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大獎的航行(1 / 2)

【前情】

當初戴曼迪斯孕育X大獎的想法並且開始進行時,並沒有這筆資金。幸運的是,缺乏資金的情形馬上就將改觀。

【主文】

“在X大獎共同主席巴伯·懷斯的建議之下,戴曼迪斯最後終於籌齊這筆獎金,方法則是運用所謂‘一杆進洞’的保單,如果有獎金是用來獎勵幾乎不可能達成的事跡,像是從籃球場另一側遠射得分等,通常就會投保這種保險。伊朗裔女企業家安諾西·安薩裏靠著美國的通訊業發展致富,非常希望能有機會一遊太空,她和妹夫阿米爾·安薩裏共同讚助這筆美金6位數字的巨額保險金。有了安薩裏的支持,戴曼迪斯終於找到冠名的讚助商,因此X大獎的正式名稱成為‘安薩裏X大獎’。根據保單的條款規定,必須有人在2004年底前贏得這筆獎金,否則位於百慕大的‘XL資本’保險公司將可一分不付地坐收漁利。這對戴曼迪斯與安薩裏而言風險極大,而對XL資本來說條件似乎相當有利。”

——貝爾費歐

確實找到獎金來源,同時又訂出必須贏得獎金的截止日期之後,諸多熱切研發宇宙飛船的人開始熱烈討論。許多為了贏得獎金研發出來的設計與方法也開始一一浮現,並且吸引了媒體的注意,這正中了戴曼迪斯的下懷。

2002年8月1日,也就是在艾倫同意提供研發資金起大約1年半之後,魯丹與縮尺複合公司進行了“白騎士”的第一次試飛,白騎士是母船,功用是要將魯丹的宇宙飛船送到5萬英尺高空,然後宇宙飛船便可以啟動自身的火箭引擎飛向太空。雖然基本上白騎士是一架傳統式的飛機,不過外觀相當具未來感。有別於大多數客機的傳統式擋風板,白騎士則有一連串圓形的舷窗。縮尺複合團隊認為,這會讓他們聯想到披戴盔甲的騎士,所以便以此命名。部分媒體記者則認為白騎士的造型,就算用來當作《星艦迷航記》係列電影中的克林貢戰艦,也一點都不突兀。

繼白騎士第一次成功試飛之後,“宇宙飛船一號”於2003年4月問世,也就是魯丹為了競逐X大獎親手打造的第一艘宇宙飛船。

“宇宙飛船一號的機尾編號是N328KF,代表了設計者的遠大企圖心,期待宇宙飛船一號能夠到達海拔32萬8千英呎的高空。宇宙飛船一號看起來有點像貝爾X-1,美國空軍英雄查克·葉格駕駛這部飛機達成首次突破音速的紀錄。宇宙飛船一號的外觀像子彈,體積很小,不載人時重量僅有3,000磅,所使用的碳纖骨架跟複合結構,就是魯丹之前為了製造玻璃纖維製的自製飛機,率先開發出來的技術。宇宙飛船一號比一般鋁製飛機或甚至玻璃纖維飛機還輕,機身卻要比鋼鐵還要堅固。在問世之後,魯丹為了證明宇宙飛船一號絕非處於模型機階段而已,於是就讓麥可·梅爾維爾與布萊恩·賓尼駕駛白騎士兜兜風,從觀眾頭上低空飛過。隻見船身先是向下俯衝,再陡峭爬升,然後2具引擎啟動了後燃器,怒吼一聲往天空呼嘯而去。魯丹笑著說:‘可惡!這些家夥玩得可真開心,我根本不必付他們薪水!’然而,真正的辛苦才剛要開始,而且現在還要麵對贏得X大獎的截止日期。”

——貝爾費歐

宇宙飛船一號在2003年8月7日進行首航,基本上是屬於滑翔的試飛,從4萬7,000英呎高空(比一般客機的飛行高度大約高出1萬英呎)飛回莫哈維沙漠的機場。經過繼續6次滑翔試飛之後,宇宙飛船一號在2003年12月17日進行第一次使用火箭動力的試航,距離萊特兄弟第一次成功駕駛有動力、比空氣重的飛行器,剛好滿100年。宇宙飛船一號在大約5萬英呎的高空中發射,並且讓火箭引擎運轉了約15秒。

“在6萬7千8百英呎的高空,飛行員賓尼爬升到最高的高度,然後在飛越過頂點之後開始下降。尾桁朝上固定,宇宙飛船進入像羽毛球般的模式,船腹朝下下降,並慢慢減速,直到賓尼再回到3萬3千英呎高度時再將尾桁轉回原來位置,讓宇宙飛船一號換成這個月之前試飛過的滑翔方式。賓尼心想:‘真是輕鬆愉快。’然而在機輪還沒在跑道末端完全停下來之前,飛行就不算結束。正當他即將降落之際,賓尼覺得機翼失去控製,似乎沒有之前在模擬演練和前幾次滑翔試飛時那麼正常。他以為飛機就快要失速,於是就把機鼻下壓以增加速度,這時跑道突然出現在眼前,出現得太快。賓尼趕緊將操縱杆後拉,試圖抬高機鼻準備進場降落。但是為時已晚,而且沒有引擎,沒有機會拉起重飛。轟的一聲,賓尼重重撞上跑道,左側起落架突然折斷,宇宙飛船朝一邊側滑衝出跑道,最後在滾滾的紅色沙漠塵埃裏停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