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戰機時代(4)(3 / 3)

反潛巡邏機

反潛巡邏機有岸基反潛巡邏機和水上反潛巡邏機之分。主要用於對潛警戒, 協同其他兵力構成反潛警戒線; 在己方艦船航行的海區遂行反潛巡邏任務; 引導其他反潛兵力或自行對敵方潛艇實施攻擊。機上可攜載反潛魚雷、深水炸彈、核深水炸彈、空艦導彈等武器。20 世紀80 年代初, 反潛巡邏機的最大速度已達900 千米, 續航時間13~22 小時, 具有良好的低空性能, 裝有反潛搜索雷達、紅外探測儀、磁力探側儀、微光探測儀、水質分析器、氣體分析器和電子監視聽器等設備, 能對潛能進行全天候搜索、跟蹤和攻擊。

美國P-2J 反潛機

P-2 反潛機是美國洛克希德飛機公司研製的岸基反潛巡邏機。P-2J 是日本引進美國專利生產的岸基反潛巡邏機。1966 年7 月首飛, 1969 年10月裝備部隊。該型機機長2923 米, 翼展2978 米, 機高893 米。其主要戰技性能為: 最大速度556 千米/ 小時, 巡航速度402 千米/ 小時, 最大爬升率9. 2 米/ 秒。實用升限9150 米。空重19277 千克, 最大起飛重量34020千克。轉場航程4450 千米, 作戰半徑1482 千米。起飛滑跑距離1100 千米, 著陸滑跑距離880 米。主要反潛設備有: 集成數據顯示係統, 搜索雷達, 雷達顯示器。反潛武器主要有: 4 枚MK34 魚雷或16 枚150 千克反潛炸彈, 8 枚127 毫米火箭彈。乘員12 人。

美國P-3 “奧利安” 反潛機

P-3 “奧利安” 反潛機, 是美國洛克希德公司於1957 年研製的渦槳式岸基反潛飛機。1969 年8 月試飛, 1969 年交付使用。先後有近10 個型號問世, 共生產600 餘架。

P-3 “奧利安” 反潛機共有乘員10 人, 懸臂式下單翼, 兩翼對稱裝4台功率各為3609 當量千瓦的渦輪螺旋槳發動機。飛機全長356 回米, 機高1029 米, 翼展3037 米, 最大起飛重量64410 千克, 最大平飛速度761 千米/ 小時, 最大爬升率594 米/ 分, 實用升限8625 米, 最大活動半徑3835 千米。機身彈艙內可裝2 顆深水炸彈、4 枚魚雷、信號槍和12 發信號彈、2個照明彈、87 個聲納浮標和42 個海上浮標等; 機翼下10 個掛架可以掛帶水雷、“小鬥犬” 導彈和“魚叉” 導彈等。最大武器裝載量為6200 千克。

美國S-2 “搜索者” 反潛機

S-2 “搜索者” 反潛機, 是美國格魯門公司研製的活塞式艦載反潛飛機。主要擔負海上偵察巡邏和反潛任務。原型機1952 年12 月首飛, 1954年交付使用。機的機身短粗, 是流線型, 機翼兩側對稱裝2 台氣冷式螺旋槳活塞發動機, 單台功率為1525 馬力。飛機全長13. 26 米, 翼展22. 13米, 機高5. 06 米, 空重8505 千克, 最大起飛重量13220 千克, 最大平飛速度426 千米/ 小時, 巡航速度241 千米/ 小時, 爬升率7 米/ 秒, 實用升限6400 米, 轉場航程2095 千米, 續航時間9 小時。最大載彈量2180 千克,可選帶魚雷、深水炸彈、火箭彈等。乘員4 人。

英國HS-801 “獵迷” 反潛機HS-A01 “獵迷” 反潛機, 是英國霍克西德利公司於1964 年研製的渦扇式遠程岸基反潛飛機。1967 年5 月試飛, 1969 年交付使用。

該機頭、尾皆為玻璃鋼製雷達罩和磁異探測器尾錐, 上層為12 人的增壓空調駕駛艙和戰術艙, 下層是吊籃式非增壓武器艙; 機翼裝4 台推力各為55. 1 千牛的渦輪風扇發動機; 飛機全長38. 63 米, 機高9. 08 米, 翼展35 米, 最大起飛重量87090 千克, 最大作戰速度926 千米/ 小時, 標準低空巡航速度370 千米/ 小時, 作戰高度可從超低空至12800 米, 標準續航時間12 小時, 最大轉場航程9265 千米。機載設備有用於導航、雷達和聲學裝置的3 台處理機、武器艙內可掛帶9 枚魚雷及炸彈, 機翼下掛點可帶空艦導彈、火箭彈、機炮吊艙和水雷。

法國“貿易風” 反潛機

“貿易風” 反潛機原是法國布雷蓋公司研製的艦載攻擊機, 後改為反潛巡邏機。機長為13. 86 米, 翼展15. 6 米, 機高5 米。其主要戰技性能數據為: 最大速度518 千米/ 小時, 巡航速度465 千米/ 小時, 爬升率8 米/秒, 升限7600 米。空重5700 千克, 最大起飛重量8200 千克。航程2500千米, 作戰半徑850 千米。該機裝1 台螺旋槳發動機, 功率為4225 千瓦。

