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還是朱棣親自出言安撫之後,這些工匠才重新恢複了狀態。

一聲令下,原本放在幹船塢中的蒸汽船順著滑道,就溜進了水中,然後靜靜的漂浮在水麵上。

這時候蒸汽船因為是樣船,所以體積並不大,僅僅隻有兩百料的樣子,用來裝人的話也就隻能裝上四五十個人就頂天了。

這時候,朱棣發現,被工匠們命名為西山號的蒸汽船造型非常的古怪。

平底船身,上麵生出一個巨大的煙囪。沒有帆也沒有槳,隻是在船的兩邊,分別安裝了六個明輪。

很快,負責試船的船員就爬上了西三號。

然後,隨著領頭工匠的一聲令下。就看到西三號上的十幾位船員開始忙碌了起來。

朱棣注意到,在西山號上一個鍋爐就占據了近三分之一的空間,另外三分之一的空間則堆滿了煤炭。

真正可以供船員活動的空間,其實十分的狹窄。

此刻看到那些船員們,似乎正在給鍋爐點火,足足過了一刻鍾之後,船上的大煙囪就開始冒出了淡淡的黑煙。

到了這個時候,船上的船員們就開始拚命的往鍋爐裏麵添加煤炭。

朱棣和百官就站在岸邊,安靜的看著那外形醜陋的西山號煙囪中的煙霧,變得越來越濃越來越黑。

又過去一刻鍾之後,西山號的船身猛的一顫,然後,船身兩邊的明輪開始了緩緩的轉動。

伴隨著明輪越轉越快,西山號,笨拙的全身終於開始了移動。

到西山號真正動起來的那一刻,朱棣知道雖然這艘船還很醜,而且隻能算是個玩具,但是他已經完成了技術上的跨越,讓蒸汽船橫行海上就成為了可能。

而百官們,實際上是看不懂這一幕所代表的意義的。

他們的眼中隻看到了一個造型奇醜的船隻,然後冒著黑煙,在明輪的驅動下動了起來。

當西山號的速度開始越來越快的時候,終於有官員發現的其中的奧秘。

有人發現,這艘船似乎並沒有使用人力來驅動。

至於為什麼這麼判斷,因為現在的速度。根本就不是十幾個人能夠達到的。

但是,既然沒有人在驅動,那船身兩側的明輪,為什麼卻轉動的異常順暢。

有官員百思不得其解……

朱棣沒有出言解釋。

好在這龍江造船廠,還有著許多造船的匠師也在船廠岸邊看著西山號試水。

於是,這些官員紛紛找到匠師,希望能夠搞清楚其中的原理。

而龍江造船廠的匠師態度非常好,反正就是有問必答,三言兩語就解釋清楚了西山號的情況。

一聽眼前這艘船,居然真的不是人力驅動,而是用什麼蒸汽來作為了動力。

這話一出,一眾官員頓時就變得疑神疑鬼起來。

匠師們的話,讓朝中的官員變得有些無所適從。

內心深處的理智告訴他們,這世上絕對沒有如此神奇的戰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