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二章 靈修(1 / 2)

由河邊茅屋望向古靈小鎮,沿河而建的吊腳樓裏時常傳來守家女人的輕聲笑語。一條單調的十字長街內,濕滑的青石板開始訴說著這個邊陲小鎮不盡的滄桑歲月。

因小鎮多為兵士家屬,故死傷極多,守寡的婦人也便多了起來。至於其性則多為蠻韌真摯,與小河之上進入拜月國的商旅與水手多能敷衍一段段的情事來,而一旦這些男人和水族之靈類對之或有所負,婦人們卻也會嗔目而指,拔刀相向。

在哥哥古尕離開的一段時間之後,古柯便發現在其中的一個吊腳樓之上,時常有一位女子對著這幾間在河邊的茅屋相望而癡。倒也總會引起古柯對哥哥的思念之情,憶及當初他對自己的百般照顧與嬉戲遊樂之情狀,不免心神黯然。

還有的則是一種莫名其妙的悸動,即令古柯在蒙朧中產生出某種快意,卻又有許些失落。

古柯往來於小鎮的青石板之上,時常也總是凝天而癡。腦子裏盡是些聖典之中語焉不詳的神秘傳說和他在偷偷看來的靈修書上的種種神奇故事。甚至有時,他也會恍忽地以為自己看見了帝天之城在天空之中飄蕩而過。

有一次,他正在聖師的讀書堂中暗自發癡,不覺之中竟脫口而出:“倒底有沒有帝天之城呢?而靈修又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直到其發覺被聖師有所察覺才突然臉紅心跳起來。不過,這一次聖師卻沒有象往常一樣對古柯進行綿綿不盡的聖典訓導,卻是以刀子般銳利的眼神向古柯射來。

靈修之事,原來本為體察聖典的精深輔助之道,隻是可惜現今的各族靈類卻都走向了歪途歧道,化穆和之靈力而為貽害蒼生之強暴。即失之帝天之望而又憚敢妄自貪天之功,帝天之城雖然陷落,但靈道卻依然長存,浩然不息。

在神州各靈族之中,原本為人之先天靈力最為強大,故而靈修一途與其它靈族比起來,也是事半功倍。但就人之中,靈力的蘊集也是先天所為,各有長短。盡管各靈族後天之靈修各有所本,但人族之中,終歸以聖典為主。

一部聖典,幾集人族所有對天地神秘、人道輪回的探索與追問。一旦有所體悟,則將妙用無窮。而惜之當今之世,我泱泱人族之中,對聖典嘲弄者有之,以為其稀疏平常者有之,過論悖時者有之,卻不知天下靈修之門縱有百怪千奇,終不過殊途而同歸。須知理至真而愈平淡,用無窮而人不知。

就聖典而言,摘其指要,亦不過三道六門。其道為體性,察理,悟心。並由此相互錯結而引發出千門百般路向,歸根結蒂,卻是以此三道最為正宗。三道之下又分六門,立為興象、杖器;立皇、本經;圖讖、伏法。其亦各有所發,皆為入靈之門。

就體性一途,百多年前的武人古磐便是集其大成者。此途練氣,而以性情為其要引,故此途多合於慷慨多悲之士,性情真摯之人。

而至於悟心者,則多合於幽然靜姝之人,故多為人族女子競相修習。能於此途入於超然之境者,唯有聖典所載之第六十六代人皇帝炳之皇後清照,此先祖之事跡,想必你也有所熟識。

古柯,直聽得有些發愣,不覺點了點頭。想起了哥哥,應該就是興象一門吧。

而天下讀書人,則無不以這察理一道最為正宗。理正而武力則有所持,說到底,浩土神州,百般靈族,萬事皆理。一旦對事對物入於理之澄明之境,則人先天之靈力自然去其藩籬阻障,悄然而滲。猶若源頭活水,必將綿綿不盡,噴薄而出,不可窮竭。此途之中,能超凡入聖者,唯有當今之護國大法師和晦國師。說來,真仍令人高山仰止,不覺心歎誠服!

聖師亦居然有了發癡之狀,令古柯不覺茫然。

至於其它之歪魔邪道,或與其它靈族諸多靈修法門竟相糾結,或本乖戾之性妄自求靈,或就靈器異寶強行貫通。雖或有可觀,卻不過也都是餘道小技,誤人害已罷了。於讀書識理之人,此皆不足為憑……

古柯正在入神之際,卻聽聖師變了性情。隻聽得他冷冷的道:朋友,何故躲在暗處偷聽,卻不出來一見。

說罷,口中默念靈訣,臉上淡然,一掌輕輕隔牆撫去,一時間隻聽得院外風聲大作,塵沙突起,令古柯愣然之際,卻不覺背後汗如雨下。

一聲大笑,破空而入——

來者立於書堂之前,對聖師揖手而禮。隻見其身長九尺,背闊腰圓,須虯炸立,貌若奔虎。隻是眼中卻有一絲詰慮一閃而過,隨即又成為了一個威威武將。

哈哈,聖師果然靈力超凡,令人佩服之至。而所論亦是平和中正,切中繁窾,即合於聖典之道,又切近於凡理之門,不愧為當今四大聖師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