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別二首 杜牧

其一

娉娉嫋嫋十三餘[1],豆蔻梢頭二月初[2]。

春風十裏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3]。

其二

多情卻似總無情,唯覺尊前笑不成[4]。

蠟燭有心還惜別,替人垂淚到天明。

注釋

[1]娉(pīng)娉:形容美好的容貌。嫋嫋:形容體態輕盈。

[2]豆蔻:本是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形似芭蕉,初夏開花,二月初正是含苞未放之時。此處喻處女。

[3]這兩句是說,繁華的揚州城裏,再找不到比她漂亮的女子了。

[4]尊:同“樽”,酒杯。笑不成:因離愁別緒無心言笑。

簡析

這兩首詩是詩人在大和九年(835)調任監察禦史離揚州赴長安時,與所愛的妓女分別之作。第一首著重寫其美麗,讚揚她是揚州歌女中美豔第一;第二首著重抒寫詩人對妙齡歌女的留戀惜別,描繪與她在筵席上難分難舍的情懷。就詩而論,表現的感情還是很深沉、真摯的。杜牧為人剛直有節,敢論列大事,卻也不拘小節,好歌舞,風情頗張,本詩亦可見此意。

金穀園[1] 杜牧

繁華事散逐香塵[2],流水無情草自春。

日暮東風怨啼鳥,落花猶似墜樓人[3]。

注釋

[1]金穀園:晉石崇的豪華宅第,故址在今河南洛陽。

[2]香塵:石崇為教練家中舞妓步法,以沉香屑鋪象牙床上,使她們踐踏,無跡者賜以珍珠。

[3]墜樓人:指綠珠。據《晉書·石崇傳》載,石崇有愛妾名綠珠,美豔聰慧,權臣孫秀使人求之……崇勃然曰:“綠珠吾所愛,不可得也。”孫秀聞之大怒,矯詔逮捕石崇。崇謂綠珠曰:“我今為爾得罪。”綠珠泣曰:“當效死於君前。”因自投於樓下而死。

簡析

本詩寫詩人見到過去西晉富豪石崇的金穀園早已繁花不見,一片荒涼,不禁頓生滄桑之感,對其愛姬綠珠的身死也寄予悲悼和同情。句句寫景,卻層層深入,景中不但有人,而且含情,寫景意味雋永,抒情淒切哀婉。

夜雨寄北 李商隱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1]。

何當共剪西窗燭[2],卻話巴山夜雨時[3]。

注釋

[1]巴山:泛指巴蜀境內的山。

[2]何當:猶何時能夠。共剪西窗燭:在西窗下共剪燭蕊,使燈火更明。

[3]卻話:回憶、追溯過去而談起。卻:回溯。

簡析

此詩是李商隱在梓州(今四川三台縣)柳仲郢幕中寄贈長安友人之作;又說題作《夜雨寄內》是寫給妻子的。並說就詩的內容看,按“寄內”解,便情思委曲,悱惻纏綿;作“寄北”看,便嫌細膩恬淡,未免纖弱。不管寄誰,總之,詩人是以眼前之景預期將來,後兩句即設想來日重逢談心的歡悅,反襯今夜的孤寂。語淺情深,含蓄雋永。

寄令狐郎中 李商隱

嵩雲秦樹久離居[1],雙鯉迢迢一紙書[2]。

休問梁園舊賓客[3],茂陵秋雨病相如[4]。

注釋

[1]嵩雲秦樹:嵩山的雲,作者自喻,他當時在洛陽;秦地的樹,喻令狐綯,他當時在長安。

[2]雙鯉:指書信。典出《古詩》:“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呼兒烹鯉魚,中有尺素書。”

[3]梁園:故址在今河南商丘,西漢梁孝王在此修建宮室苑囿,招待賓客。司馬相如當時就在梁王門下待過,並著了《子虛賦》。這裏以梁園喻令狐楚招客之地,以司馬相如自喻。

[4]茂陵:今陝西興平縣東北,以漢武帝陵墓而得名。病相如:司馬相如曾因病,被免去孝文園令,住於茂陵。作者這時也正臥病洛陽。

簡析

早期,李商隱因文才而深得牛黨要員令狐楚(令狐綯之父)的賞識,後因李黨的王茂元愛其才而將女兒嫁給他,故而遭到牛黨的排斥。此後,李商隱便在牛李兩黨爭鬥的夾縫中求生存,輾轉於各藩鎮幕府當幕僚,一生鬱鬱不得誌。這首詩是詩人於武宗會昌五年(845)閑居臥病洛陽時,寄給長安故友令狐綯的。令狐綯這時正任右司郎中。詩藉感謝故人關心之名以修好,意在不言,但用典非常貼切。首句寫嵩山與秦川遠隔,各在一方,以各自所見的“雲”和“樹”,寄寓思念;二句寫收到書信後心中的感慰;三、四句寫自己的境況,以因病免職閑居茂陵的司馬相如自比,傾訴潦倒多病、寂寞無聊的心情。此詩尤貴在態度不卑不亢,而又頗具情致。

