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芳華處處.下》(27)(2 / 2)

老鄭寫的這篇《對話夏天》的訪談錄,在校報刊出後,引起了不小的反響。本班同學自不必說,班裏不少人知道夏天大四以來如獨行俠般老在校外活動,卻沒想到他在鼓搗這麼一件事,於是紛紛向夏天打探詳情,有關心的,有好奇的,有疑惑的,有感興趣參與的……夏天從各種不同的表情中,看到了大家對他這件事的不同態度。

老凱作為班長,對夏天表達了關切之情,同時對夏天的勇氣高度讚賞,他誇獎夏天開風氣之先,敢於丟掉“鐵飯碗”,走出一條屬於自己的創業之路,是改革開放新一代大學生的楷模。

老凱的誇獎,讓夏天覺得自己做的還是不夠徹底,依然不敢立刻丟掉“鐵飯碗”,簡直就是一個首鼠兩端的投機分子,需要深刻反省,並用實際行動回應老凱的讚賞和厚愛。但到底應該怎樣做才能達到老凱誇獎的高度,自己其實一時半會兒也想不明白。

除了本班同學,學校其他專業的畢業生、研究生甚至一些低年級的同學,也有不少托人打聽夏天到底是何許人,有的甚至摸到夏天宿舍,直接敲門找夏天約談切磋,探討合作。夏天覺得老鄭的那篇訪談錄,就像給自己和那個正在籌備中的公司打了一個大大的廣告,激蕩起八麵來風,呼嘯著向自己撲來,自己就像騎坐在風口上的那隻豬,被這股狂風吹得上下翻飛。

通過和各位大俠的切磋,夏天漸漸有些心虛,覺得他和王飛鳴設計的商業服務模式其實還有不少短板甚至瓶頸,還需要更完整的拚圖,進行更審慎的思考和調整。

但不管怎樣,夏天在學校紅了,事先沒有任何征兆。忽然多出來的低年級小迷妹的小眼神,讓夏天的虛榮心得到了極大的滿足,自己其實還沒做出什麼來,就收獲了如此多的粉絲,這讓夏天體驗了一下媒體的力量,也領會了眼球經濟在未來的無數可能性。

更讓夏天沒想到的是,這篇訪談錄的影響力並沒有止步校園。經過北京一家具有全國影響力的青年都市媒體的轉載,夏天的故事讓越來越多的人知曉,想跟夏天合作的人也越來越多。當班裏的輪值收發員把一封封全國各地的來信送到夏天手裏時,夏天才意識到,這件事鬧大了。

這些信有來自北京的、河北的、山西的、內蒙古的……信中除了表達對夏天及其同伴的讚賞之情,更多是表達強烈的合作願望。寫信的人大部分已經參加了工作,但因為對現實的不滿足,都想尋找更多的機會,他們認為跟名校的學生合作,可以優勢互補,開拓一片嶄新的天地。

因為信件太多,夏天根本沒有時間一一回複,著實體會了一把當名人的煩惱。從眾多的來信中,夏天也深切感受到,社會經濟已經越來越活躍,許多人正在嚐試打破傳統的工作生活模式,開啟自主自由的人生,自己和夥伴們的嚐試,正好順應了這股潮流。

後來的事實也印證了這一點,雖然夏天、王飛鳴幾個夥伴籌備的天時地利人和實業公司因為種種原因沒能拿下營業執照,但創業的種子卻在這些人心中生根發芽,他們有的成為著名的投資人,有的成了實業領袖,有的成為國內頂級房地產企業的領頭人,有的成了知名經濟學家……隻有夏天進步較慢,在徹底拋棄了文人情結,深刻認識到“百無一用是書生”之後,才真正開啟了自己的創業之路,從事了一項自認為還比較有意義的事業。

這篇訪談錄經過媒體持續發酵,最後被某媒體總結為“夏天現象”,夏天也由此成為現象級人物。“夏天現象”的輿論影響反饋回學校,夏天在一段時間內再次成了人們議論的話題,就連狠心給夏天新聞寫作打五十八分的劉景雲老師,也讓同學帶話,說他很欣賞夏天的勇氣,相信夏天將來一定會有出息。

成為“夏天現象”,過足了名人癮後,夏天洋洋灑灑地修書一封,把自己一段時間內的無限風光彙報給了家裏。夏山水接到信大吃一驚,買了一張第二天的硬座票就殺到北京。夏山水在當地大學就是負責學生工作的,他認為“夏天現象”產生的輿論影響關係重大,很有可能導致夏天創業不成,先把“鐵飯碗”丟了。

當夏山水坐了兩天兩夜的火車,眼睛布滿血絲風塵仆仆出現在夏天麵前時,夏天大吃一驚。夏天忽然意識到,自己考慮問題還是欠周全,讓父親和家人擔心了。父子兩個經過麵對麵深入細致的交流,夏山水才算是基本了解了夏天的想法和夏天畢業分配可能的去向。有一點夏山水算是吃了定心丸,那就是夏天並不會放棄參與統一分配的機會,他和夥伴們創業,並不意味著他馬上放棄國家正式編製的工作和北京戶口。

這是夏山水在夏天讀大學期間第二次赴京,第一次是剛上大學沒多久,這一次是臨近畢業時。此時的夏天,自信爆棚,不畏前路艱險,相信自己終將振翅高飛,大展宏圖。他看到兩鬢漸白、已顯疲態的父親,想起自己在父親關愛下成長的點點滴滴,父親在大學期間給自己寫的一封封長信,每年寒暑假回家和父親的深夜長談,不禁眼眶濕潤。他暗下決心,一定要盡快成為家裏的頂梁柱,讓愛自己的家人早日得到愛的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