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艦船巡航(2)(1 / 3)

進氣管和煙道看起來不大顯眼, 但它們占據了艦內很多寶貴的空間。

貫穿艙壁的開口會降低艦體結構的強度。穿過機庫和修理車間的煙道, 會留下無窮的隱患, 戰鬥中萬一煙道中彈穿孔, 有毒的高溫廢氣就會噴射而出, 使戰鬥保障作業陷入癱瘓。平時高溫廢氣也會腐蝕煙道管壁, 使之破損。當敵人實施原子、生物、化學戰時, 細菌、毒氣或放射性沾染的空氣, 有可能通過進氣管大量進入艦內。

現代艦艇上的電子設備和天線, 嚴重地受到煙囪排煙的腐蝕, 維修人員為此叫苦不迭。在航母上, 煙囪排煙還會引起飛行甲板上的氣流紊亂,危及艦載機著艦的安全。

如何處理這個有百害而無一利的煙囪, 是航空母艦設計上的大問題。

經過努力, 設計人員提出了“島型結構” 方案, 將煙囪和艦橋結合在一起, 布置在舷側。有趣的是, 各國的航母不約而同地都將島型結構布置在右舷。為了減輕排煙對電子設備的天線的腐蝕, 航母的煙囪朝外傾斜, 這種煙囪樣式一直沿襲至今, 然而煙囪和排氣的危害並沒有真正解決。

如果有不需要排氣的推進係統, 就可以解決半個世紀來航空母艦和它的艦載機的潛在敵人———煙囪和排氣。不必排氣, 意味著能源不需要空氣, 這正是核動力係統的一大特點。航空母艦使用了核動力係統以後, 煙囪不需要了, 才徹底解決了煙囪和排氣的困擾。光是這一點, 就有足夠的理由采用核動力係統, 何況它還給航空母艦在提高作戰能力和改善艦員生活條件方麵帶來極大的好處。

核動力航空母艦能夠為艦載機起降提供更可靠的保證, 從而提高了艦載機作戰能力。固定翼艦載機在起降時, 需要航母高速行駛, 提高必要的相對風速。而艦載直升機起降時, 航母要不斷改變航速, 以保持微弱的合成風速。核動力航母既能高速航行, 又可頻繁調整航速, 可以充分滿足各類艦載機起降的需要。航母上的蒸汽彈射器、飛機升降機和攔阻裝置, 都要消耗大量能量。核動力係統可以為這些設備提供足夠的動力, 大大提高了艦載機的使用效率。

核動力航空母艦沒有煙囪, 不排廢氣, 不會產生氣流紊亂, 提高了艦載機著艦的安全性。

核動力航空母艦本身不需要燃油, 節省下的艙容可以用來裝載更多的飛機用的航空燃油, 彈藥和備品。目前美國常規動力“小鷹” 級航空母艦載有7820 噸自用燃油, 如改為核動力時, 可增加近8000 噸航空燃料, 為原載航空燃油的一倍多, 也就是說可以因此而增加一倍的作戰時間, 並可以減少處於極脆弱狀態的海上補給次數。

據《詹氏艦艇年鑒》介紹, “尼米茲” 級核動力航母所載航空燃料可供所有艦載機使用16 天。在這一點上, 常規動力航母隻能望洋興歎。

從航空母艦的戰略使用角度講, 航母在需要時可以高速駛往世界上任何一個海域。但消耗巨大的燃油的補給是個大問題。需要事先在各地建立燃料補給網, 但海外基地是個十分敏感的問題。核動力航母更換一次核燃料可以連續航行10 年, 用不著海外基地支援。

艦艇的生活條件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艦員的士氣。核動力航母的居住條件比常規動力航母舒適, 艙室裏的空調效果好。艦內沒有蒸氣鍋爐發出的令人討厭的噪音, 也沒有煙道散發的熱氣。

核動力航空母艦的淡水也是用海水淡化的, 但不限量使用(因為有足夠的核能使用)。美國水兵把水流如注的淋浴稱為“好萊塢淋浴”, 而把常規動力艦艇上限製水量的淋浴稱為“海軍淋浴”。在核動力航空母艦上,艦員可以享受“好萊塢淋浴”。

