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首《新嫁娘》把封建社會新嫁娘的心理狀態刻畫得十分到位,當生活的細節,經詩人再現於藝術中,頓覺雋永有味,新嫁娘曲意承歡,機警聰敏的神情、性格宛然如見。當然,也有人認為此詩是為新入仕途者而作,情理上似也說得通。
玉台體[1] 權德輿
昨夜裙帶解,今朝蟢子飛[2]。
鉛華不可棄[3],莫是槁砧歸[4]。
注釋
[1]玉台體:南朝陳徐陵曾選古代的豔詩和言情詩編為《玉台新詠》,內容多寫豔情。本詩即本此仿作。
[2]蟢子:長腳蜘蛛,也作喜子,這裏便是諧音借意。
[3]鉛華:指粉。
[4]莫是:莫不是。槁砧(gǎo zhēn):古稱丈夫的隱語。
簡析
權德輿是中唐台閣體的重要作家,不僅文章有名,而且仕宦顯達。其文弘博雅正,溫潤周詳,公卿侯王、碩儒名士之碑銘、集紀,多出其手,時人奉為宗匠。唐德宗貞元、憲宗元和年間執掌文柄,名重一時,劉禹錫、柳宗元等皆投文門下,求其品題。《唐才子傳》稱他“能賦詩,工古調,樂府極佳”。
這是一首描寫婦女盼望丈夫回還的詩。開頭以“裙帶解”“蟢子飛”即征兆喜事的習俗進入題意,第三句以梳妝打扮,點出內心的喜悅,結句和盤托出主題。感情真摯,樸素含蓄,語俗而不傷雅,情樂又不淫靡。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1]。
孤舟蓑笠翁[2],獨釣寒江雪。
注釋
[1]徑:小路。人蹤:人的腳印。
[2]蓑笠翁:穿著蓑衣戴著鬥笠的漁翁。蓑衣和鬥笠是防雨的衣服和帽子。
簡析
柳宗元的山水詩,大多描寫比較幽僻清冷的境界,借以抒發自己遭受迫害被貶的抑鬱悲憤之情。這首詩大約作於詩人謫居永州之時。粗看起來就像是一幅峻潔清冷的山水畫:潔淨、寒涼的畫麵上,隻一位老人寒江獨釣,一種遺世獨立、峻潔孤高的人生境界立即凸顯出來。表達了詩人永貞革新失敗後,雖處境孤獨,但仍傲岸不屈的性格。本詩妙在自然,創造了一種不尋常的藝術境界。不但婦孺皆能吟誦,曆代詩人也交口稱讚其韻足味永,千古丹青還爭相以此為題變詩為畫。
行宮[1] 元稹
寥落古行宮[2],宮花寂寞紅。
白頭宮女在,閑坐說玄宗[3]。
注釋
[1]行宮:帝王外出巡行所住的離宮,詩題一作《古行宮》。這所行宮當指東都洛陽的上陽宮。
[2]寥落:寂寞冷落。
[3]玄宗:即唐明皇李隆基。在位期間開創了唐朝的全盛局麵“開元盛世”,在他任上也發生了致使大唐由盛轉衰的安史之亂。
簡析
元稹的這首《行宮》是一首抒發盛衰之感的詩,可與白居易《上陽白發人》參互並觀。這裏的白頭宮女也即“上陽白發人”,她們在花容月貌之年被玄宗“潛配”到上陽宮,一住就是四十年,如今玄宗早已死去,她們也成了白發宮人。此詩短小精悍,婉曲蘊藉,概括力極強,而且意境深邃,詩味雋永,給人充分的想象空間,曆史滄桑之感盡在不言中。沈德潛雲:“說玄宗,不說玄宗長短,佳絕。隻四句已抵一篇《長恨歌》矣。”
問劉十九[1] 白居易
綠蟻新醅酒[2],紅泥小火爐。
晚來天欲雪[3],能飲一杯無?
注釋
[1]劉十九:白居易留存的詩作中,劉十九出現的次數並不多,僅兩首提及。倒是劉二十八、二十八使君的有不少。劉二十八就是劉禹錫,劉十九乃其堂兄劉禹銅,係洛陽一富商,與白居易常有應酬。
[2]綠蟻:指新釀的沒有過濾的米酒上漂浮著的綠色泡沫。醅(pēi):釀造。
[3]雪:下雪,這裏作動詞用。
簡析
劉十九是詩人在江州時的朋友,這首詩是白居易晚年隱居洛陽時 “晚來天欲雪”,思念舊人時所作。全詩寥寥二十字,沒有深遠寄托,沒有過多的修辭,字裏行間卻洋溢著一種明快的溫暖,所謂語淺情深,言短味長。詩人善於在生活中發現詩情,並從生活中提煉詩意,用詩歌去反映情味,這便是這首詩讀來令人動情之所在。還有詩中對於色彩的處理,很有意境。在風雪黑夜的無邊背景下,小屋內的“綠”酒“紅”爐和諧明快,格外醒目,也格外溫暖。最為巧妙的是結尾問句的運用。“能飲一杯無”,言語輕輕,卻又飽含深情。用這樣的口語入詩收尾,既增加了全詩的韻味,又給讀者留下了無盡的想象空間。
何滿子[1] 張祜
故國三千裏[2],深宮二十年。
一聲何滿子,雙淚落君前[3]。
注釋
[1]何滿子:曲名。
[2]故國:指故鄉。
[3]君:即皇帝,這裏指唐武宗。
簡析
張祜是中唐詩人,出身望族,家世顯赫,被人稱作張公子,初寓姑蘇,後至長安,終隱淮南。祜性情狷介,不肯趨炎附勢,終生沒有蹭身仕途,但他的詩作流傳下來的不少。這首詩又題作《宮詞》,深刻地揭示了宮人的悲苦。首句說宮女千裏別家,接著說她幽閉深宮時間之長;後兩句說入宮二十年尚未得到皇帝寵愛,當在皇帝麵前唱起《何滿子》時傷心得不禁流淚。短短二十個字,卻是一唱三歎,讓人感慨係之。而且,詩中每一句都嵌著一個“數”字,句與句基本對偶,也是一個特色。
