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二零零八(1)(3 / 3)

1968年春季,哥倫比亞大學爆發學生運動。在此之前,學生不滿和抗議在校內建立海軍後備軍官訓練隊,海軍陸戰隊來校招募人員,在學校設立“防務分析研究所”,製造凝固汽油彈的化學公司到學校招募人員。在校方處罰了在圖書館舉行示威活動的學生後,數萬學生在校內集會,接著,一些學生占領了圖書館,校長辦公室和一些教學大樓。在政府調動警察到校對付學生時,教師和教授們阻擋在大樓前,不讓警察進入。在各種調停、磋商、談判均告無效之後,警察強行攻入被學生占領的大樓,七百多學生被捕,一百多人受傷。

學生運動也在美國最著名的哈佛大學出現,在1968年春季,隨著越南戰爭的擴大和美國政府征兵工作的加強,哈佛校園內辯論、抗議和反戰示威活動越來越頻繁。學生特別不滿軍方在哈佛開設的幾門軍事訓練課程,認為違反了大學自由和獨立原則。到了1969年4月,學生運動達到高潮,他們要求取消“後備軍官訓練隊”,撤銷對於參與學潮學生的處罰。在“爭取民主學生社團”的領導下,學生占領了學校的校部大樓。4月11日淩晨,警察開進校園,他們向大樓衝擊,毆打和抓捕學生。在清除了占領大樓的學生後,警察撤離了學校,這次事件中有近兩百人被捕,近五十人受傷。警察鎮壓之後學生舉行罷課,並得到許多教師的支持。

由於內部在鬥爭策略上有分歧,由於沒有得到校內大多數人和來自社會的支持,學生的鬥爭熱情逐漸衰落,幾天之後以多數票通過了複課的決議。

法國的五月風暴對美國學生運動是一個極大的推動,1968年的上半年,大多數高等學校卷入鬥爭浪潮,大大小小的示威超過兩千次。到1969年春,學生運動達到高潮,全國至少有三百所大學發生動蕩,平均每天要發生兩起事件。學生中的激進分子“氣象員”派力圖發動和組織工人起來造反,派代表團訪問古巴和越南,並不斷製造爆炸和襲擊警察事件。1970年春,美國總統尼克鬆派軍隊進入柬埔寨,肯特大學的學生在校內舉行抗議集會,警察入校鎮壓,在衝突中警察開槍打死學生,這引起全國數百所大學的抗議集會和示威,數百萬人卷入其中。

也是在1970年,大規模的學生運動逐漸趨於消停。“爭取民主學生社團”發生分裂,“氣象員”派在室內製造炸彈引起爆炸,使得暴力活動無以為繼。更重要的是,學生始終未能發動工人起來造反,工人和工會組織堅定地站在政府一邊,以至於被學生說成是國內最反動的政治力量。

風平浪靜之後,學生們回歸主流價值:認真學習、認真考試,努力拿學分;走向投票站,走進教堂;和前輩一樣,把求職、事業和婚姻放在人生計劃的首位。

中國:所謂的“68年人”就主要的社會思潮而言,中國青年學生的1968年並不是造反的歲月,而是對“文革”、對自身的遭遇,對中國命運獨立思考的開端。

中國青年學生的造反和西方青年學生的造反有將近兩年的時間差,在西方青年學生的造反浪潮方興未艾之時,中國的造反已完成曆史使命,接近尾聲。

最重要的是,中國從來沒有與西方青年學生相對應和類似的造反。中國的造反高潮發生在1966年夏季,尤其是那年的“紅8月”——以“紅色恐怖”著稱。這一輪造反運動有兩個特征,一是血統論,流行的口號是“老子英雄兒好漢,老子反動兒混蛋”,學生根據家庭出身分為“紅”“黑”兩類,後一類沒有革命或造反的資格,那時叫做“隻準左派造反,不準右派翻天”;二是批判老師、校長,毀圖書館、砸教堂、衝寺廟,以“文化革命”的名義摧殘和毀滅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