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雪岩做事從來不會貿然行動,他總是小心翼翼地投石問路,然後才會采取行動。如果遇到時局不明朗的情況,寧願不動,也不輕舉妄動。這種投石問路的做法無論是在經商中,還是在官場中都是同樣重要。
海瑞是明朝時期的一位清官。他曾在浙江淳安當過縣令。就在他在這裏當縣令期間,有個叫鄢懋卿的刺史想要到浙江巡查。這個人很有來頭,他是嚴嵩的幹兒子,平時作惡多端,是個十足的大壞蛋。
所到之處,都要“搜刮”一遍。浙江各縣郡地方官員聽說他要來,都開始忙碌著為他準備金銀獻上。海瑞所管轄的淳安縣卻和別的縣不一樣,這裏卻一切如常,一點動靜也沒有。
原來海瑞為了防止鄢懋卿來淳安縣巡查,就給他寫了一封信。信中這樣寫道:我知道大人常說不要鋪張浪費,大人是個節儉之人,但這次巡查您所到各縣都在盛情款待您,這使卑職我十分為難。不熱情款待怕怠慢了您,熱情款待又怕違反您的命令,我真的不知道怎麼辦才好啊?刺史看了這封信後,知道海瑞這個人不好對付,也就打消了去淳安縣的念頭。
投石問路是一種方圓之術,它是先試探性地來一個小的行動,以來試探自己想要做的事是否有危險,是否可行。如果沒有危險,就可以放心快馬加鞭地繼續前進。但如果事情出現相反的情況,前麵的道路不通,有阻礙,不好前進,就放棄繼續前進。可見,投石問路是一個好的方法,是一種明智的前進方式,有目的,有方向,不是盲目的冒進。所以,它值得為官者所用。
投石問路是試探性的行動,如果沒有危險能首戰告捷,就可馬不停蹄,繼續進擊。如果受挫失敗,則不易前進。投石問路是明智的前進方式,是理智的行為。
四、主動出擊
著名作家高陽先生在他的《胡雪岩全傳》中曾經這樣說過胡雪岩:“其實胡雪岩的手腕也很簡單,胡雪岩會說話,更會聽話,不管那人是如何言語無味,他能一本正經,兩眼注視,彷佛聽得極感興味似的。同時,他也真的是在聽,緊要關頭補充一兩語,引伸一兩句,使得滔滔不絕者,有莫逆於心之快,自然覺得投機而成至交。”
這段話是什麼意思呢?其實就是說明了胡雪岩是一個主動出擊的人。就以傾聽來說,它是人與人之間溝通的主要武器,隻有先成為一個成功的傾聽者才會有機會結交更多的人脈。而胡雪岩主動說話,更會聽話,這為他的成功添下了一個重筆。
如果能夠主動出擊,善於化危為機,化失為得,化敵為友,以積極的心態對待困難,成為富可敵國的大富豪就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情了。
任何機會都伴隨著風險,而且往往是機會越大,風險也越大。
作為企業經營者在決策時,主要著眼於機會還是著眼於風險,對決策的取舍十分關鍵。具有積極心態的經營者總是著眼於機會重於著眼於風險,牢牢抓住機會,才能得以發展。至於風險,是可以創造條件加以轉化的。事實也正是如此,許多企業經營者善於抓住機遇,主動出擊,搶占先機,同時巧用機遇規避風險,從而取得重大突破。
從曆史上來看,成功與困難是成正比關係的,隻有積極的心態,才能不斷克服困難,最終取得輝煌的成功。
我們生活在這樣一個充滿挑戰和機遇的世界裏,我們當中的大多數人都沒有前人遺留的大筆的遺產,所以一切都要你自己努力去爭取。生活告訴我們,沒有人會在意你的成功與失敗,也沒有人在乎你的自尊,如果你想成就一番大事業,讓別人去認可你,尊重你,那一切都要你主動出擊。
2007年8月,王致和成為全球華人共同關注的焦點。因為“王致和”商標在德國遭遇惡意搶注,王致和人勇敢地拿起了法律武器,將搶注其商標的德國OKAI(以下簡稱“歐凱”)公司告上法庭。盡管歐凱公司還搶注了老幹媽、洽洽、今麥郎、陴縣豆瓣醬等國內知名商標,但這幾家並沒有主動維權而是采取觀戰的態度。經德國慕尼黑地方法院一審判決,王致和集團勝訴,歐凱公司被判在德國停止使用王致和商標,並撤銷了其搶注的王致和商標。至此,王致和成為中國第一家主動在海外維權的“中華老字號”企業。審判結果宣布當天,中央電視台新聞頻道24小時滾動播出王致和海外維權一審勝訴的消息,小小腐乳牽動著億萬人的心。此後,王致和腐乳廠的辦公室不斷會接到外國商人的訂貨電話,“東方奶酪”腐乳走向世界的道路越來越寬。
這就是因為主動出擊而獲得的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