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城地宮(2 / 2)

三族大戰前,泰山早年既有人於此定居,附近史前古跡亦多。

攤開中華古地圖,泰山、大河清晰可見。如若將大河、泰山間走勢順勢延伸,於60裏地外會生出某一交點,三者聯合形成一個倒三角,在這個倒三角中,大汶口、仰韶等史前諸多文明相繼流傳於世;而在這倒三角地區第三個頂角的地方恰恰有一個不大不小的古鎮——龍山。

成龍之山者,臥龍之地也。

龍山,瀕臨曆城區,位於齊國原都城臨淄正北方向30公裏、泉城濟南西北方向20公裏處。境內有古周時期的譚國國城遺址,是當地非常有名的、與本省“大汶口文化”同為黃河流域新石器文明的“龍山文化”的發源地。

其間,有一舊曰“隱龍江”現稱巨野河的河流穿過,河岸蜿蜒曲折,好似龍蛇飛舞,兩岸林蔭繁茂,黑泥密布,是以,黑陶與小米在當地頗具名氣。推敲其來源,按照縣誌上所講,“龍山是以隆山的音譯衍變而來,隆山也就是隆起的一塊高地之意。因為中華民族素有對存在於傳說中的神龍的原始崇拜,“龍山”中“龍”字更加代表祥瑞,久而久之,大家便習慣龍山一說”。對於這官方的說法,當地的老人們並不怎麼認同。因為,如果按照官方的解釋,非常有意思的是,龍山雖為“隆山”之意,但在其附近十公裏範圍內卻幾乎是一馬平川的平原,僅在離此三十餘裏的南部山區才有高大險峻的峭嶺,而龍山此地周圍並無分毫山丘可言。至於從老一輩人那裏流傳下來的說法,龍山其實是龍王隕落後的葬身之地,葬的時間長了,地下便有了龍氣。大奸雄王莽便是從小生活於此,偶得這裏的一絲龍氣,方可盜漢20餘載。而這穿越其境內的河流被喚作了“隱龍江”之名也可粗略算作一件佐證,坊間一直盛傳著此地曆代有隱世的真龍天子一說,可保佑有緣之人大富大貴,平安一生。對於這樣的說法,雖然杜撰神話的成分更多一些,但不難看出,龍山並不是一個可以被當地民間傳說輕易忽視的地方。

而下麵的這個故事便開始於這個遠離繁華的偏遠古鎮。

至於這將要訴說的故事是不是真的曾經存在於史我並不知道,也不清楚那些超能力的人們今安何在,我僅僅知道,這是一個少年曾經努力追尋過的迷夢,這個夢,幻彩多姿,美輪美奐;人們一旦進入,便不再想要醒來……

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起點原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