所以, 航空母艦使用核動力是有很多好處的。但核動力艦的建造費用十分高昂, 至少比常規動力艦要貴三成。至於核燃料, 雖然比以前便宜了許多, 但還是不能同石油相比。再加上基地和修理廠內的核能係統專用設施等, 核動力航母的建造和使用費用還是相當昂貴的。

活動的海上機場

在二次世界大戰震驚世界的“珍珠港事件” 中, 航空母艦出奇製勝,以赫赫戰果贏得了軍事家們的注意, 直到這時, 人們才認識到航空母艦和陸地上的坦克一樣, 已成為海上的活動碉堡和大武器庫, 有著令人驚奇的威力。

航空母艦雖然身胖體重, 可跑起來還是挺快的, 速度達到56~93 千米/ 小時, 與一般千噸以上的驅逐艦跑得一樣快。

現代航空母艦, 一般按排水量大小分為3 類, 即排水量6 萬噸以上的為大型; 而小於兩萬噸的為小型; 居於2 萬至6 萬噸之間的為中型。若以航空母艦擔負的戰鬥任務不同, 又可分為攻擊型航空母艦、反潛航空母艦和泛用航空母艦3 類。

攻擊型航空母艦的排水量最大, 它的甲板上停放有大批的攻擊機和戰鬥機, 可進行大規模的海、空戰。它既能攻擊敵方的艦船, 又能轟炸敵方的重要目標, 攻擊力強, 活動範圍大。

反潛航空母艦的主要任務是同敵方潛艇作戰, 但也可用來支援登陸部隊作戰, 因為這種航空母艦上載有反潛飛機和垂直起落飛機。

泛用航空母艦兼有以上兩種航空母艦的特點, 因為它是在攻擊型航空母艦上同時帶有一批反潛直升機和一些反潛設備。這種航空母艦的獨立作戰能力強。

通常, 航空母艦上可停放具有各種作戰能力的飛機上百架, 它們有的專門進行投彈轟炸, 有的施放魚雷或發射導彈, 有的進行偵察, 還有預警飛機、垂直起落飛機等。艦上還裝有一些火炮和導彈發射架, 專門與來襲的敵機、導彈和艦艇作戰。另外, 航空母艦上還可以攜帶核武器。因此,航空母艦的攻擊威力之大是其他任何艦艇都難以匹敵的。

航空母艦由於龐大笨重, 抗風浪能力強, 在12 級台風中照樣能安全航行。另外該艦攜帶的燃料多、續航能力強, 可以遠離港口獨立作戰, 連續航行1 萬多海裏。如果采用核動力, 則它航行的時間更長, 航程也更遠。

航空母艦的主要缺點是目標大, 容易爆炸起火、作戰行動受到限製。

該艦今後將向著小型化方向發展。設計家們已考慮把氣墊技術應用於航空母艦上, 使它的航行速度提高到100 節, 這樣就能大大縮短飛機的起飛和降落時的滑行距離, 取消彈射器和攔阻索。另外, 有人還大膽設想將航空母艦與潛艇結合起來, 提高它的隱蔽能力。如果上麵這些方案得以實現,航空母艦的威力將大得驚人。

航母戰鬥群

航空母艦所以能成為美國海軍的三朝元老, 倚重日盛, 一則“武藝”

過人: 集艦艇與飛機於一身; 二則不斷變革: 由常規動力發展為核動力,由螺旋槳飛機發展為噴氣機, 由每艘載四、五十架飛機發展到載近百架飛機。象前麵說到的“尼米茲” 級核動力航空母艦排水量達到9 萬噸, 載有性能先進的預警機、戰鬥機、攻擊機、電子戰機、反潛機和直升機, 還有反應快速的指揮、控製、通信、情報係統。

“尼米茲” 級航母的首艦“尼米茲” 號的造價, 由於曆時14 年, 經曆美國的能源危機、通貨膨脹等因素, 竟高達18 億美元(1975 年), 是1961 年建成的美國第1 艘核動力航空母艦“企業” 號造價(4 億5 千萬美元) 的4 倍多, 比同時建造的常規動力航空母艦“小鷹” 號貴1 倍, 被稱為“價值數十億的航空母艦”, 一時在美國國內成了議論的話題。

