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2 / 3)

〔丹〕陳客婦人,近五十,頭痛麻木眩運,脈甚虛。宜補氣益血,去風行濕。

天麻(酒,一錢) 人參(半錢) 白術(一錢) 黃芩(半錢) 歸身尾(酒,半錢) 川芎(半錢)陳皮(半錢) 甘草(炙,三分) 黃 (三分) 半夏(五分) 生薑(三片)上作一劑,水煎服。

賈舅因勞役,眼眩倦怠,頭不爽,肚帶溏滑。

黃 (半錢) 人參(半錢) 當歸(一錢) 黃柏(炒,三分) 白術(一錢,酒浸) 陳皮(半錢)蔓荊子(五粒) 甘草(炙些)水煎,稍熱飲之,醜卯時各一次,去枕眠少時,巳申時又各一次,瘥。

男子因作勞成病,發熱腳酸,口苦頭運。

白術 茯苓 黃連 川芎(半兩) 白芍藥 人參 生地 陳皮 當歸(各一兩) 甘草(一錢)杜仲(炒,六兩)分十八帖,食前熱下抑青丸二十二粒。

丈夫患熱,頭眩,脈大而散,此是辛苦中來。

陳皮(三錢) 柴胡(三錢) 人參(二錢) 白術(二錢) 黃 (三錢) 木通(一錢)甘草(些) 分三帖服。

〔《本》〕治風眩頭運。川芎散山茱萸(一兩) 山藥 甘菊花 人參 川芎 茯神(各半兩)為末,每服二錢,酒調下,不拘時候,日三服,不可誤用野菊花。

〔《三因》〕芎歸湯 治產後去血過多,眩運不省,及傷胎去血多,崩中去血多,金瘡去血多,拔牙齒去血多不止,懸虛心煩,眩運頭重目暗,舉頭欲倒。(方見婦人大法條。)〔丹〕頭眩屬氣虛挾痰。無痰作眩,不得治痰為主。挾補氣藥,並降火藥。濕痰多者,用二陳湯。痰多因火動者,二陳湯加酒芩。眩運,火動其痰,二陳湯加黃芩、蒼術、羌活,散風行濕。水煮金花丸治頭眩。(方見痰飲。)〔丹〕眩運不可當者,大黃,三次酒炒幹,為末,茶調下,每服一錢至二錢。

一男子,年七十九歲,頭目昏眩而重,手足無力,吐痰口口相續,左手脈散大而緩,右手緩而脈大不及於左,重按皆無力,飲食略減而微渴,大便三四日一行。眾人皆與風藥,至春深必死。予曰∶此皆大虛證,當以補藥作大劑服之。眾怒而去。餘教用人參、黃 、當歸身、芍藥、白術、陳皮,濃煎作湯,使下連柏丸三十粒,如此者服一年半,而精力如少壯時。連柏丸,冬加幹薑少許,餘三時皆根據本法,連柏皆薑汁炒為細末,又以薑汁煮糊為丸。

〔《本》〕治虛風頭旋,吐痰涎不已。養正丹黑鉛 水銀 硫黃 朱砂(各一兩)上用鐵盞一隻,火上溶鉛成汁,次下水銀,用柳杖子打勻,取下放少時,下二味末,令冷,研為粉,用米飲丸,或用棗肉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鹽湯下。

此藥升降陰陽,補接真氣,非止頭旋而已。

〔垣〕範天 之內,素有脾胃之病,時顯煩躁,胸中不利,大便不通。初冬出外而晚歸,為寒氣怫鬱,悶亂大作,火不得伸故也。醫疑有熱,治以疏風丸,大便行而病不減。又疑藥力少,複加七八十丸,下兩行。前症仍不減,複添吐逆,食不能停,痰唾稠粘,湧出不止,眼黑頭旋,惡心煩悶,氣短促,上喘無力,不欲言,心神顛倒,兀兀不止,目不敢開,如在風雲中,頭苦痛如裂,身重如山,四肢厥冷,不得安臥。予謂前症乃胃氣已損,複下兩次,則重損其胃,而痰厥頭痛作矣。製半夏白術天麻湯治之而愈。

天麻(五分) 半夏(湯洗,一錢半) 人參(五分) 白術(一錢) 蒼術(五分) 橘皮 黃澤瀉 白茯苓(各五分) 神曲(一錢,炒) 大麥 (一錢半) 幹薑(三分) 黃柏(二分)上件 咀,每服半兩,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渣,帶熱服,食前。此頭痛苦甚,謂之足太陰痰厥頭疼,非半夏不能療。眼黑頭旋,風虛內作,非天麻不能除,其苗為定風草,亦治內風之神藥也。內風者,虛風是也。

黃甘溫,瀉火補元氣。人參甘溫,瀉火補中益氣。二術俱甘苦溫,除濕補中益氣。澤瀉、茯苓,利小便導濕。橘皮苦溫,益氣調中升陽。神曲消食,蕩胃中滯氣。大麥 寬中助胃氣。幹薑辛熱以滌中寒。黃柏苦大寒,酒洗以主冬天少火在泉發躁也。

上氣虛挾痰眩運。餘嚐治一人,臥則稍輕,但舉足則頭旋眼黑,以天麻、半夏、茯苓、陳皮、白附、僵蠶、參 、草、歸、生薑、黃芩煎湯服之,五六日愈,蓋仿此方加減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