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講,是那時候的時代風潮。伴隨著李燕傑演講在全國的風靡,蘭州師專也熱潮湧動,各種活動的開展如火如荼。校團委和校學生會總是引領時代之先聲,班委會和團支部不甘落後,奮起直追,也因之一大批同學才華綻放、出人頭地,孫彥林、梁存愚、閆彬、郭際明、趙文、董曉玲、趙敏、孫峨……當年的勇敢、睿智、才華,照耀著燦爛的光輝明天!
體育比賽更是力量和意誌的較量與堅持。在全校的田徑運動會上,個子不高、精神抖擻、眼裏飽含希望與堅韌的陳希良同學在萬米長跑賽上,一路超越,越跑越穩,越跑越輕鬆,最終遙遙領先,奪得全校冠軍。操場上的女同學,不管是本班的,還是外班的,在他身邊經過的時候,都弓著腰,拍著掌,衝他高聲喊道:“陳希良,加油!陳希良,加油!”而他,目不斜視,步履堅定,穩奪第一,不僅創造了新的學校記錄,更是為中文841班增光添彩。
張喜成同學一曲一波三折的《太陽島上》折服了全校同學,金和龍、何坤蘭、王如元、苟曉燕同學埋頭苦學,創作的詩歌贏得了同學的喝彩和讚賞。何振軍、郝增選詼諧幽默,鄒宣一絲不苟,劉文禮知書達禮,石正剛、楊玉懋風度翩翩,蘭俊有、嶽崟泰、李剛憨厚老實,董樹良溫文爾雅,白遼玲、孫岩荔、李玉琴嫻靜聰慧,覃媛、華麗萍、高豔珠、張敏芳漂亮大方,王永勝、胡明待人熱情……
最引人入勝還是星期天的黃河邊遊玩。學校周圍是劉家堡農民的菜地,走上三四裏路,就到了黃河邊。河水滔滔東流去,一片平靜在安寧。河邊是大片的灌木林,河堤斷斷續續,彎彎曲曲,我們最愛的是穿過河堤到深入河中的沙洲撿石頭,在柔軟的沙灘上徒步行走,遇到水流和緩的河岸邊,坐在石頭上玩水,洗腳,扔石頭,一如我在大樹溝石岩上的任性,自由自在,無拘無束,想入非非。河岸是凸出凹進,各式各樣的,最讓人向往的是那河之洲,河之嶼,河之島,大樹護佑著灌木,灌木叢生著蘆葦,蘆葦蕩嬉戲著白鷺、燕子、長尾雀、百靈鳥……有時,我們還會走過連接安寧與西固的那道窄窄的鐵索橋;有時,還會長途跋涉,不顧疲乏,一直走到鍾家河橋。那一條大河,從紅崖高聳的天邊奔來,西固幾座直插雲霄、噴著火焰的煙囪,與煙霧薄雲繚繞的夕陽相映,形成一幅“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落霞與孤鷲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美麗畫卷,我們流連忘返,情意闌珊,說不出是惆悵,還是興奮!
在一個秋日的午後,天氣晴朗,田野空曠,一排排大雁列隊北飛,從河岸上空,飛向仁壽山方向,那訓練有素的人字形列隊,那目標堅定的飛行航線,那仿佛定格了一般的空中影像,刻在了我的大腦,縈繞了我的年年歲歲、日日月月!仰望,渴望,期盼,那是一個上帝托的夢,大雁是上帝的代言人,而上帝的囑托,就是我的思索、我的奮鬥,當然也有我的憧憬。
古色古香的青灰色磚樓後麵,有一片樹林,生長著桃樹、核桃樹、蘋果樹、棗樹,還有迎春花、丁香花、榆葉梅,在那裏,一年大多數時節,綠意盎然,花團錦簇,果實累累!那裏的花草樹木,是春的使者、夏的涼傘、秋的倉庫、冬的風景!出了102教室,向左拐,然後走出一樓後門,就到了那片“桃花源”。在那裏,我們默想“關關雎鳩,在河之洲”,搖頭晃腦地背誦曹植的《洛神賦》、王粲的《登樓賦》、江淹的《別賦》、鮑照的《蕪城賦》,朗誦普希金的《致大海》和吳均的《與朱元思書》:
風煙俱淨,天山共色。從流飄蕩,任意東西。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裏,奇山異水,天下獨絕。
水皆縹碧,千丈見底。遊魚細石,直視無礙。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夾岸高山,皆生寒樹,負勢競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穀忘反。橫柯上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
那片樹林和花園,是我們的樂園!
那個時代,我們崇拜中國女排,追捧日本電視劇《血疑》、鄧麗君的《美酒加咖啡》、李穀一的《鄉戀》、蘇小明的《軍港之夜》、校園歌曲《外婆的澎湖灣》,感受《霍元甲》中的愛國熱情,吟唱《在希望的田野上)《年輕的朋友來相會》,不厭其煩地觀看電影《戴手銬的旅客》《牧馬人》《城南舊事》《我們村裏的年輕人》……冬去春來!我們傾倒在萊蒙托夫、雪萊、普希金的腳下,更迷戀於魏晉南北朝大賦和唐詩宋詞元曲的神聖境界,在“暮春三月,江南草長,雜花生樹,群鶯亂飛”的意境中沉醉不醒。
歲月總是匆匆,時節總是不留。兩番春夏秋冬,四個半年日子,難忘的大學(大專)生涯倏忽結束,而到臨畢業的時候,才發現,自己才真正明白師生情誼,才真正開始好好學習,蘭州安寧,那桃花源般的天上宮闕就在眼前。
那是我們大學畢業的1984年,蘭州市舉辦了第一屆蘭州安寧桃花節,十裏桃花,萬人空巷,天南海北,盛況空前。蔣大為夫婦親臨桃花節,一曲《在那桃花盛開的地方》拉開了桃花節的序幕,也可以說將安寧桃花唱向全國,唱響全國!
我查找了曆史上詩人歌詠蘭州安寧桃花的詩篇。
清乾隆年間,落泊蘭州的江得符曾詩讚道:“我憶蘭州好,當春果足誇。燈繁三市火,彩散一城花。碧樹催歌板,香塵逐錦車。青青芳草路,到處酒簾斜。”
李少陵詩雲:“山前山後花如簇,園裏園外人如玉。家家戶戶看花忙,人麵花容看不足。\\\"
安寧種植桃樹的曆史悠久,是全國著名的桃鄉之一。每年暮春時節,十裏桃鄉“處處桃樹紅霞飛,片片桃花吐芳菲”。晚清以來,安寧桃林漸為人知。清人陶保廉的《辛卯侍行記》中有安寧堡“春多桃花”的記載。每逢花期,桃花豔麗似錦,恰似漫天紅霞撒落人間,景致美不勝收,安寧桃園就會成為蘭州市民春遊賞花佳地。屆時,以安寧堡為中心,車水馬龍,遊人很多。眾多文人墨客流連樹下,飲酒賦詩,留下無數佳話。
美麗的詩句記憶猶新,青春的歲月難以忘懷。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風花雪月過眼柔,不知人兒今安否?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1984年仲夏,班上最小的同學陳希良不滿十九歲,金和龍、石正剛、華麗萍、何坤蘭、白遼玲、董樹良等大多數同學二十歲……
三十五年歲月,彈指一揮間。謹以此文,獻給我的母校蘭州,專,(給教誨我們的領導和老師們,獻給我中文841班的每一位同學!
己亥年丙寅月丙申日於定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