反潛武器有: 魚雷、空艦導彈, 68 毫米及127 毫米火箭吊艙。乘員3 人。

法、德、意“大西洋” 反潛機

“大西洋” 反潛機, 是由法國、聯邦德國和意大利等國聯合研製的反潛飛機。1964 年交付使用, 共生產1109 架。該機機身呈8 字形截麵, 設有12 人增壓空調的駕駛艙、戰術艙、休息艙和生活用艙, 下機身有非增壓的武器艙和細長尾錐; 機翼對稱置2 台功率各為4572 當量千瓦的渦輪螺旋槳發動機。飛機全長32. 63 米, 機高10. 89 米, 翼展37. 36 米, 最大起飛重量46000 千克, 最大平飛速度648 千米/ 小時, 最大巡航速度555 千米/ 小時, 海平麵最大爬升率884 米/ 分, 實用升限9145 米, 最大續航時間18 小時。武器艙內可裝3 枚尋的魚雷和1 枚“飛魚” 導彈, 機翼下4 個掛架可帶火箭彈、導彈等, 最大掛載35m 千克, 武器艙後的隔艙內可放100個聲納浮標和照明彈。

空中加油機

空中加油機

空中加油機是專門用來給飛行中的飛機補加燃油以增大其續航距離的飛機。空中加油技術源於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美國航空競技活動。1949 年,英國和美國研製出實用的空中加油裝置。後來蘇聯也研製出類似插頭錐套式的裝置。空中加油機多由大型運輸機和戰略轟炸機改裝而成。加油機的加油設備大都裝在機身尾部, 少數裝在機翼下麵。有插頭錐套式和伸縮杆式兩種。

插頭錐套式又稱作軟管式, 軟管長為20~30 米, 軟管的未端有錐套,外形呈漏鬥狀, 內有加油接頭。空中加油時, 加油機在受油機前方飛行,軟管從飛機裏自行放出。受油機飛行員調整飛行速度、航向和高度, 將受油管插進錐套後, 油路自動接通, 開始加油。加油完畢後, 受油機駕駛員降低飛行速度, 在預定拉力下, 受油管與錐套脫開。

伸縮杆式即硬管式, 是在加油機尾部裝有一根與拉杆天線類似的可伸縮半剛性加油杆。當受油機飛到加油機後下方受油位置時, 加油機尾部透明艙內的操作員便控製加油杆的伸縮來調整加油杆的位置, 使杆末端與受油機駕駛艙後的受油口相接, 自動鎖定後即開始加油。

英國VC-10K-MK2/ MK3 加油機VC-10 是英國航宇公司在VC-10 運輸機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加油機。

1982 年6 月首飛, K-MK2 於1983 年7 月裝備部隊; K-MK3 於1984 年7月首飛, 1985 年2 月裝備部隊。4 型機機長54. 59 米, 翼展44. 55 米, 機高12. 04 米。其主要戰技性能為: 最大速度940 千米/ 小時, 巡航速度915千米/ 小時, 最大爬升率9. 5 米/ 秒, 實用升限12800 米。空重72000 千克, 最大起飛重量152000 千克, 最大載油量73532 ~80170 千克。加油點數量3 個, 加油方式為軟管式, 加油半徑4000 千米, 轉場航程7600 千米。

起飛滑跑距離2530 米, 著陸滑跑距離2130 米。

美國KC-10A “致遠” 加油機KC-10A “致遠” 加油機是美國麥道公司由DC-10-30CF 運輸機改裝而成的加油機, 1980 年7 月首飛, 1981 年3 月裝備部隊。

KC-10A “致遠” 加油機的機長為55. 35 米, 翼展50. 41 米, 機高17. 70 米。最大速度965 千米/ 小時, 最大巡航速度926 千米/ 小時。空重109328 千克, 最大起飛重量267624 千克, 最大載油量161508 千克, 最大供油量90270 千克, 加油點數1 個, 加油方式為硬管或軟管, 加油率5678升/ 分, 加油高度11278 米, 加油時飛行速度324~695 千米/ 小時, 轉場航程18507 千米, 加油半徑1852 千米。起飛滑跑距離為3350 米, 著陸滑跑距離為3100 米。

美國KC-135A “同溫層油船” 加油機KC-135A “同溫層油船” 加油機是由波音367-80 型試驗研究機改型而成, 是美國空軍的主力加油機, 主要為B-52、C-5A、A-10、F-15 等飛機實施空中加油。該機1956 年8 月首飛, 1957 年裝備部隊。

該型機機長41. 53 米, 翼辰39. 88 米, 機高11. 68 米。主要戰技性能為: 最大速度965 千米/ 小時, 巡航速度856 千米/ 小時, 爬升率6. 55米/ 秒, 實用升限15240 米。空重44663 於克, 最大起飛重量13475 千克,最大載油量92118 千克, 最大供油量46800 千克。加油點數量1 個, 加油方式為硬管, 加油率為12. 68~21. 97 千克/ 秒, 加油半徑1850 千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