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爾費歐
這場降落意外並未造成太大的損害,後來發現宇宙飛船一號的機翼需要做些修改,以免相同的問題再度發生。經過多幾次試飛之後,宇宙飛船一號在2004年6月21日飛到32萬8,491英呎高空,這是史上第一次有非政府機關製造並資助的宇宙飛船,飛向太空。事實上,美國的航天飛機因為哥倫比亞號的意外,已經停飛1年多了,宇宙飛船一號其實是在2004年唯一有人駕駛,真正飛離大氣層的美國宇宙飛船。同時,飛行員梅爾維爾成為了美國最新誕生的航天員,也是史上首位不靠政府協助而能夠進入外層空間的人。
既然宇宙飛船一號顯然能夠達成任務,縮尺複合團隊便開始為了X大獎規定的2次正式飛行加緊準備,他們減輕了宇宙飛船的重量,使宇宙飛船能夠承載艙壓物,重量與駕駛之外2位乘客等重,以符合X大獎的規則。縮尺複合團隊為了正式飛行訓練了3名飛行員,並且從中選擇梅爾維爾為這趟飛行的駕駛。第一次X大獎的飛行日期訂於2004年9月29日,而令大家難忘的是,在火箭如預期般點燃的最後一刻,宇宙飛船一號突然繞著軸心不住旋轉,就像一枚加裝動力的陀螺一樣。最後梅爾維爾使用壓縮空氣推進器係統來讓宇宙飛船一號停止打轉。即使宇宙飛船一號是以旋轉的方式離開大氣層,依然到達了規定的海拔高度,並且安全返回,完成1次航行。現在宇宙飛船一號要拿到X大獎,就隻要在2星期之內再次完成飛行就可以了。
“最後一趟X大獎的飛行,也就是X2,肩負了宇宙飛船一號各趟飛行當中,最高的責任,因為在1,000萬美元獎金之外,還背負著更多的期待。魯丹想要開創第一家商業太空航空公司,而所需的工具幾乎已經垂手可得;理查德·布蘭森的筆尖就在支票簿上,隨時準備提供資金,成立擁有載客宇宙飛船隊的‘維京銀河係’太空航空公司。然而有錢的太空旅客不會願意花19萬美元去乘坐令人心驚膽跳的實驗性宇宙飛船,不僅有飛離航向的紀錄、用比來複槍子彈還要飛快的速度旋轉前進,而且在降落時還有可能解體。想要開創嶄新的太空時代,並且不隻要贏得X大獎的1,000萬美元獎金,還要能從布蘭森手中贏得研發經費,宇宙飛船一號必須展現出之前從未達成的表現,讓大家看見宇宙飛船一號能夠完美達成太空飛行,能夠帶給旅客一生中最精彩刺激、但毫無恐懼的體驗。”
——貝爾費歐
就在縮尺複合的技術人員忙著為宇宙飛船一號安裝新火箭引擎的同時,飛行員賓尼也一次又一次練習新的飛行程序,以彌補宇宙飛船一號的各種小毛病與不完美之處。終於在2004年10月4日,進行了關鍵的第2回X大獎飛行。新的飛行程序進行得相當完美,宇宙飛船一號甚至到達了海拔36萬7千5百英呎的高空(約69.9哩),然後安全地重回地球。在控製室內,布蘭森與艾倫握手,象征性地將宇宙飛船研發計劃由艾倫手中,轉移給布蘭森的商業太空飛行事業。在此同時,魯丹則高興得有如過生日的小孩一般。當美國總統稍晚致電恭賀他的成就時,魯丹仍然笑得合不攏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