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3 / 3)

〔《千》〕灸筋急不能行,內踝筋急,灸內踝四十壯,外踝筋急,灸外踝三十壯,立愈。

〔《玉》〕兩肘俱攣∶曲池(九分,先瀉後補,補四呼,瀉九吸) 尺澤(手如弓,方可針五分,先補後瀉)〔標〕筋攣骨痛∶魂門(補)〔張仲文〕禪山灸法,治腳筋攣急。(見腰痛門。兩腳內外曲交尖)〔《撮》〕膝曲筋急不能舒∶曲泉(一寸半)〔《怪》〕膝筋拘攣不開∶兩膝(外曲交尖,灸二十七壯,即委陽穴)〔《甲》〕兩手攣不收伸及掖偏枯不仁,手 偏小筋急,大陵主之。掖拘攣,暴脈急引脅而痛,內引心肺, 主之。

諸痹

一身盡痛

一身盡痛,其病暴似傷寒,屬濕痹,並見傷寒太陽症門。其留連難已者,於此求之。寒而一身痛苦,甘草附子湯。熱者,拈痛湯。(甘草附子湯,方見傷寒身疼門)〔垣〕拈痛湯 治濕熱相搏,肩背沉重疼痛,上熱胸膈不利,及遍身疼痛。

羌活(半兩) 人參(二錢) 甘草(五錢) 防風(三錢,去頭) 苦參(三錢,酒炒) 升麻(二錢,去蘆)葛根(二錢) 知母(二錢,酒炒) 黃芩(二錢,酒炒) 澤瀉(三錢) 豬苓(三錢) 茵陳(五錢,酒) 白術(錢半) 當歸(三錢,酒) 蒼術(二錢)上為細末。每服一兩,水二盞,煎至一盞,食遠或空心,日一服。

〔丹〕婦人患身痛食少,脈澀、略沉,重取弦實,此氣滯也。

白術(二錢) 青皮 黃芩 芍藥 木通 陳皮(半兩) 神曲(炒一兩) 桂(二錢) 甘草(五分)蘇梗(二分)上分十帖煎。

〔垣〕麻黃桂枝升麻湯 李夫人患渾身麻木,睡覺則少減,開目久則全已,閉目則麻複至。此症用藥已全去,又因家事不和,心中煩惱,遍身骨節疼,身體沉重,飲食減少,腹中氣不轉運。

麻黃(不去節五分) 桂枝(三分) 升麻 人參(五分) 白術(三分) 甘草(炙三分)黃 (五分) 半夏(二分) 生薑(一分) 陳皮(二分) 濃樸(二分) 木香(一分) 茯苓(三分) 澤瀉(二分) 黃柏(二分) 附子(二分) 草豆蔻(二分)上 咀。水二大盞,煎至一盞,去渣,稍熱,食遠服。

〔《本》〕治遍身皆痛如勞證者,若傷寒身體痛者,不可服。但少年虛損冷憊,老人諸疾,並皆治之。

黃 人參 甘草 附子(炮) 羌活 木香 知母 芍藥 川芎 前胡 枳殼 桔梗白術 當歸 茯苓 半夏(製以上各五錢) 柴胡 鱉甲(醋炙各一兩) 桂心 酸棗仁(三分)杏仁(半兩,炒)上為末。每服二錢,水一盞,薑三片,棗二個,烏梅三枚,蔥白三寸,同煎至七分,空心溫服。

脾之大絡,名曰大包,出淵腋下三寸,實則身盡痛。此脈若羅絡之血,皆取之脾之大絡脈也。(全文見針灸)〔潔〕百節痛實無所知∶絕骨(三棱針出血)

諸痹

產後身痛

〔雲〕趁痛散 治產後氣弱血滯,遍身疼痛,及身熱頭疼。

牛膝 當歸 桂心 白術 黃 獨活 生薑(各半兩) 甘草 薤白(各三錢半)上 咀。每服半兩,水三盞,煎至一盞半,去渣,食前服。

五積散加酒煎,治感寒頭痛身疼,方見傷寒門。恐與四物各半服之穩當。加桃仁煎,治腰痛,逐敗血,去風濕。

〔《大》〕治產後遍身青腫疼痛,及眾疾。

牛膝 大麥 (等分)上為細末,以新瓦罐子中填一重麥 ,一重牛膝,如此填滿,用鹽泥固濟,火過赤,放冷,研為散。但是產後諸疾,熱酒調二錢下。

諸痹

風痹雜合病

風痹,風與痹雜合病也。蓋風痹痿厥四者多雜合。如風痹、風痿、痿厥、痹厥、風厥之類是也。風痿、風痱病,今集中風門。痿厥、痹厥,即香港腳病,今集入厥門。風厥、痿痹,散見各門。風痹,今入痹門焉。

《靈樞》∶病在陽者,命曰風(壽夭剛柔篇)。東垣雲∶此病在陽,因十二經各受風邪,以高言之氣分也。故身半以上,風之中也,用針當引而去之也。又曰∶散而去之,用藥以辛溫發散,通因通用,又熱因熱用是也。

《靈樞》∶病在陰者,命曰痹。東垣雲∶身半以下,濕之中也,命曰痹。飲食自倍,腸胃乃傷,得之勞倦,脾胃氣虛而下陷,運氣榮氣,不得升浮經營心肺也。

陰陽俱病,命曰風痹(言陰陽氣血俱病也)。尺膚澀者,風痹也。(全文見診法)《靈樞》雲∶風痹淫濼,病不可已,足如履冰,時如入湯中,股脛淫濼,煩心頭痛(傷腎脾)。時嘔時 ,眩已汗出(傷心)。久則目眩(傷肝)。悲以善恐,短氣不樂(傷肺)。

不出三年,死也(一雲∶三日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