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錄 悠然職場語錄(3 / 3)

19.關於“放棄”與“堅持”

放棄的是所謂的自尊心與得失心。不放棄的是對於目標的堅持和努力。這種不放棄,不僅僅是一時的意氣,而是一種長期的心態。我們做任何事都會遇到來自外部和內部的種種壓力與阻礙,這個時候就是不放棄,要堅持。

我們都要慢慢學會從逆境中獲得收獲,學會感謝給自己壓力的人!

20.關於中層的作用

中層的作用其實很簡單,隻要做到三個“承”字即可。

(1)承上啟下:要按部就班,嚴格執行公司的計劃、策略與方計,同時又要針對實際情況靈活調整,機動高效。

(2)承前啟後:要激勵團隊,勇往直前,時刻保持充沛的戰鬥力與激情。

(3)承點起麵:把一個正確的觀點進行優化、序化、散化,輻射開來。

沒有強大的中層,就不可能有強大的公司和強大的團隊。中層要像老板一樣思考,像員工一樣行動。中層要像放大鏡,能夠折射陽光,點燃激情。要給團隊做事的“原則”、成長的“方法”、上升的“空間”。

唯有此,才能對得起下屬口中的“領導”二字。

21.關於團隊培養的原則

對於團隊的塑造來說“培訓、洗腦、解決態度問題、統一觀念”,一個環節都不能少。

當然,光有這些還不夠,一定要與實踐要結合,在現實中有刺激和壓力,才能產生醍醐灌頂的效果。

但做這一切的前提是要看她們的特點與能力同職位要求的衝突與契合點。看衝突的地方是否可以調整,如果不合適就進行培訓,培訓再無果便堅決放棄,因為技術層麵的培訓可以出結果,而養成教育方麵則是比較難出效果的。

22.關於家族企業的利與弊

弊:家族企業有兩大弊端,一是人才瓶頸,二是缺乏良好的企業文化。管理者家長作風濃厚,任人唯親,而不是以業績和具備競爭能力為衡量標準,員工缺乏參與意識和授權,沒有主動性。

利:據統計,家庭所有或經營的企業在全世界企業中占65%到80%,而在世界500強中也有40%的企業是家庭經營或所有。福特、杜邦、柯達、通用電氣、摩托羅拉、迪士尼,這些著名的跨國公司都是家族企業。存在就是理由,這理由是什麼呢?

理由就是一種自主創業的精神,因為花的每一分錢都是自己的,做的每一件事也是為自己在做,沒有誰可以依賴,也沒有資源可以浪費,所以便有一種自然而然的凝聚力,那是一種精神——小心、克儉、吃苦耐勞、嚴謹、務實、拚搏與進取……去弊存利的手段就是調整:

家族經營權的問題可以通過引進專業人才和先進的管理模式很好解決。比如采取混合式的管理方式,即從家族之外雇用職業經理人,同時根據家族成員自身所具備的職業技能從家族內部遴選,但要求他們一定具有職業化的管理水平和技能。而所有權也可以通過融資、股票等方式來稀釋。

前提是,掌權者真的想改變。

23.關於職場戰事之症結

症結1:似乎在職場,每個人的位子永遠都是錯位的。合適的人沒有放在合適的位置上。自然也就不會是各得其所,於是為了“上位”、“越位”、“異位”便硝煙彌漫,風雲迭起。

症結2:部門與部門之間需要利益、人情的協調,然而就像諸侯割據四方一樣,各人首先都要為了自己的小團體、小算盤考量,協作的前提一定是先互相爭鬥、決出高下之後。

症結3:永遠的矛盾是高層天天感歎——難覓將才;下級天天抱怨——伯樂在哪裏啊?每個人都覺得自己才高八鬥、懷才不遇,每個人都有一肚子牢騷委屈。

證結4:都說溝通是解決職場問題的萬能鑰匙,可是為什麼在現實中是“隻溝不通”?

原因是因為我們沒膽、沒心、沒肺。

往上溝通沒“膽”,這個“膽”代表實力、能力、有價值的建議、諫言。沒此基礎,誰改鬥膽上訪?

往下溝通沒“心”,有“心”有“情”真誠對待下屬,才能換來真心擁戴。

水平溝通沒“肺”,能向對你造成威脅的人袒露肺腑之言嗎?

麵對錯綜複雜的職場症結與矛盾,生氣不如爭氣。一分鍾的亢奮帶來10年的後悔。

最可怕的不是差距本身而是你並不知道真正的差距在哪裏。要站在內行的角度去檢查自己的缺點,在與別人爭之前,先自己與自己競爭。與其眼睛盯著別人如何如何,不如想辦法看看怎樣才能超越昨天的自己。

少一些焦慮、彷徨與矛盾,多一些理解、包容與感恩。

還是老子那句話:上善若水,水利萬物而不爭,夫惟不爭,乃莫能與之爭。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