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中和樂舞辭】\\u003d\\u003e德宗
《唐會要》曰:“貞元十四年,德宗以中和節自製《中和舞》,舞中成八卦。”又敘其舞曰:“朕以中春之首,紀為令節,象中和之容,作《中和》之舞。”按此曲蓋因繼《天誕聖樂》而作也。
芳歲肇佳節,物華當仲春。乾坤既昭泰,煙景含氤氳。德淺荷玄貺,樂成思治人。前庭列鍾鼓,廣殿延群臣。八卦隨舞意,五音轉曲新。顧非《鹹池》奏,庶協南風薰。式宴禮所重,氵夾歡情必均。同和諒在茲,萬國希可親。
【霓裳辭十首】\\u003d\\u003e唐·王建
一曰《霓裳羽衣曲》。《唐逸史》曰:“羅公遠多秘術,嚐與玄宗至月宮。初以拄杖向空擲之,化為大橋。自橋行十餘裏,精光奪目,寒氣侵人。至一大城,公遠曰:‘此月宮也。’仙女數百,皆素練霓衣,舞於廣庭。問其曲,曰《霓裳羽衣》。帝曉音律,因默記其音調而還。回顧橋梁,隨步而沒。明日,召樂工,依其音調,作《霓裳羽衣曲》。一說曰:開元二十九年中秋夜,帝與術士葉法善遊月宮,聽諸仙奏曲。後數日,東西兩川馳騎奏,其夕有天樂自西南來,過東北去。帝曰:‘偶遊月宮聽仙曲,遂以玉笛接之,非天樂也。’曲名《霓裳羽衣》,後傳於樂部。”《樂苑》曰:“《霓裳羽衣曲》,開元中,西涼府節度楊敬述進。鄭愚曰:‘玄宗至月宮,聞仙樂,及歸,但記其半。會敬述進《婆羅門曲》,聲調相符,遂以月中所聞為散序,敬述所進為曲,而名《霓裳羽衣》也。’白居易曰:‘《霓裳》法曲也。其曲十二遍,起於開元,盛於天寶。’凡曲將終,聲拍皆促,唯《霓裳》之末,長引一聲。故其歌雲‘繁音急節十二遍,唳鶴曲終長引聲’是也。按王建辭雲:‘弟子部中留一色,聽風聽水作《霓裳》。’劉禹錫詩雲:‘三鄉陌上望仙山,歸作《霓裳羽衣曲》。’然則非月中所聞矣。”
弟子部中留一色,聽風聽水作《霓裳》。散聲未足重來授,直到床前見上皇。
中管五弦初半曲,遙教合上隔簾聽。一聲聲向天頭落,效得仙人夜唱經。
自直梨園得出稀,更番上曲不教歸。一時跪拜《霓裳》徹,立地階前賜紫衣。
旋翻新譜聲初足,除卻梨園未教人。宣與書家分手寫,中官走馬賜功臣。
伴教《霓裳》有貴妃,從初直到曲成時。日長耳裏聞聲熟,拍數分毫錯總知。
弦索摐摐隔彩雲,五更初發一山聞。武皇自送西王母,新換霓裳月色裙。
敕賜宮人澡浴回,遙看美女院門開。一山星月《霓裳》動,好字先從殿裏來。
傳呼法部按《霓裳》新得承恩別作行。應是貴妃樓上看,內人舁下彩羅箱。
朝元閣上山風起,夜聽《霓裳》玉露寒。宮女月中更替立,黃金梯滑並行難。
知向華清年月滿,山頭山底種長生。去時留下《霓裳曲》,總是離宮別館聲。
【柘枝詞】
