗎?”於是叫夥計找出他典當的東西,共有四五件。尤翁指著棉襖對他說:“這是過冬不可少的衣服。”又指著長袍說:“這件給你拜年用。其他東西現在不急用,不如暫放這裏。棉襖、長袍先拿回去穿吧!”
那人拿了兩件衣服,一聲不響地走了。當天夜裏,他竟突然死在另一人家裏。為此,死者的親屬同那人打了一年多官司,害得那家花了不少冤枉錢。
後來有人問尤翁說:“你怎麼能有先見之明,向這種人低頭呢?”尤翁說:“凡是橫蠻無理來挑釁的人,他一定是有所恃而來的。如果當時我不讓他取走棉襖與長袍,那麼災禍就可能接踵而至。”人們聽了這一席話,無不佩服尤翁的能夠提前規避矛盾的先見之明。
諺語裏有這麼一句話:“把熱馬鈴薯丟回去!”熱馬鈴薯指的是對方忽然丟給你的問題與困難。有的問題在當時便有即速的反應,否則稍有停頓便會燙到自己的手。事後再埋怨自己沒有抓住稍縱即逝的機會做適當的反應,也沒有用了。
在基辛格擔任美國國務卿時,有一個記者在訪問時提出海軍軍備上的問題:
“請問國務卿,海軍有多少潛艇導彈,又有多少民兵導彈,配備分導式彈頭?”
“我不知道有多少民兵導彈配置這種導彈頭,隻知道潛艇的數目有多少。但是不知道是不是保密的。”基辛格謹慎的回答。
急切的記者搶著回答:“不是保密的。”
“哦!既然不是保密的,那你倒說說看潛艇數目有多少?”基辛格一句反問,問得記者張口結舌。機智的基辛格巧妙地把記者的問題又踢給了記者。
丟熱馬鈴薯回去要有技巧,要丟得不溫不火,要小心別砸到了對方,傷了感情。高明的人在將馬鈴薯丟回去時,不但不會砸到對方,還會讓對方心服口服地接回去。
避一避矛盾也未必不是好事。在人際交往中,要學會揖讓之術,能曲才能伸,要學會在夾縫中生存,不能由著性子來。“誰笑在最後,誰笑得最美。”學會巧妙規避矛盾,獲得最後的勝利,才是真正的強者。
45.自己的事不可全讓人知道
李麗是一個公司的職員,她與同事張媚是好朋友,兩人無話不談。有一次,李麗生病,張媚對她照顧得無微不至。李麗感動之餘,告訴張媚多年來藏在心中的秘密:李麗上大學時,看中了一位女同學的手機,因為沒錢買,鬼迷心竅趁人家充電時偷去了,雖然事後沒有被人發現,可是這件事一直像一塊石頭壓在她的心頭。
張媚當時安慰她說,誰都有犯糊塗的時候。李麗也因為說出這個秘密,覺得格外輕鬆。
時值年底,公司效果不佳,並準備裁員。李麗和張媚從事同一工作,這個位置精簡後隻能留下一人,但論實力,李麗比張媚要略勝一籌。
不久,李麗偷手機的事在公司就傳開了,大家對她的印象一落千丈。誰願意和一個“小偷”共事呢?李麗也覺得顏麵掃地,主動辭職離去了。
深入分析:
有一句話說:“逢人隻說七分話,不可全交一片心”,意思是說,對還不了解的人,無論說話或作為,都要有所保留,不可一廂情願。
告訴你不要一下子就把心掏出來,並不是教你做個虛偽、城府深沉的人。而是人性複雜,你一下子就把心掏出來給對方,就有可能“受傷”。
此外,你把心掏給人家,結果沒有得到相等的對待,那種被“拋棄”、“背叛”的感覺是很不好受的。
處世需要掌握一些圓滑之道之道。坦誠要看對象:過於坦誠反而不好,需要一些城府,針對不同人想到的不要都說出來,不要把自己完全暴露,也要守住別人告訴自己的私語。
正確做法:
陳新在上研究生時,因為英語特別的好,所以被一家英語培訓學校當英語教師。當時陳新喜歡對自己的一切毫無隱瞞地完全袒露出來。別人問自己的一些私人事情,他都會一五一十地說出來。
一天晚上,他的一位學生,請他吃飯。他的這位學生,是一家家具公司的老總,不到三十歲就擁有了百萬家產,為人正直,說話做事不急不慢,每天麵帶笑容,陳新平時也非常喜歡與他交流思想。
幾杯酒下肚,他的學生拿出一張便條,拿出筆,寫了幾行字,然後遞給陳新。陳新一看,上麵寫著:“貴人話語遲”。他接著說:“我年輕時候也是一個喜歡把什麼事都告訴別人的人。當時,我特別信任我的司機。結果,我的司機背叛了我,把我的商業計劃告訴了我的競爭對手,一單十多萬元的業務被我的客戶拿去了。從那之後,我就告訴自己,有些事情,絕對不能全部告訴別人。”喝了一口水,他又接著說下去:“對於你,說實話,雖然你是我的老師,對你的才華,我是很佩服的。但是,我畢竟比你大了幾歲,能看出你為人處世上的不足。你現在處事,把自己的事情,一點也不隱瞞的告訴別人,這樣下去,你遲早會吃虧的。”
這場談話,對陳新是一個特別大的震撼。從那之後,人家發現,陳新說話越來越注意動腦子了。研究生畢業後,憑著自己優秀的成績和院係領導的大力推薦,全班同學中,隻有他一個人得以留校任教。
閑談莫論人非,靜坐常思己過。俗話說得好:病從口入,禍從口出。因此,上班時,盡量多做事少說話。這樣做既可以讓自己多積累工作經驗;又可以讓繁忙的工作衝去多餘的時間,避免無聊時,閑談別人的是非。即使在工作之外,亦從不對同事評頭論足,但誰是誰非,心中自然明了。同事之間相處久了,難免碰碰磕磕,諸如此類的雞毛蒜皮的小事,從不計較。即使遇到同事誣蔑、陷害。隻把這種不愉快當成蛛絲一樣輕輕的抹去,因為堅信,身正不怕影子歪,事件終歸有水落石出之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