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情】
進入太空的飛行固然極具吸引力,然而價格合理的商用太空航空能力,還有許多更實際的應用,也引起廣泛的興趣。
【主文】
■聯邦快遞總裁佛瑞德·史密斯在1986年表示:“根據我們的研究調查,極音速飛機對我們公司而言,在成本上是可行的,更重要的是,我們的顧客比任何人都需要這種更快的越洋速度。”這種速度可以實現當天送達世界各地的快遞服務,對於器官移植來說,這是相當理想的。事實上,貨運業經營的經驗法則是,隻要運送成本能夠控製在貨物價值的3%到6%之間,就符合經濟效益。隻要能夠用極快的速度把貨物送到全世界任何地點,很多貨物將會是無價的。
■能源是世界上的重大問題,生產能源會造成汙染,而石油與煤礦的蘊藏量又是有限的。世界上每一個經濟體都希望取得更多能源來促進成長,但今日的能源必須符合環保要求,而且價格又要合理,才能達到環保團體的要求。有一項未來太空科技的應用方案是,發射一隊人造衛星在太空中吸收陽光,然後把太陽能傳送回地球。
借由一隊地球同步衛星吸收太陽能,來滿足人類未來的能源需求,最早是在1968年由理特管理顧問公司的機械工程師彼得·葛拉瑟提出。
“長期來說,將太陽能轉換為可用的能源,是唯一可以取代核能的方法,尤其是因為核融合的控製對於物理學家而言,仍然隻是夢想。”
——葛拉瑟
葛拉瑟提議,在美國上空2.23萬哩處的地球同步軌道上,建造一塊直徑11.5哩由很多塊太陽能板組成的數組,把產生的能量轉成微波傳送到地球上的接收站,然後再把能量轉換回電力,並輸入全國的配電係統。葛拉瑟估計,光是一塊太陽能板數組,就足夠供應整個美國東北部地區所需的電力。還有最大的優點是,電力源將不受地球上天氣的影響,供應可以毫不間斷。
當葛拉瑟於1968年首次倡議時,所需科技都已發展出來,唯一欠缺的就是,要能夠用合理價格,把太陽能板數組的各項組件發射進入地球軌道。在石油禁運時期,波音公司就確實獲得太空總署與能源部的補助,詳細研究這項計劃所需的工程技術。最後波音認同葛拉瑟的意見,認為這項計劃確實可行。美國眾議院在1980年通過一項法案,授權政府補助建造與發射驗證性質的人造衛星,然而參議院從未支持,而且卡特總統也聲明他將不會簽署這項法案,因此這個構想就未有進一步發展。
要建造體積如此龐大的太陽能板數組,即便是用航天飛機,也必須飛上數百趟,才可能把所需組件全數送進地球軌道。商用衛星發射業者是否針對過這項構想進一步加以發展,仍然有待觀察,然而這項構想確實為這個新興產業,提出了具體的商業應用。
在太空中生產能源然後傳輸回地球,仍被視為停留在理論階段,而且各方意見不一。
“太空能源的想法簡直是荒謬至極,就算是有價格合理的商用火箭,太空太陽能仍然不符合經濟效益。事實上,我認為就算可以免費地將太陽能板立即從地球上送進地球軌道,生產成本仍然會比把太陽能板置於地球上還要昂貴。”
——馬斯克
“太空太陽能這種能源來源,不僅真正符合永續精神、規模達到全球,而且沒有放射性汙染的疑慮。然而光靠私人企業的力量,無法彙集所有必要資源來達成大規模的成效。政府一定要做這件事情,可以從小型的實驗衛星開始。”
——馬帝·侯佛特紐約大學物理學家
“不論太空相關產業中,最後能夠成為金母雞的是哪一項業務,都將揭開一個未知的新領域,讓大家能夠繼續抱持希望與夢想,光是這一點就夠有價值了,而這就是宇宙飛船一號真正留傳下來的精神。2005年的秋天,史密森尼機構認可了這艘小型宇宙飛船的曆史地位,將宇宙飛船一號收藏在位於華府國家廣場的國家航天博物館。博物館每年900萬名遊客都會看見,宇宙飛船一號光榮地展示在飛行裏程碑陳列室,旁邊就是其他畫時代的飛行器,包括聖路易精神號、萊特飛行者與阿波羅11號的指揮艙。”
——貝爾費歐
“我們正處於曆史上的重要時刻,就如同個人計算機開始要急速發展時,史蒂夫·賈伯斯與比爾·蓋茲等夢想家在他們的車庫裏,建造第一台計算機與寫第一套程序。或者就像是在20世紀初期,亨利·福特開辟了第一條裝配線。觀光旅遊是新興太空航空產業的第一個市場,因為有成千上萬的人懷抱著從太空俯窺地球的夢想,報名搭乘次軌道宇宙飛船,而價格將逐漸合理。總有一天,這些宇宙飛船將不會是隻能直上、直下飛行,提供旅客短距離觀光旅程,而是能夠用比協和號超音速噴射客機更快的速度,飛越各洲與各大洋,而且因為不必通過陸地上空,也比協和號更安靜。光是這項發展,就足以像噴射機一般,徹底改變旅遊業的生態。對於在地球軌道飛行的宇宙飛船來說,用火箭引擎載著旅客去商用太空站度假,也會形成初期市場。在不久的將來,超越地球軌道的商用火箭也將出現,在2005年,愈來愈企業化的俄羅斯太空計劃就已經與位於佛羅裏達州的‘太空冒險’公司達成交易,要讓2名旅客與1名專業航天員飛越月球進行探測任務。這項任務所需的主要硬件都已經就緒了,現在就隻要找到2名有意願,而且有能力付1億美元到月球一遊的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