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芳華處處.下》(25)(1 / 2)

第五十四章《芳華處處.下》(25)

大四開始後,夏天又恢複了自行車上的生活,自行車的利用率也越來越高。他平時騎行的線路,主要在學校和北京圖書館之間,因為四年級課程安排較少,沒有課的時候,他就會單人單騎,沿著白頤路騎到紫竹院旁的北圖。

此時的北圖,剛剛落成沒多久,建築外觀是風格清新的民族風,館內設施更是非常現代化,窗明幾淨的閱覽室,靠坐舒適的桌椅,安靜宜人的閱讀環境,都遠非學校圖書館可以比擬。在學校圖書館,因學生越來越多,已經一座難求,經常因為有同學用書包占座引起衝突。

北圖超過兩千萬冊的藏書也對夏天產生了巨大吸引力,北圖的藏書,品種多,分類細,古今中外,應有盡有,一些學校沒向學生開放的書籍,在此借也沒有任何障礙。這讓夏天感覺自己發掘出了另一個知識的寶藏,隻要叫一聲阿裏巴巴,知識之門就會應聲而開。

大半年時間裏,夏天感覺自己就像一條快活的魚兒般在北圖知識的海洋裏暢遊,慢慢把自己養成了一頭肥壯貪婪的海中饕餮,這頭饕餮把感興趣的目錄索引都搜索了個遍,嗅出其中的精華部分,然後大快朵頤。

除了泡北圖,夏天也經常騎車在北京各個高校轉悠,有了半年的實習工作經驗後,他感覺自己除了讀書,還應該把觸角延伸到社會各個犄角旮旯。因此,他和許多在京不同高校的同學老鄉走動也密切起來。

外貿學院的劉胖子是他高中同班同學,他之前對外表粗豪、內心細膩的劉胖子選擇讀外貿學院很不理解,他認為像劉胖子這樣有一顆玻璃心的文藝男青年最好的專業選擇應該是中文什麼的,他選擇了外貿專業注定他畢業後就要成為一個買賣人,這明顯和他本人的畫風不搭。但他通過和劉胖子的交流,發現他不僅對自己選擇的學校和專業無怨無悔,一段時間之後,聊起自己的畢業去向,甚至有一種趾高氣揚的感覺。

夏天在清大也有中學同學,因為文理科不同的緣故,平時交流得並不多,但一次中學恩師的到來讓他們聚在了一起。通過暢聊,夏天發現,在北京這片藍天下,他並不是一個人在戰鬥,他的這些優秀的中學同學們,在大學也同樣成為學生中的翹楚。

夏天與在清大讀王牌建築專業的何衛,曾分別是同一個語文老師教的兩個班的語文課代表,何衛在中學就是一個文理兼備的好學生,到清大後,他把自己文字方麵的特長發揮到了極致,成了理科生中最善於寫文章的人。他的文章經常在校報校刊上發表,在學校擁有大量的粉絲和很高的人氣,他的這份人氣也讓他很有底氣地參加了海澱區人大代表的競選,成為學校首個以本科生身份獨立參選並當選的區人大代表。何衛的勵誌故事讓夏天對清大學生印象有很大改變。

在宿舍裏,何衛向夏天展示了他在清大校刊上發表的長城組詩和建築設計的畢業作品。夏天第一感覺是,何衛的才華絕不應該隻局限在繪製樓堂館所的藍圖,他更應該高屋建瓴,在頂層設計方麵多下功夫,為建設民族的長城貢獻自己的聰明才智。

何衛畢業留校後漸漸成長為這座百年名校的新聞發言人,並成為整個學校重要的領導者之一。若幹年後,夏天和何衛等同學在清大的工字廳回首當年,愈加珍惜他們根出同源,在帝都共同打拚成長的緣分。

當然,中學同學中和夏天走動最頻繁的還是燕大的王飛鳴,在夏天眼裏,大四的王飛鳴已經成了一個社會活動家,他經常會介紹各類朋友給夏天認識,讓夏天在象牙塔裏也能嗅到社會中一票人喘著粗氣蠢蠢欲動的氣息。王飛鳴畢竟是學世界經濟的,他那時正試著放眼全球,希望找到自己在國家經濟生活中的定位。

王飛鳴放眼全球的首要目標就是外企公司在北京的代表們,當時,這群人是一種神秘高端讓無數人羨慕的存在。他們操著流利的外語,穿著時髦的服裝,代表世界上各個領域的頂尖公司在中華大地上推銷他們的產品和技術。改革開放時間不長的中國市場,是這些國際化公司未來發展最具潛力的沃土,能成為這些公司在中國的代表的,有很多是最早一批的海歸,或是國內外語和相關專業都精通的佼佼者。

王飛鳴給夏天介紹的一位外企朋友老左,顯然沒有因為自己先富起來而對王飛鳴及夏天有所輕視,相反他表現了非常真誠的態度,他總是誇王飛鳴和夏天讀的是名校的王牌專業,將來前途一定不可限量,並希望他們苟富貴無相忘。

王飛鳴和夏天並不知道自己未來的富貴在何處,但對老左的真誠態度極為讚賞。他們也領著老左在各自的校園裏騎著自行車滿世界轉悠,尤其是周末學校食堂有舞會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