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風 當歸 黃芩 黃連 人參 茯神 羌活 地黃(各等分)上粗末,每服五七錢,水一盞半,煎至一盞,溫服。
〔丹〕赤眼癢痛。煎枸杞汁服。(《救急方》)〔垣〕助陽和血補氣湯 治眼發上熱壅,白睛紅,眵多淚無,疼痛而隱澀難開,此服寒藥太過,而真氣不能通九竅也,故眼昏花不明,宜助陽和血補氣。
防風(七分) 黃 (一錢) 甘草(炙,五分) 蔓荊子 歸身(洗,五分) 白芷(二分) 升麻(七分) 柴胡上 咀,作一服,水一盞半,煎至一盞,去渣,熱服。臨臥避風,及忌食冷物。
碧天丸 治目疾累服寒涼不愈,兩目蒸熱有如火熏,赤而不痛,紅係血脈,滿目貫睛,瞀悶昏暗,羞明畏日,或上下瞼赤爛,或不伏風土而內外銳 皆洗破之。
瓦粉(炒,一兩) 銅綠(七分,為末) 枯白礬(二分,是一錢中五分之一)上研銅綠、白礬令細,旋旋入瓦粉銅綠勻,熱水和之,共為丸。每用一丸,熱湯半盞,浸一二個時辰,洗至覺微澀為度,少合眼半時辰許,臨臥更洗了,瞑目就睡尤神妙。一丸可洗十日,如再用,重湯內燉令熱。
此藥治其標,為裏熱治已去矣。裏實者,不宜用此,當瀉其實熱。諸方見前大腑秘堅條。
〔子和〕清州王正之子,年十五歲,目赤多淚,眾工無效,戴人見之曰∶此兒病在目 ,當得之母腹中被驚。其父曰∶妊娠時在臨清被圍。戴人令服瓜蒂散加鬱金,上湧下泄,各去涎沫數升。人皆笑之。其母曰∶兒腹中無病,何以吐瀉如此?至明日其目輝然爽明。一小兒名得孫,眼發赤,其母買銅綠欲洗兒目,煎成,家人誤與兒飲之,須臾大吐,吐訖,立開。安慶趙君玉,目暴亦腫,點洗不退。偶思戴人法曰∶凡病在上者皆宜吐,乃以茶調散湧之,一湧亦腫消散。君玉歎曰∶法之妙其迅如此,乃知法不遠人,人自遠耳。
〔孫〕仁廟朝中衛才人忽患眼疼,眾醫皆不能療,或投寒藥,或投補藥加之,髒腑不安。上乃問孫,孫曰∶臣非眼科,乞不全責於臣。降旨有功無過,孫乃診之。肝脈弦滑,非熱壅也,乃才人年壯血盛,肝血並不通。
遂問及宮人,月經已二月不通。眾醫曰有孕。孫曰∶此正為疾耳。遂下通血藥。其經既通,不日眼疾亦愈。上賜錢三十萬,才人贈金一囊。宮人謠曰∶神醫不來,雙目難開。
〔丹〕治風赤眼。幹蚯蚓十個,炙為末,冷清茶下二錢,臨臥與服。(《聖惠方》)點藥諸方分陰陽,並見前眼痛分黑白條。
〔世〕治眼暴赤腫。大田螺以清水漾去泥,掰去掩,入黃連末一錢,麝些少在內。將一盞子安少濕泥,仰安田螺在泥上粘定,露一宿。次日早盡化為水,以雞翎刷眼痛處則瘥。
〔《外》〕治赤眼及睛上瘡。秦皮一兩,清水一升,於白碗中浸,春夏一食時以上。看碧色出,即以箸頭纏綿,仰臥,點所患眼。乃先從大 中滿眼點,微痛不畏。良久,三五飯頃,即側臥瀝卻熱汁,每日十度以上,不過二日瘥。
治赤目癢痛。地骨皮三升,水三鬥,煮取三升,去渣,納鹽二兩煎取二升,敷目。或加幹薑二兩。
〔《博濟》〕治風毒上攻,眼腫癢澀,痛不可忍者,或上下瞼 赤爛,浮翳瘀肉侵睛,神效。驅風散。
五倍子(一兩) 蔓荊子(一兩五錢)上同杵為末,每用二錢,水二盞,銅瓦器內煎及一盞,澄渣,熱淋洗,留滓。二服,又根據前煎淋洗。大能明眼目,去澀癢。
〔潔〕眼梢赤爛。
黃連(三錢) 白礬(三錢,飛) 銅綠 密陀僧(各一錢) 輕粉(少)上為極細末,少少點之。
〔東〕碧雲散 搐藥。
青黛(一錢半) 蔓荊子(一錢半) 川芎(一錢二分) 薄荷(二錢) 鬱金(一錢) 石膏(一錢)細辛(一錢) 紅豆(一粒) 芒硝(一錢)上為細末,口噙水,鼻孔內搐之。
治赤眼頭風等症,此方名為神聖散。
乳香 沒藥 川芎 石膏 雄黃(各二錢) 盆硝(半兩)上為細末,治赤眼冷淚,頭風耳聾耳癢,鼻塞聲重,一搐牙根便住。
〔《保》〕眼發赤腫,毒瓦斯侵睛脹痛,宜拔毒散。
盆硝 乳香 雄黃 沒藥(各等分)上為細末,研以少許,搐鼻中。
治眼風毒發腫,鼻中欲嚏,嚏多鼻損而生瘡,宣風散。
川芎 甘菊(各二錢) 乳香 沒藥(各一餞)上為末,少許搐鼻中。
〔《本》〕治赤腫眼,以白薑末水調貼腳心。又,以土朱蜜調,紙貼眼上。
〔《山》〕赤眼,用九節黃連、秦皮粗末。加滑石一塊,煎湯洗。
又方 用熱湯豁洗,或濃煎冬青葉湯,入鹽熱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