《樂府雜錄》曰:“健舞曲有《柘枝》,軟舞曲有《屈柘》。”《樂苑》曰:“羽調有《柘枝曲》,商調有《屈柘枝》。此舞因曲為名,用二女童,帽施金鈴,?轉有聲。其來也,於二連花中藏花坼而後見,對舞相占,實舞中雅妙者也。《教坊記》曰:“凡棚車上擊鼓非《柘枝》,則《阿遼破》也。”《羯鼓錄》曰:“凡曲有意盡聲不盡者,須以他曲解之,如《耶婆色雞》用《屈柘急遍》解,《屈柘》用《渾脫》解之類是也。一說曰:《柘枝》,本《柘枝舞》也,其後字訛為柘枝。”沈亞之賦雲:“昔神祖之克戎,賓雜舞以混會。柘枝信其多妍,命佳人以繼態。”然則似是戎夷之舞。按今舞人衣冠類蠻服,疑出南蠻諸國也。
將軍奉命即須行,塞外領強兵。聞道烽煙動,腰間寶劍匣中鳴。
【同前三首】薛能
同營三十萬,震鼓伐西羌。戰血黏秋草,征塵攪夕陽。歸來人不識,帝裏獨戎裝。
懸軍征拓羯,內地隔蕭關。日色昆侖上,風聲朔漠間。何當千萬騎,颯颯貳師還。
意氣成功日,春風起絮天。樓台新邸第,歌舞小嬋娟。急破催搖曳,羅衫半脫肩。
【屈柘詞】\\u003d\\u003e唐·溫庭筠
楊柳縈橋綠,玫瑰拂地紅。繡衫金騕嫋,花髻玉瓏璁。宿雨香潛潤,春流水暗通。畫樓初夢斷,晴日照湘風。
【散樂附】
《周禮》曰:“旄人教舞散樂。”鄭康成雲:“散樂,野人為樂之善者,若今黃門倡。”即《漢書》所謂黃門名倡丙強、景武之屬是也。漢有黃門鼓吹,天子所以宴群臣。然則雅樂之外,又有宴私之樂焉。《唐書·樂誌》曰:“散樂者,非部伍之聲,俳優歌舞雜奏。”秦漢已來,又有雜伎,其變非一,名為百戲,亦總謂之散樂。自是曆代相承有之。
【俳歌辭】
◎古辭
一曰《侏儒導》,自古有之,蓋倡優戲也。《說文》曰:“俳,戲也。”《穣梁》曰:“魯定公會齊侯於夾穀,罷會,齊人使優施舞於魯君之幕下。”範甯雲:“優,俳。施,其名也。”《樂記》:“子夏對魏文侯問曰:‘新樂進俯退俯,俳優侏儒■雜子女’。”王肅雲:“俳優,短人也。”則其所從來亦遠矣。《南齊書·樂誌》曰:“《侏儒導》,舞人自歌之。古辭俳歌八曲,前一篇二十二句,今侏儒所歌,扌適取之也。”《古今樂錄》曰:“梁三朝樂第十六,設俳技,技兒以青布囊盛竹篋,貯兩踒子,負束寫地歌舞。小兒二人,提遝踒子頭,讀俳雲:見俳不語言,俳澀所俳作一起。四坐敬止。馬無懸蹄,牛無上齒。駱駝無角,奮迅兩耳。半拆薦博,四角恭踤。”《隋書·樂誌》曰:“魏、晉故事,有《侏儒導》引,隋文帝以非正典,罷之。”
俳不言不語,呼俳吸所。俳適一起,狼率不止。生拔牛角,摩斷膚耳。馬無懸蹄,牛無上齒。駱駝無角,奮迅兩耳。
【宋鳳皇銜書伎辭】
《隋書·樂誌》曰:“鳳皇銜書伎,自宋齊已來有之。三朝用之。”《南齊書.樂誌》曰:“蓋魚龍之流也。元會日,侍中於殿前跪取其書以授舍人,舍人受書,升殿跪奏,宋世有辭。齊初詔江淹改造,至梁武帝普通中,下詔罷之。”大宋興隆膺靈符,鳳鳥感和銜素書。嘉樂之美通玄虛,惟新濟濟邁唐虞。巍巍蕩蕩道有餘。
【齊鳳皇銜書伎辭】
皇齊啟運從瑤璣,靈鳳銜書集紫微。和樂既洽神所依,超商卷夏耀英輝,永世壽昌聲華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