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痹
行痹(即走注疼痛)
〔仲〕諸肢節疼痛,身體 羸,腳腫如脫,頭眩短氣,兀兀欲吐,桂枝芍藥知母湯主之。桂枝(四兩) 芍藥(三兩) 甘草(二兩) 麻黃(二兩) 生薑(五兩) 白術(五兩) 知母(四兩) 防風(四兩) 附子(二兩,炮)上以水七升,煮取二升,溫服七合,日三服。
病曆節不可屈伸,疼痛,烏頭湯主之。
麻黃 芍藥 黃 (各三兩) 甘草(炙) 川烏(五枚 咀。以蜜二升,煎取一升,即去烏頭)上五味 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渣,納蜜再煎,服七合,不時盡服之。
〔河〕防風湯 治行痹走注無定。
防風 甘草 當歸 赤茯苓(去皮) 杏仁(去皮,炒熟) 桂(以上各一兩) 黃芩 秦艽葛根(各三錢) 升麻(去節,半兩)上為末。服五錢,水酒各二盞,棗三枚,薑五片,煎至一盞,去渣,溫服。
〔《本》〕治濕傷腎,腎不養肝,肝自生風,遂成風濕,流注四肢筋骨,或入左肩,肌肉疼痛,漸入左指中,薏苡仁散。薏苡仁(一兩) 當歸 小川芎 幹薑 茵芋 甘草 官桂 川烏 防風 人參 羌活 白術麻黃 獨活(各半兩)上為細末。每服二錢,空心臨臥酒調下,日三服。
治白虎曆節諸風疼痛,遊走無定,狀如蟲齧,晝靜夜劇,及一切手足疼痛,麝香丸。川烏(大八角者,三個,用生) 全蠍(二十一個,生用) 黑豆(二十一個,生用) 地龍(半兩)上為細末。入麝香半字同研勻,糯米糊為丸,如綠豆大。每服七丸,甚者十丸,夜臥令膈空,溫酒下,微出冷汗一身,便瘥。予得此方,凡得曆節及不測疼痛,一二服便瘥。在歙州日,有一貴家婦人,遍身走注疼痛,至夜則發,如蟲齧其肌,多作鬼邪治。予曰,此正曆節病也,三服愈(歙,屍葉切)。
〔丹〕龍虎丹 治走注疼痛,或麻木不遂,或半身疼痛。
草烏 蒼術 白芷(各一兩)上研為末,水拌發熱過,再入乳香二錢,當歸、牛膝各半兩,酒糊丸,如彈子大。酒化下。
〔無〕附子八物湯 治曆節風,四肢疼痛,如錘鍛,不可忍。
附子(炮,去皮臍) 幹薑(炮) 芍藥 茯苓 半夏 桂心(各三兩) 白術(四兩) 人參(三兩)上銼散。每服四錢,水二盞,煎至七分,去渣,食前服。
〔丹〕痛風走注疼痛。
黃柏(酒炒) 蒼術(酒炒,各二錢)上作一服,煎就,調酒威靈仙末、羚羊角灰,臣蒼術,佐芥子,使用薑一片,入藥末一錢,擂碎,以前藥再溫服。
〔東)和血散痛湯 治兩手十指,一指疼了一指疼,疼後又腫,骨頭裏痛,膝痛,左膝痛了右膝痛,發時多則五日,少則三日,晝輕夜重,痛時覺熱,行則痛輕,腫卻重。解雲,先血後氣,乃先痛後腫,形傷氣也。
羌活身 升麻 麻黃(去節,各錢半) 桃仁(十個) 柴胡(二錢) 紅花(一分) 歸身(一分) 防風(一錢) 甘草(炙,二分) 獨活(五分) 豬苓(五分) 黃柏(一錢) 防己(六分) 知母(酒,一錢) 黃連(酒)上 咀。分作四服,每服水一大盞,煎至一半,去渣,空心熱服。
〔羅〕真定府張大,素好嗜酒,五月間病手指節腫痛,屈伸不利,膝髕亦然,心下痞滿,身體沉重,不欲飲食,食即欲吐,麵色痿黃,精神減少。至六月間,求予治之。診其脈沉而緩,緩者脾也。《難經》雲∶俞主體重節痛。俞者,脾之所主,四肢屬脾。蓋其人素飲酒,加之時助,濕氣大勝,流於四肢,故為腫痛。《內經》雲∶諸濕腫滿,皆屬脾土。仲景雲∶濕流關節,肢體煩痛,此之謂也。宜以大羌活湯主之。《內經》雲∶濕淫於內,治以苦溫,以苦發之,以淡滲之。又雲∶風勝濕。羌活、獨活苦溫,透關節而勝濕,故以為君。升麻苦平,威靈仙、蒼術、防風苦辛溫發之者也,故以為臣。血壅而不流則痛,當歸辛溫以散之。
甘草甘溫益氣,澤瀉鹹平,茯苓甘平,導濕而利小便,以淡滲之。使氣味相合,上下分散其濕也。
羌活 升麻(各一錢) 獨活(七分) 蒼術 防風 甘草 威靈仙 茯苓 當歸 澤瀉(各半兩)上銼作一服。水二盞,煎至一盞,溫服,食前一服,食後一服。忌酒、麵、生冷、硬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