為有 李商隱

為有雲屏無限嬌[1],鳳城寒盡怕春宵[2]。

無端嫁得金龜婿[3],辜負香衾事早朝[4]。

注釋

[1]雲屏:以雲母飾製的屏風。

[2]鳳城:指京城。

[3]金龜:唐朝大官原配金魚袋,武則天即位改配金龜袋。

[4]衾(qīn):被子。

簡析

這首詩大約作於會昌六年(846)至大中五年(851)之間,即李德裕罷相以後,詩人妻王氏去世之前。這段時間李商隱個人和家庭的處境都十分艱難。李商隱一生長期沉淪幕府,落魄江湖,不是他沒有才能,或有才能得不到賞識,而是與不幸卷入牛李黨爭的漩渦有關,以致成為朋黨之爭的犧牲品。“怕”為詩眼,一個“怕”字風波頓起;“無端嫁得金龜婿”與王昌齡“悔教夫婿覓封侯” 和李益的“早知潮有信,嫁與弄潮兒”似是異曲同工,但更顯苦澀與沉重。

隋宮[1] 李商隱

乘興南遊不戒嚴[2],九重誰省諫書函[3]。

春風舉國裁宮錦[4],半作障泥半作帆[5]。

注釋

[1]隋宮:指隋煬帝在江都(今江蘇揚州)所建的江都、顯福、臨江等行宮。

[2]戒嚴:此句是說隋煬帝驕橫無忌,毫無戒備。

[3]九重:指皇帝居住的深宮。省:明察,理會。諫書函:給皇帝的諫書。《隋書·煬帝紀》載:隋煬帝巡遊,大臣上表勸諫者皆斬之,遂無人敢諫。

[4]宮錦:供皇家使用的高級錦緞。

[5]障泥:即馬韉(jiān),墊在馬鞍下麵,兩邊下垂至馬蹬,用來擋泥土。這後兩句是說,正當春天農忙時節,全國百姓卻被迫為皇帝南巡裁宮錦,一半用作馬韉,一半用作船帆。

簡析

這首詩寫隋煬帝驕橫無忌、一意孤行地奢侈遊幸,以致誤己誤國。盲目自大、疏於戒備、不聽勸諫、妨害農時、以天下奉一人,獨夫民賊的形象就這樣活畫出來。全詩無一議論之語,而諷喻之意即含在其中。

瑤池 李商隱

瑤池阿母綺窗開[1],黃竹歌聲動地哀[2]。

八駿日行三萬裏[3],穆王何事不重來[4]。

注釋

[1]瑤池:我國古代神話中的西方地名。阿母:即西王母,《穆天子傳》記載,周穆王西遊昆侖山,與西王母會宴於瑤池,臨別對歌,相約三年後再來,但不久便死了。綺窗:雕飾精美的窗戶。這句寫西王母在瑤池開窗等待穆王。

[2]黃竹:地名。《穆天子傳》載,周穆王在黃竹路上見風雪凍死人,便作詩哀之。

[3]八駿:傳說周穆王有八匹駿馬,可日行三萬裏。

[4]穆王:西周人,姓姬名滿,傳說他曾周遊天下。

簡析

有人說這是一首情詩,反映了神仙也渴望愛情,但此言似並不可信。要知道,晚唐迷信神仙之風極盛,最高統治者尤最,好幾位皇帝因服用丹藥妄求長生而喪命,誤己誤國。李商隱此詩借虛構西王母念穆王的情節,意謂連西王母所憶念的穆王尚且無法起死回生,重遊瑤池,徒留黃竹哀歌供後人憑吊,你們這些皇帝又何必妄想長生呢?