登樂遊原[1] 李商隱
向晚意不適[2],驅車登古原[3]。
夕陽無限好,隻是近黃昏。
注釋
[1]樂遊原:在長安城南,是唐代長安城內地勢最高地。漢宣帝立樂遊廟,又名樂遊苑、樂遊原,登上它可望長安城。
[2]向晚:近晚,傍晚。意不適:心情不舒暢。
[3]古原:即樂遊原。從漢宣帝神爵三年春建樂遊苑到這時已經九百年了,故稱古原。
簡析
樂遊原在長安東南,地處京城最高處,是當時著名的遊覽勝地,每當三月三日和九月九日,長安士女來此遊覽者頗多。詩一開頭就點明了“登樂遊原”的時間和因由,後兩句觸景生情,既是讚美又是感歎,感歎美人遲暮,功業無成。“夕陽”兩句更是千百年來世人傳誦的名句,這種升華之語給人一種哲學的啟迪。
尋隱者不遇[1] 賈島
鬆下問童子,言師采藥去[2]。
隻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3]。
注釋
[1]隱者:古代指不肯做官而隱居在山野之間的人。
[2]言:回答說。
[3]處:此指行蹤。
簡析
賈島是晚唐詩人,早年做過和尚,其詩以五律見長,注重字句錘煉,刻意求工。與孟郊齊名,有“郊寒島瘦”之稱。賈島和孟郊長年生活在窮苦潦倒之中,雖然都曾得到過韓愈的獎掖與資助,卻未能擺脫困頓,所以在他們的詩中,像“淚”“恨”“死”“愁”“苦”這樣的字眼隨處可見。加之他們作詩又總愛搜腸刮肚、苦思冥想地遣詞造句,所以被稱為“苦吟詩人”。不同的是,孟郊乃“五古”大家,賈島為“五律”領袖。
這首詩寫走訪一位隱士朋友而不得遇,再現了與其童子對話的場麵。謀篇構思煞費苦心,幾番問答隻凝結為二十個字,不但交代了情節,而且凸顯了隱士的高潔,其人雖未出場,形象已經清晰地展現出來。詩人用明白如話的詩句,表達“含糊其辭”的意象,含蓄深沉,餘韻悠長。
渡漢江 宋之問
嶺外音書絕[1],經冬複曆春[2]。
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3]。
注釋
[1]嶺外:五嶺以南地區,包括今廣東、廣西一帶。
[2]曆:經過。一作“立”。
[3]來人:從家鄉來的人。
簡析
宋之問的家鄉一說在汾州(今山西汾陽附近),一說在弘農(今河南靈寶西南)。武則天去世後,唐中宗再登帝位,清理舊黨,宋之問因張易之事被貶嶺南,於神龍二年(706)逃回,匿居洛陽。此作是久離家鄉,返歸途中所寫的抒情詩。詩意即在寫思鄉情切,但卻正意反說。寫愈近家鄉,愈不敢問及家鄉消息,擔心聽到壞消息。語極淺近,意頗深邃;描摹心理,熨貼入微;不事造作,自然至美。
也有人說此詩是晚唐詩人李頻所作,其人幼讀詩書,博覽強記,領悟頗多,是唐宣宗大中八年(854)進士,曾任建州(今福建建甌)刺史。或許是因為他也曾居嶺南,故有此誤會。曆代評李詩“清新警拔”“清逸精深”,更有人(清代建安人鄭修樓)將他與李白並舉,讚曰:“千載嫡仙攜手笑,李家天上兩詩人。”
春怨 金昌緒
打起黃鶯兒,莫教枝上啼。
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1]。
注釋
[1]遼西:即遼河以西,即今遼寧西部,是丈夫從軍之地。
簡析
金昌緒生平不詳,隻知道是餘杭(今浙江杭州)人,大中以前在世。《全唐詩》也僅錄存他的一首詩,即此閨怨詩。詩寫少婦懷念遠戍遼西的丈夫,醒時不能與之相見,但設想夢中可以到遼西和他團聚。構思新穎,描摹入微,思婦的深情表現得曲折、細膩而奇妙。
哥舒歌 西鄙人
北鬥七星高[1],哥舒夜帶刀[2]。
至今窺牧馬,不敢過臨洮[3]。
注釋
[1]北鬥七星:古人常以此喻指人君或威望很高的人物,這裏喻指哥舒翰在安西威望崇高。
[2]哥舒:即哥舒翰,是唐玄宗的大將,突厥族哥舒部的後裔,曾大敗吐蕃,使之不敢西進。夜帶刀:指枕戈待旦,嚴守邊防。
[3]臨洮(táo):今甘肅泯縣,秦築長城西起於此。
簡析
西鄙人即西部邊民。因為哥舒翰再造了西北邊境和平的局麵,所以贏得人民的愛戴,這首詩就是西域邊境人民歌頌哥舒翰的民歌。詩以北鬥起興,喻哥舒翰的功績和威望;以胡人“至今”“不敢”南下牧馬,表現哥舒翰強大的威懾力,尤其一個“夜”字,不僅把首二句聯係起來,而且更傳神地塑造了英雄的形象。全詩熱情奔放,明快爽朗,質樸豪邁,既有民歌的自然流暢,又不失五言詩的典雅逸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