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2 / 3)

〔垣〕清暑益氣湯 黃 人參湯 清燥湯(三方並見注夏)〔丹〕補益丸 治痿。

龜板(酒炙,一兩) 鎖陽(酒浸,一兩) 生地(酒浸,兩半) 歸身(酒浸,一兩) 陳皮(一兩)杜牛膝(酒浸,一兩) 白術(二兩) 幹薑(七錢半) 黃柏(炒,半兩) 虎脛骨(酒炙,半兩)五味子(二錢) 茯苓(半兩) 白芍藥(酒浸,一兩) 甘草(炙,一錢) 菟絲子(酒蒸熟,研如糊,入餘藥末,曬幹)諸藥為末,紫河車為丸。如無紫河車,豬腦骨髓亦得。

龍虎丹治痿。

敗龜板(酒炙) 虎骨(酒炙) 黃柏(酒炙) 幹薑(二錢半) 鎖陽(七錢半) 金箔(十片)神曲 如懶言語,加山藥末七錢。

上為末,糯粉糊為丸,空心白湯服。

虎潛丸龜板(四兩) 知母(二兩) 黃柏(四兩) 熟地(二兩) 牛膝(三兩半) 鎖陽(一兩) 虎骨(炙,一兩) 當歸(一兩) 芍藥(兩半) 陳皮(七錢半)幹薑(半兩)上為末,酒糊丸。加附子,治痿厥如神。

濕熱痿,東垣健步丸加芩、柏、蒼術。東垣補益腎肝丸,治腳膝無力。(二方並見痿厥。)蕭炳神龜滋陰丸。(方見涎下。)丹溪氣虛病痿,四君子加蒼術、芩、柏。血虛病痿,四物湯加蒼術、黃柏,下補陰丸。《保命集》治脾虛四肢不用,以十全散者,蓋治氣血俱虛者也。

〔無〕加減四斤丸治腎肝虛,熱淫於內,致筋骨痿弱,不自勝持,起居須人,足不任地,驚恐戰掉,潮熱時作,飲食無味,不生氣力,諸虛不足。

肉蓯蓉(酒浸) 牛膝(酒浸) 木瓜 菟絲子(酒浸,另研) 鹿茸(燎去毛,切,酥炙)熟地 天麻 五味子(酒浸,等分)上為末,蜜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溫酒米湯食前下。

王啟玄傳《玄珠》耘苗丹三方。序曰∶張長沙戒人妄服燥烈之藥,謂藥勢偏有所助,勝克流變,則真病生焉,猶憫苗不長而揠之者也。若稟氣血不強,合服此而不服,是不耘苗者也,故名耘苗丹。此丹養五髒,補不足,秘固真元,均調二氣,和暢榮衛,保神守中。

五味子(半斤) 巴戟(去心) 遠誌(去心) 枸杞子 山藥 白茯苓 肉蓯蓉(酒浸)百部(酒浸一宿,焙) 杜仲(炒,斷絲) 蛇床子 防風(去蘆) 柏子仁(另研) 菟絲子(酒浸,另研。各二兩)上為末,蜜丸桐子大。食前溫酒鹽湯任下三十丸。春幹棗湯下,夏加五味子四兩,四季月加蓯蓉六兩,秋加枸杞子六兩。

衛生湯補虛勞,強五髒,除煩熱,養真元,退邪熱,順血脈。

當歸 白芍藥(各四兩) 甘草(炙,一兩) 黃 (八兩)年老加酒半盞,同水煎。

〔蕭炳〕治腳軟丹參酒。(方見痿厥。)〔《經》〕治骨軟風腰膝疼,行履不得,遍身搔癢。何首烏大而有花紋者,同牛膝銼各一斤,以好酒一升浸七宿焙幹,於木臼搗末蜜丸,每日空心食前酒下三五十丸。

〔《保》〕四肢不舉,俗曰癱緩,故經所謂脾太過,則令人四肢不舉。又曰土太過則敦阜。阜,高也,敦,濃也。既濃而又高,則令除去,此真所謂膏粱之疾,其治則瀉,令氣弱陽衰,土平而愈,或三化湯、調胃承氣湯,選而用之。若脾虛則不用也,經所謂土不及則卑陷。卑,下也,陷,坑也。故脾病四肢不舉。四肢皆稟氣於胃,而不能至經,必因於脾,方得稟受。今脾病不能與胃行其津液,四肢不得稟水穀氣,氣日以衰,脈道不利,筋骨肌肉皆無氣以生,故不用焉。其治可十全散加減四物,去邪留正。

脾實病痿者。經雲∶脾病者肉痿,足不收。又雲∶脾脈太過,則令人四肢不舉。又雲∶其犯雨濕之地,則為痿者是也。

〔丹〕濕痰病痿。二陳湯加蒼術、白術、黃芩、黃柏之類,入竹瀝。

〔《鬥》〕商陸飯 治腳軟。(方見痿厥。)〔子和〕陳下一武卒宋子玉,因駐軍息城,六月間暴得痿病,腰膝兩足皆不任用, 而不行,求治於予。予察其兩手脈俱滑大而有力。予思《內經》火淫於內,治以鹹寒。以鹽水越其膈間寒熱宿痰,(新者為熱,舊者為寒。)或宿食宿飲。在上脘者,可以湧之。宿痰既盡,因而下之。

節次間行,覺神誌日清,飲食日美,兩足漸舉,腳膝漸伸,心降腎升。又繼以黃連解毒湯加當歸等藥,及瀉心湯、涼膈散、柴胡飲子,大作劑煎,時時呷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