嫦娥 李商隱

雲母屏風燭影深[1],長河漸落曉星沉[2]。

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3]。

注釋

[1]雲母屏風:嵌著雲母石的屏風。此言嫦娥在月宮居室中獨處,夜晚唯燭影和屏風相伴。燭影深:燭光逐漸暗淡,映在屏風上的燭影愈發凝重。

[2]長河:指銀河。漸落:逐漸向西沉下。

[3]夜夜心:夜夜的心情都是痛苦的。

簡析

傳說嫦娥是帝嚳的女兒,後羿的妻子,也稱姮娥,美貌非凡,因偷吃了後羿從西王母那裏求得的不死之藥而奔入月宮,成為月中仙女。這首詩借想象嫦娥在月宮中的孤單寂寞,通宵獨坐,難以成眠,水到渠成地引出“應悔偷靈藥”,可見問道求仙未必如當初所向往的那般快樂逍遙。雖無半句議論,但思想卻很深刻。

賈生 李商隱

宣室求賢訪逐臣[1],賈生才調更無倫[2]。

可憐夜半虛前席[3],不問蒼生問鬼神。

注釋

[1]宣室:漢未央宮前殿正室,這裏指代漢文帝朝廷。逐臣:被貶謫、放逐的臣子。

[2]才調:才氣。無倫:無與倫比。

[3]虛前席:古人席地而坐,這裏指文帝不由自主地在坐席上移膝靠近賈誼。賈誼曾被貶為長沙王太傅,後來文帝又把他召回長安,可是傾心詢問的卻不是天下大事,而是荒誕的鬼神之事。

簡析

賈誼是西漢名士,才高誌大。漢文帝說是訪求賢臣,可是夜半傾談的卻是神鬼之事,並非關乎蒼生的國家大事。這首詩諷刺漢文帝徒有求賢之名,而無求賢之實。其實,詩人也是在針砭時弊,諷喻現實,從而寄寓自己懷才不遇之感。

瑤瑟怨[1] 溫庭筠

冰簟銀床夢不成[2],碧天如水夜雲輕。

雁聲遠過瀟湘去[3],十二樓中月自明[4]。

注釋

[1]瑤瑟:對瑟的美稱。

[2]冰簟(diàn):清涼的竹席。銀床:指灑滿月光的床。

[3]瀟湘:二水名,即瀟水和湘江,在今湖南境內。

[4]十二樓:原指神仙的居所(見薛逢《宮詞》注),此處指閨樓,思婦所居之處。

簡析

這首詩是寫閨怨的。瑟聲悲怨,相傳“泰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瑟,悲,帝禁不止,故破其瑟為二十五弦”(《漢書·郊祀誌》)。所以,在古代詩歌中,它常和別離之悲相關聯。題名“瑤瑟怨”正暗示詩所寫的是女子別離的悲怨。全詩沒有透出一個“怨”字,隻描繪清秋的深夜,主人公寂寞難眠而鼓瑟聽瑟的各種感受。蘅塘退士評曰:“通首布景,隻‘夢不成’三字露怨意。”

馬嵬坡[1] 鄭畋

玄宗回馬楊妃死[2],雲雨難忘日月新[3]。

終是聖明天子事,景陽宮井又何人[4]。

注釋

[1]馬嵬(wéi )坡:在今陝西興平市西,是楊貴妃縊死的地方。

[2]回馬:指安史之亂平定後,唐玄宗由蜀地返回長安。

[3]雲雨:宋玉《高唐賦》述楚王夢遇巫山神女,神女自稱“旦為朝雲,暮為行雨”。後用指帝王豔遇及男女歡會。日月新:指安史之亂後,玄宗已然退位,肅宗即位,國家已非昔日的國家,天子已非昔日的天子。

[4]景陽宮井:故址在今江蘇省南京市玄武湖邊。南朝陳後主聽說隋兵已經攻進城來,就和寵妃張麗華、孫貴嬪躲在景陽宮井中,結果還是被隋兵俘虜。這裏二者對比,有褒玄宗貶後主之意。

簡析

鄭畋(tián)是唐武宗會昌二年(842)進士及第,後因拒黃巢有功,授檢校尚書左仆射。這是一首詠史詩。天寶十五年(756)六月,安史亂軍攻陷潼關,長安危及,玄宗倉皇奔蜀。道經馬嵬坡,六軍駐馬嘩變,殺奸相楊國忠,逼玄宗賜死楊貴妃,即為馬嵬事變。詩的前兩句寫玄宗“回馬長安”時,楊妃死已多時,意謂“重返”長安是以楊妃的死換來的。舊情雖難忘,但日月換新天,往事不堪回首。後兩句以唐玄宗與陳後主並提作比,對玄宗有所婉諷,亦有所體諒,可謂能“出己意”又“用意隱然”,是詠史詩中的佳作。