一艘航空母艦除了它自身的裝備外, 還須配備飛機。一個航空母艦飛行聯隊的飛機總價大約與航母的建造費用相當。此外每年使用所耗的費用, 包括數千名官兵和近90 架飛機的維護費, 大約需要3 億美元, 相當於航母造價的一成(80 年代建造的核動力航母造價約30 億美元)。每架F—14A “雄貓” 式戰機飛行1 小時就耗費3000 美元。

航空母艦藝高威重, 造價昂貴, 戰時是敵方攻擊的重要目標。臨陣作戰, 自然不能單槍匹馬, 需要配備一些護衛艦艇乃至物資供應船。

美國海軍編組的“航空母艦戰鬥群”, 每一戰鬥群包括: 航空母艦1艘、巡洋艦1~2 艘、驅逐艦4~6 艘、補給艦1~2 艘。如果是核動力航空母艦, 就配備核動力巡洋艦。據說, 另外還配備核動力攻擊型潛艇1~2 艘護航。所以航空母艦一出動真是浩浩蕩蕩, 前呼後擁, 威風凜凜。

一個航空母艦戰鬥群, 不一定隻有一艘航空母艦。一般在形勢比較緊張的地區, 美國海軍就用2 艘航空母艦組成戰鬥群; 而在較緩和地區則派遣重新服役的戰列艦配以巡洋艦和驅逐艦, 組成水麵艦艇作戰群(SAG)。

航空母艦戰鬥群以時速60 公裏以上的速度在海上活動, 能控製以航母為中心、半徑1000 海裏(1850 公裏) 以內的海洋及陸地。它不必象空軍要擔心作戰地區基地問題, 也不必象陸軍部隊要考慮如何到達目的地。美國戰後往往先派遣航空母艦編隊到發生“危機” 的地區去, 就是充分利用其獨立性和機動性。

將軍馬前卒———艦載機眾生相

航空母艦戰鬥群的作戰能力, 主要決定於它的艦載機性能和多種艦載機的組合是否符合作戰要求。

美國海軍的現役航空母艦, 一般都配屬一個艦載機聯隊(或稱航空聯隊)。聯隊的編製隨艦載機的發展和作戰需求的變化而多次調整。1984 年,美海軍研究提出了一種所謂“新概念” 艦載機聯隊組成方案, 並於1987年6 月開始在尼米茲級核動力航空母艦的第4 艘“羅斯福” 號上部署。它的編成是:

2 個戰鬥機中隊———20 架F—14A “雄貓”

2 個戰鬥攻擊機中隊———20 架F/ A—18 “大黃蜂”

2 個重型攻擊機中隊———20 架A—6E “入侵者”

1 個空中預警中隊———5 架E—2C “鷹眼”

1 個電子戰中隊———5 架EA—6B “徘徊者”

1 個空中反潛中隊———10 架S—3A “北歐海盜”

1 個直升機反潛中隊———6 架SH—3H “海王”

共計10 個艦載機中隊, 86 架飛機。

這是20 世紀90 年代美國艦載機聯隊的主要樣式。這種混合編隊使航空母艦具有搜索、警戒和打擊能力, 以及為攻擊機和航母戰鬥群本身提供戰鬥掩護。

F—14A 是美國第4 代超音速戰鬥機, 美海軍用來取代F—4 “鬼怪”

式戰鬥機用於防空的。1970 年首次試飛, 時速達到2485 公裏。它不但能全天候作戰, 全方位攻擊, 而且既能下視下射, 又能上視上射。

裝備有AWG—9 火控係統, 能同時跟蹤24 個目標, 使用“不死鳥”

空空導彈從100 公裏以外能同時攻擊6 個不同高度和距離上的空中目標。

它的雷達的探測距離達180 公裏。

F—14A 可攜帶“不死鳥” 或“麻雀” 或“響尾蛇” 空空導彈6 枚,也可攜載普通炸彈。另有M61A “火神” 20 毫米6 管航炮一門。