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書長看完感謝信,對李招弟說:“這封感謝信應該送到交通局去!”李招弟說:“不知道你們把黨局長貶到哪裏去了,我們找不到人,隻好送到市委來。”秘書長知道職工們對黨森林被停職不滿,隻好勸說他們先回去,並答應把感謝信送到市委書記手裏……
一直關心黨森林的老領導冀俊傑也在網上看到了這個消息,他主動撥通了黨森林的電話:“怎麼回事?說調整就調整了?”
“啊,領導好!謝謝您的關心,見了麵再說吧!”
老領導打電話過來,使黨森林異常感動。這些年,每當他工作上遇到困難的時候就會很自然地想到老領導,這次工作上的變故來得太突然,他還沒有來得及告訴他,老領導就主動來電話了。他想起曾經答應過和老領導一起去看看秦直道,現在自己成了閑差,有足夠的時間了,於是他回電話說:“您什麼時候有時間?我陪您去看看秦直道。”
“我是閑人,天天都有時間。”
“那好,我明天早上去您家裏接您。”
第二天清晨,陽光燦爛,風和日麗。黨森林自己開著車,同冀俊傑一起上路了。
一路上,黨森林給老領導彙報了秦直道的發現過程,彙報了市裏麵的旅遊開發計劃,還彙報了秦直道旅遊道路建設的過程和靳高明在招標過程中受賄的情況。冀俊傑一路上仔細聽著,很少插話。不知不覺他們來到了帽兒山山頂,在一片開闊地,黨森林停好了車子,下車打開車門,扶著冀俊傑下了車。
他們下車的地方,就是當年發現秦直道的地方,這裏已經改變了昔日的模樣,變得很開闊,視線非常好。
遠處,帽兒山隧道已經打通,一輛輛運煤車從隧道緩緩駛出,通過幾公裏連接線駛向高速公路,彙入川流不息的車流中。黨森林指著隧道口說:“隧道修通後,運煤車較過去少走幾十公裏的路程。”冀俊傑頻頻點頭說:“好,好!這是我們過去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秦直道旅遊觀光台的選址就在他們站立的地方,不遠處工人們正在修築著上山的石台階。黨森林指著秦直道的南北走向和目前建設的各項工程,給冀俊傑詳細介紹著。
看著延綿北上的秦直道遺跡,冀俊傑若有所思地說:“大秦直道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人生很短暫,名利錢財都是身外之物啊!”
黨森林聽出了老領導話中之意,說:“您老放心,我不會因眼前的得失而氣餒的。”
這時候,一隻雄鷹在他們頭頂上盤旋。它那褐色的翅膀,幾乎擦著了山巔上飄動的朵朵白雲。忽而一個俯衝,箭似的直插穀底,可能它發現了獵物,不一會兒又展翅高飛,劃過長空……
冀俊傑看著雄鷹說道:“鷹有時候比雞飛得低,但雞卻永遠飛不到鷹的高度。”
黨森林知道老領導是在鼓勵他,他看著雄鷹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冀俊傑接著說:“當官一陣子,做人一輩子;政聲人去後,民意閑談中。等你退休了,還有人願意接近你,說你好話,你就成功了。”
“是的,我們要向您學習。”
“仕途上我不是很成功,但做人我問心無愧。不求當大官,隻求做大事,這是我們共產黨人的追求。”
“什麼事情算大事呢?”黨森林問道。
“為老百姓幹的事情再小都是大事。”
黨森林了解老領導的人品和性格:親民求實,善於思考,敢於創新,不怕挫折。其實,這幾句話是省上一位領導在冀俊傑受挫折後給予他的評價。
那年,冀俊傑還是益陽區主管農業的副區長時,就深入農村搞調研,在全省最早推出了一個“包產到戶,責任到人”的典型村。在中央政策還沒有明確肯定“聯產承包責任製”是農業發展的基本政策時,他推出這樣的典型是有風險的。果然,在一次全省農村工作會上,他帶來的經驗材料剛一發下去,就被省上一位領導點名批評,說他搞的是分田單幹,是瓦解集體經濟,是要把幾十年形成的集體經濟變成了空殼,是“辛辛苦苦幾十年,一夜回到解放前”。可他卻說:“聯產連心,砸斷骨頭連著筋。這樣做是為了明確責任,提高生產力水平。集體經濟已經是空殼了,何談瓦解?”他的觀點在大會上引起了強烈的反響。
會後他就被停職了。
市委書記找他談話,說省上領導讓他寫份檢查交上去,視其態度再安排工作。他用了三天三夜時間,把深入農村了解到的情況,寫了兩萬多字的調查報告,用大量的事實、數據、圖表,說明了在農村實行聯產承包責任製的好處。這個“檢查”交上去不久,中共中央發布了一個文件,提出“在那些邊遠山區和貧困落後地區,可以包產到戶,也可以包幹到戶”,正式確認了“包產到戶”與“包幹到戶”的合法地位。這一年年底,全國實行“雙包製”的生產隊已占百分之十四點九,半年後快速上升至百分之八十六點七。“雙包”已經成為一股強大的潮流在全國鋪開。省上那位領導馬上轉變了態度,立即在全省轉發了冀俊傑寫的調查報告,要求在全省推廣,並且在報告中附上了幾句話:“冀俊傑同誌親民求實,善於思考,敢於創新,不怕挫折,所寫報告材料詳實,實事求是,值得推廣學習。”當年,這個調查報告還被省委評為領導幹部調研報告一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