已涼 韓偓

碧闌幹外繡簾垂[1],猩色屏風畫折枝[2]。

八尺龍須方錦褥[3],已涼天氣未寒時。

注釋

[1]闌幹:同“欄杆”。

[2]猩色:猩紅色。折枝:花卉畫的一種技法,畫枝而不帶根,斷如折枝的樣子。

[3]龍須:這裏指用龍須草織成的席子。

簡析

韓偓(wò)是唐末詩人,十歲能詩,被李商隱讚為“雛鳳清於老鳳聲”,曾得唐昭宗倚重,欲拜相,固辭不受。韓偓有《香奩(lián)集》,裏麵有許多反映男女情愛的詩歌,這是最為膾炙人口的一篇。此詩構思精巧,筆意含蓄,通過對一間華麗精致的金閨繡戶和一年中最舒適的“已涼未寒時”的描繪,點染了深閨繡閣中的主人公渴望愛情生活的情懷。給人一種舒適溫馨的感覺,不露情思卻引人遐想。

金陵圖 韋莊

江雨霏霏江草齊[1],六朝如夢鳥空啼[2]。

無情最是台城柳[3],依舊煙籠十裏堤[4]。

注釋

[1]霏霏(fēi):形容雨細密的樣子。

[2]六朝:指吳、東晉、宋、齊、梁、陳。金陵為此六朝的都城。

[3]台城:也稱苑城,在南京玄武湖邊,原為六朝時城牆。

[4]籠:覆罩著。

簡析

這是一首題畫之作,詩人看了描寫南朝史事的彩繪,有感於心,揮筆題下了這首詩。《金陵圖》畫的是六朝故事,而六朝都建都於金陵。這位畫家並沒有為南朝統治者粉飾太平,而是表現了它的淒涼衰敗,使人看到三百年間的金陵,並非什麼鬱鬱蔥蔥的帝王之都。生當唐末的詩人韋莊,更是從畫麵上的老木寒雲、危城破堞,感受到濃濃的淒涼之意和滄桑之感,並將這種感覺融入此詩。

隴西行[1] 陳陶

誓掃匈奴不顧身,五千貂錦喪胡塵[2]。

可憐無定河邊骨[3],猶是春閨夢裏人[4]。

注釋

[1]隴西行:古樂府舊題。古時隴西亦稱隴右,泛指今甘肅寧夏隴山以西的地方,當時為邊地。

[2]貂錦:漢時羽林軍著貂裘錦衣,這裏借指大唐的出征將士。喪胡塵:在與胡人作戰中喪失生命。

[3]無定河:源出內蒙古鄂爾多斯,流經陝西,彙入黃河。

[4]春閨:這裏指戰死者的妻子。

簡析

陳陶,中晚唐人,早年遊學長安,研究天文學,於詩也頗有造詣。舉進士不第,遂耽情於山水之間,終身處士。其詩多為旅途題詠或隱居學仙之詞。這首《隴西行》反映了唐代長期的邊塞戰爭給人民帶來的痛苦和災難。尤其後兩句以“無定河邊骨”與“春閨夢裏人”比照,詩情淒楚,讀來令人心酸。

寄人 張泌

別夢依依到謝家[1],小廊回合曲闌斜[2]。

多情隻有春庭月,猶為離人照落花[3]。

注釋

[1]謝家:此指夢中人的所居之處。白居易《奉和裴令公新成午橋莊綠野堂即事》有:“花妒謝家妓,蘭偷荀令香。”“謝家”或本此。曹操的謀士荀彧官居尚書令,故稱荀令,據說他嗜愛香氣,身帶之,所坐之處,香氣三日不散。

[2]回合:回環、回繞。這句是寫夢中所見景物。

[3]這兩句寫夢醒後的孤寂心情和淒清景色。

簡析

張泌事南唐為內史舍人。李良年《詞壇紀事》說他“初與鄰女浣衣相善,作《江神子》詞。……後經年不複相見,張夜夢之,寫絕句雲雲。”“絕句”即《寄人》,原作共兩首,此為第一首。首句寫入夢之因,次句寫夢中之景,三、四句寫夢後觸景傷情,情韻深婉。

雜詩 無名氏

近寒食雨草萋萋[1],著麥苗風柳映堤[2]。

等是有家歸未得[3],杜鵑休向耳邊啼[4]。

注釋

[1]近寒食雨:接近寒食節的雨,即“雨近寒食”的倒裝。

[2]著麥苗風:附著麥苗的風,即“風著麥苗”的倒裝。著:有吹拂的意思。

[3]等是:到底是,真是,含慨歎意。

[4]杜鵑:鳥名,即子規,鳴聲如說“不如歸去”,能動旅客歸思。

簡析

這是歌詠遊客居外不得返鄉之情的詩。意思是說節令轉換,季節新來,但自己依然羈旅漂零,聽杜鵑啼血更為傷感,所以說你別再對著我的耳朵叫了,實在受不了啊。大有“每逢佳節倍思親”之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