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和人交往最忌拖拖拉拉
王力和趙勝是大學本科的同學。王力大四時考上了北京一家高校的研究生,而趙勝則在畢業後回到一所高中任教,但他並不服輸,想邊工作邊考研。有一次,因為某本參考書不好購買,趙勝便打電話讓王力從北京買了給自己寄來。王力在電話裏答應說,這本書他們學校就有,過幾天就買了郵去。但是,兩個星期過去了,趙勝一等二等也不見圖書的蹤影,便打電話催問。王力說,我這幾天忙著呢,過幾天再說吧,結果還是拖著沒有去買。趙勝又等了一個星期,便自己去省城買了這本書。因為這件事,趙勝對王力很有意見,提起來就生氣。
深入分析:
“明日複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世人苦被明日累,春去秋來老將至,朝看水東流,暮看日西墜。百年明日能幾何,請君聽我明日歌。”
這是明代學士文嘉的《明日歌》,告誡人們要在今天抓緊努力,不要事事都寄希望於明天,如果那樣的話,人生將一事無成。
什麼是明天呢?“明”字由日、月兩部分構成,甲骨文以“日、月”發光表示明亮;小篆從日,從月,取月之光。其本義為明亮,清晰明亮。《荀子·天論》雲:“在天者莫明於日月。”次於今天者謂之明天,它是一般將來時,將最近的將來光明再次降臨的時光,始於子時,終於亥時。其實,“明天”永遠沒有終了,隻是銜接了另一個明天。
如果明日複明日,等到白了少年頭的時候,你也許就會突然明白自己的一生還沒來得及做什麼。然而這個時候,一切都已經晚了。即使再鼓足幹勁,也隻能發出“夕陽無限好,隻是近黃昏”的感歎。而這,恰恰是人生最大的悲劇。
正確做法:
巴爾紮克是位多產的作家,他的時間是一分一秒也不空過的。一次,巴爾紮克太累了,對一個朋友說:“我睡一會兒,你1小時後叫醒我。”1個小時過去了,朋友實在不忍心叫醒他。巴爾紮克醒來後,發現超過了1小時,暴跳如雷地對朋友說:“為什麼不叫醒我,耽誤了我多少時間啊!”朋友不高興地說,“你這麼累了,該好好休息一天,有事情明天不能做嗎?”巴爾紮克大怒:“我明天還有別的事情呢!”
拖延是一種疾病,對那些深受拖延之苦的人來說,唯一的改變辦法就是做出果斷的決定。否則,這一疾病將成為摧毀勝利和成就的致命武器。通常來說,愛拖延的人就是失敗的人。
沒有別的什麼習慣,比拖延更為有害。更沒有別的什麼習慣,比拖延更能使人懈怠、減弱人們做事的能力。決斷好了的事情拖延著不去做,還往往會對我們產生不良的影響。唯有按照既定計劃去執行的人,才能增進自己的品格,才能使他人景仰他的人格。其實,人人都能下決心做大事,但隻要少數人能夠一以貫之地去執行他的決心,而也隻有這少數人是最後的成功者。有的人身體有病卻拖延著不去就診,不僅身體上要受極大的痛苦,而且病情也可能惡化,甚至成為不治之症。
人應該極力避免養成拖延的惡習。命運常常是奇特的,好的機會往往稍縱即逝,有如曇花一現。如果當時不善加利用,錯過之後就後悔莫及。受到拖延引誘的時候,要振作精神去做,決不要去做最容易的,而要去做最艱難的,並且堅持做下去。這樣,自然就會克服拖延的惡習。拖延往往是最可怕的敵人,它是時間的竊賊,它還會損壞人的品格,敗壞好的機會,劫奪人的自由,使人成為它的奴隸。
千裏之行,始於足下,隻要一心一意向著一個目標穩步前進,摒棄拖遝,成功離你並不遙遠。
9.在順境時得意忘形
已經做了四年醫藥保健品營銷工作的小薑如今是一家頗具實力的製藥企業的地區級營銷經理。由於銷售工作做得比較出色,小薑已跨入到“中產階級”的行列,用時髦的說法就叫做“高級白領”,有房子,也有車子。最近小薑的臉上總流露出掩飾不住的喜悅,因為婚後剛一年,剛三十歲的他又有了一個兒子,可謂是事業春風得意,家庭和睦幸福,真是雙喜臨門。可他做了三年的地區級營銷經理,眼瞅著跟自己一起進公司的經理都紛紛得到了提拔和重用,不是升為省級經理就是分管幾個大片區的銷售,最差的也由小片區調任到大市場了。可就是小薑卻遲遲得不到這樣的“待遇”,為什麼?原因很簡單,小薑經常在公司鼓吹自己多麼能幹,言談之中,不免頤指氣使,讓人很是不快。小薑的工作業績雖然可圈可點,但是公司主管營銷的領導很不喜歡小薑那種得意忘形的神態和舉動,終於使他的遲遲不得升遷。
深入分析:
在順境時得意忘形的人很多很多。人生處在順境和得意時,最容易得意忘形,終致滋生敗象,樂極生悲。
得意而忘形,這是許多投機者的共性,他們本來沒想紮紮實實地做一番事業,隻是想得到榮華富貴罷了,於是靠著自己的小聰明、小伎倆僥幸做成一點事業,便以為自己有炫耀的資本了,有享樂的根基了,於是便忘形於自己的小聰明、小伎倆,他們的一生也就隻能如此了。
得意而忘形,也是一切諂媚者的共性。他們生就一副藤的性格,不想想著自練內功,自強不己,而是攀附於高位者。他們攀到了有權者的頭上便以為自己有權了,他們攀到了有名者的頭上便以為自己有名了,他們攀到了有錢人的頭上便以為自己富有了……
在追求快樂的時候,也不要忘記“樂極生悲”這句話,適可而止才能享受真正的快樂。大凡美味佳肴吃多了就如同吃藥一樣,吃得太多反而傷身;令人愉快的事追求太過就可能導致敗身喪德,能夠控製分寸才是恰到好處。
“賓朋雲集,劇飲淋漓樂矣,俄爾漏盡燭殘,香消茗冷,不覺反而嘔咽,令人索然無味。天下事率類此,奈何不早回頭也。”痛飲狂歡固然快樂,但是等到曲終人散,夜深燭殘的時候,一個人麵對杯盤狼藉必然會興盡悲來,感到人生索然無味。天下事大多如此,為什麼不及早醒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