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雪岩能夠取得那麼大的成功,與他的個人修養不無關係。現在流行一句話:習慣決定行為,行為決定性格,性格決定命運。這句話告訴我們我們應當自覺地養成良好的習慣,最終才能有一個精彩的人生。其實人生就是一個人一點一滴的言行組成的,如果我們注意培養良好的習慣,習慣成為了行為,我們有自己的行為組成的命運也就會使我們達到自己的目標,實現自己的理想。而喜怒不形於色就是一個非常好的習慣。
我們在上麵說過,胡雪岩從小在母親的教育下,是一個誠實守信,有情有義的人。在他以後的人生他也一直保持著自己的這種品性,最終成就了自己一生的事業。
我們常說“三歲看老”,其實三歲的小孩誰能知道他以後會成就什麼事情,而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我們看的並使一個人三歲時的能力,而是他的德行。一個人養成了什麼樣的品德,就會有什麼的習慣和行為,而這些習慣和行為就決定了他人生的高度。胡雪岩小時候是一個很有膽識的人。有一次,他和小夥伴們去村外小河邊放牛。一個小孩一不小心掉入了河中,其他的小孩看到了非常驚慌,趕緊跑去村裏叫大人來救人。當時的情況非常緊急,如果遲一步的話,那個小孩就要被淹死了,而大人肯定不能及時趕到,於是胡雪岩跳入水中,奮力救出了那個小夥伴。等那個小孩的父母趕到時,看到胡雪岩和那個小孩都安然無恙,對胡雪岩的救人之舉非常感激,而村裏人也都稱讚他見義勇為,是個好孩子。
胡雪岩還有其他很多很好的習慣,當然喜怒不形於色也是其中之一。有人可能認為喜怒不形於色的人太過陰險,因為你不知道他心裏想的到底是什麼。但是喜怒行於色就真的好嗎?每個人都是有自己的喜怒哀樂,甚至人與人之間的情緒也會互相傳染。在人際交往過程中,如果我們每個人都把自己的喜怒表現在臉上,別人在傷心的時候自己卻表現得很高興,別人高興的時候自己卻感到傷感,那麼彼此之間都不會有相處愉快的時候。還有,如果在我們討厭的人麵前,我們把自己的討厭情緒清清楚楚地擺在臉上,那麼對方看了肯定心裏會不舒服,對你的印象也會很糟糕,甚至有可能對你加以報複。
所以說喜怒不形於色是一種心理成熟的表現,也是一種保護我們自身的可取之道。
當年諸葛亮年輕的時候,常常意氣風發,對天下局勢發表自己的看法。在未來的嶽丈黃程彥家中,他又縱論天下,滔滔不絕,臉上的表情也隨著談論的內容不斷變化。過了幾天,黃程彥的女兒,也就是他未來的妻子,再見到諸葛亮時,送給他一把羽扇。諸葛亮不明白禮物的含義,就問他:“姑娘這是何意?”這位黃小姐說:“那日在我家中,看先生縱論天下,對天下局勢很有一番見地,但是當你說到曹操就一臉怒容,講到孫權時卻又表現得憂心忡忡,談到當今皇叔劉備的時侯又滿臉喜色。在我看來,從來成大事者都是喜怒不行於色的,所以我送把扇子給您,是讓您用來遮臉的。”諸葛亮聽了似有所悟,對黃小姐深深鞠了一躬。
喜怒不形於色體現了一個人的閱曆和性格。它並不是很容易就能做到的,畢竟人都有七情六欲,有什麼情緒就表現在臉上也是很正常的。要做到喜怒不形於色就要學會控製自己的表情,一般人往往很難做到。其實,喜怒不形於色也是一種人生境界,如果生活經曆不多,對人生中的很多事情領悟也不深,那麼就難免把自己的情緒表露在臉上。但是如果一個人足夠成熟和理智,那麼便能做到喜怒不形於色。譬如說那些城府深的人、成功的人或者是社會經曆比較豐富的人就能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